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悛傳

關燈
兩朝禅讓的時間,沒有來得及施行。

    建元四年(482),奉朝請孔觊上呈奏表《鑄錢均貨議》,言辭引證十分廣博,其中大略意思是: “食物與财物互相連通,道理和形勢自然如此。

    李悝說:‘買糧太貴就要損傷衆人,太賤就要損傷農民。

    衆人受到損傷就會分離潰散,農民受到損傷就會國家貧窮。

    太賤與太貴,在要造成損傷這一點上是一緻的。

    ’三吳是國家的關鍵,幾年來不斷遭受水災,而買糧不貴,這是因為天下錢币少,而不是因為谷物豐收才變賤的,這一點不可不分辨清楚。

    鑄錢的弊端,在于輕重屢次變化。

    重錢的憂慮是難用,而難用屬于較小的缺陷;輕錢的弊端是盜鑄,而盜鑄則是很深的禍患。

    人們盜鑄,嚴峻的法律也不能禁止,其原因是由于上面的當權者吝惜銅、圖省堡。

    吝惜銅、圖省堡,是由于認為錢是無用的東西,隻是用以進行交易,務必要讓它輕而且數量多,使它省堡而容易制成,沒有詳細考慮它造成的禍患。

     “自從漢朝鑄造五铢錢到宋文帝,經曆了五百多年,制度在各個時代都有所廢除和新興,而五铢錢卻沒有改變,這說明了它的輕重值得取法,找到了貨币的合适分量。

    我以為應該設置錢府,各地長官貢獻金屬,大力興辦熔鑄。

    錢重五铢,完全依照漢代的辦法。

    如果是官家鑄造的其他錢币已經發行到民間,應該嚴格控制,停止使用,輕小破缺沒有周圍輪廓的,一律不準流通。

    官錢細小的,折合重量,銷毀重鑄為較大的。

    要有利于貧困善良的人們,而堵塞一奸一邪取巧的門路。

    錢币統一了,遠近都一樣,老百姓可以樂業,市場交易沒有争執,衣食就會豐富繁榮起來。

    ” 當時的輿論大多認為錢币分量太輕數量減少,應該更加廣泛地鑄造,加重它們的分量,以防止有人搗鬼。

    高帝讓各州郡大量購買銅和炭,正遇上他逝世,事情便停了下來。

     永明八年(489),劉悛對武帝說:“南廣郡地區蒙山下面有一座城名叫蒙城,大約有二頃地,有冶煉爐四處,高一丈,寬一丈五尺。

    從蒙城渡水向南走一百來步,在平地上掘土深二尺,就可以得到銅。

    又有古代掘銅的坑深二丈,而且居住的地方還留存着。

    鄧通是南安人,漢文帝曾經準許鄧通在嚴道縣銅山鑄錢。

    現在蒙山就在青衣水南面很近的地方,青衣水左側都是在古代秦國嚴道縣的地面。

    青衣縣,文帝改名為漢嘉。

    而且蒙山離南安二百裡路,這裡必定是鄧通鑄錢的地方。

    最近叫了一個蒙山的獠人出來,他說‘很值得經營’。

    這個主張如果可以成立,利潤是無窮的。

    同時獻上了蒙山的銅一片,還有銅石一片,平州的鑄鐵刀一口。

    ”皇上采納了他的建議。

    派遣使者進入蜀地鑄錢,得到了一千多萬,因為費工太多才停止了。

     劉悛仍然代替始興王蕭鑒做益州刺史、監益甯二州諸軍事。

    劉悛既能借助于過去的恩一寵一,尤其善于迎一合權貴,對于賓客和女子的閨房,供一應的費用奢侈廣大。

    罷免了廣、司二州的職務,他把所有的資财都貢獻了出來,家裡沒有一點留存。

    在蜀地曾經做了一個金浴盆,其餘的金銀财物和這相當。

    罷官後以本來的官号返回京城,打算貢獻出來,而武帝逝世了。

    郁林王新登皇位,劉悛的奉獻減少。

    郁林王知道了,暗示有關部門拘捕了劉悛交給廷尉,将要把他殺死。

    明帝進言解救他,受到寬大,改為禁锢終身。

    雖然遭到廢黜,而賓客卻每天都來看望他。

     海陵王即位,以平民的身份被任命為兼左戶尚書,不久任命為正職。

    明帝登基,加封他兼任骁騎将軍,恢複原來的官職驸馬都尉。

    劉悛曆朝都受到良好的待遇,高帝為鄱一陽一王蕭锵納劉悛的妹妹為妃子,從此和皇室聯姻。

     王敬則反叛,劉悛出京守衛琅笽城,轉任五兵尚書。

    劉悛兄弟因為他們的父親死在朱雀航,所以終身不再走這條路。

    明帝逝世,東昏侯即位,改任他為散騎常侍,兼任骁騎将軍,尚書職務依舊。

    護送皇帝的靈柩,路經朱雀航,十分感傷悲痛,到了曲阿死去。

    追贈為太常,常侍、都尉的職務仍然如同過去。

    追加谥号叫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