末帝本紀

關燈
您應體諒。

    ”诏書來到,張彥撕得粉碎,扔到地上,對賀德倫說:“梁朝皇帝不懂時世機務,讓人牽着鼻子走,城中紛擾,沒有可歸依的人。

    我的甲兵雖然多,還需借助外援,河東晉王領兵十萬,匡複唐朝帝業,與梁朝是世仇。

    如果與我合力,事情就沒有辦不成的,請相公改變意圖,以求多福。

    ”賀德倫不得已而聽從他,于是派牙将曹廷隐帶着書信向太原晉人求援。

    張彥讓賀德倫告訴城中軍民說“:可依照河東晉人紀元,稱天..十二年,以後如果有人與河南梁人有書信往來,就令所在部門處置。

    ” 這月,..州留後李保衡獻城歸順梁朝。

    李保衡是楊崇本的養子,楊崇本又是李茂貞的養子,任職..州二十多年,去年被他兒子楊彥魯殺害。

    楊彥魯掌管..州事務五十多天,李保衡殺死楊彥魯向末帝求和,末帝即任李保衡為華州節度使,以河一陽一留後霍彥威為..州節度使。

     五月,晉王領兵奔赴魏州。

    節度使牛存節去世。

    這月,鳳翔李茂貞派僞職泾州節度使劉知俊領兵攻打..州,是因為李保衡歸順了梁朝的緣故。

    從此共圍攻..州十四個月,節度使霍彥威、諸軍都指揮使黃貴堅守禦敵,後遇救軍來到,岐人才退。

     六月一日,晉王進入魏州,以賀德倫為大同軍節度使,全家遷往晉一陽一。

    這月,晉人攻陷德州。

     秋七月,晉軍又攻下澶州,刺州王彥章棄城來奔。

    這月,劉尋阝從洹水偷偷領軍由黃澤西奔晉一陽一,到樂平縣,正遇上大雨連下數十天,于是班師而回。

    駐紮宗城,終于到達貝州,駐軍堂邑。

    遇上晉軍,轉戰數十裡,晉軍稍微後退。

    第二天,劉尋阝移軍駐紮莘縣。

     八月,賀瑰收複澶州。

     冬十月二十四日,康王朱友孜謀反,被誅。

    這天夜裡,末帝在寝殿熟睡,忽然聽到禦榻上的寶劍發出響聲,末帝急起一看,朱友孜的叛一黨一已進入宮中,末帝揮劍殺賊才免于禍患。

     十一月九日,改乾化五年為貞明元年。

     貞明二年(916)春二月,命許州節度使王檀、河一陽一節度使謝彥章、汝州防禦使王彥章領兵從一陰一地關抵達晉一陽一,急攻晉一陽一城,不勝而回。

     三月,劉尋阝領兵與晉王在故元城大戰,劉尋阝軍戰敗。

    此前,劉尋阝駐軍莘縣,末帝因為河朔一帶危急,軍隊長期疲勞在外,糧饷供一應不足,派使者賜給劉尋阝诏書,稍有責備。

    劉尋阝回奏說敵勢正盛,不可輕舉妄動。

    末帝又問劉尋阝決勝的策略,劉尋阝上奏說:“隻要每人供給十斛糧食,就能打敗敵人。

    ”末帝不高興,又催促他出戰。

    劉尋阝召來衆将計議,諸将都要求出戰,劉尋阝默默不語。

    一天,劉尋阝領兵進攻鎮定軍營,敵人一大驚,上下混亂,被俘虜、殺死很多。

    這時末帝派偏将楊延直領兵一萬多人駐紮澶州以接應劉尋阝,不久晉王假稱回太原,劉尋阝信以為真。

    這月,劉尋阝召楊延直會兵魏城下,劉尋阝從莘縣領兵也來到,與楊延直相會。

    不久晉王從貝州來到,劉尋阝兵逐漸後退,到故元城西邊,與晉人決戰,被晉軍打敗,被追擊到黃河岸邊,軍士投水而死的有許多,劉尋阝從黎一陽一渡過黃河逃奔滑州。

    十五日,诏令任劉尋阝為滑州宣義軍節度副大使,主管節度使事務。

    晉軍進攻衛州,被攻下,又攻占惠州。

     夏四月一日,晉軍攻下氵名州。

    十九日夜晚,捉生都将李霸作亂,龍骧軍都将杜宴球平定他。

    當時派捉生軍一千人戍守楊劉,軍隊從宋門外出。

    當夜,又由水門返回,二更時分鼓噪呐喊,縱火照徹全城,李霸與他的一黨一徒焚燒建國門,不能成功。

    龍骧軍都将杜晏球駐軍..場,聽說叛軍來到,領着騎兵反擊,叛軍後退,杜晏球奔馬登上建國門,上奏說:“作亂者僅李霸一軍,隻要固守宮城,天明時臣一定打敗他們。

    ”不到天亮,杜晏球就誅滅了杜霸及其同一黨一,京師才得以安定。

     五月,晉軍回太原。

     六月,晉軍急攻邢州,末帝派捉生都将張溫領五百步兵騎兵進入邢州,到内黃時,張溫率領士兵投降晉軍。

     秋七月一日,晉王從太原到魏州,節度使張筠棄城投奔京師,邢州節度使閻寶獻城投降晉王。

     九月,晉王回太原。

    滄州節度使戴思遠棄城前來投奔。

    晉軍又攻陷貝州。

     本年,黃河以北各州全被晉軍占領。

     (中) 貞明三年(917)二月五日,晉軍進攻黎一陽一,劉尋阝擊退了他們。

     冬十月,晉王從魏州回太原。

     十二月,晉王從太原又到魏州。

    十五日,末帝駕臨洛一陽一,因為明年将在南郊舉行祭祀。

    于是前往伊阙,親自拜祭宣陵。

    當時租庸使趙岩勸末帝在洛一陽一郊外祭天,并說:“帝王接受天命,必須行祭天大禮,願陛下盡力做到。

    ”宰臣敬翔上奏說“:國家從劉尋阝戰敗以來,倉庫的積蓄用盡,靠一點點向老百姓征斂,供給軍隊都不夠,郊祀的禮儀,需要金錢頒行賞賜,正是博取虛名而承受實際上的損耗。

    況且晉人一大軍壓境,禦駕不可輕易行動。

    ”末帝不聽從,于是前往洛一陽一。

    本月,晉人攻陷楊劉城,末帝聽到後感到害怕,于是停止南郊祭天的準備,禦駕急歸東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