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承天傳
關燈
小
中
大
,常常把他叫作一乳一母。
何承天說:“您應當說是鳳凰率九子,一乳一母有什麼可講的?”不久轉任太子率更令,著作郎依舊。
當時丹一陽一溧一陽一縣的丁況等人遇到喪事很久而沒有入棺埋葬,何承天議論說:“《禮》中說‘迅速埋葬’,應當是指一時荒年歉收,所以允許他們根據财産情況辦理而不求完備。
丁況三家在幾年中要埋葬卻沒有棺材,實在隻是由于淺情薄恩,如同禽一獸。
我個人認為丁寶等人和他們在一起多年,沒有用道義對他們進行勸導、用法律對他們進行約束。
十六年冬天,既沒有新的法令,又沒有申明舊的規定,有什麼急切情況,就突然互相糾纏。
有的是由于鄰居紛争,引起這些話來。
好像聽說在東部幾個地區,這種情況很多,江西、淮北,尤其不少。
如果隻處罰這三個人,幾乎不能加以整肅,而開了先例,則會互相恐懼震動。
我認為丁況等三家,暫且可以不管,由此順便制定一個政策:如果衆人埋葬不按禮法,同事就應該進行檢舉。
三年期滿除去喪服以後,不得再追溯控告。
” 元嘉十九年,設立了國子學,他以本官兼任國子博士。
皇太子講《孝經》,何承天與中庶子顔延之一同手拿經書跟随授業。
不久,調任禦史中丞。
當時魏軍向南征伐,文帝向群臣征詢防禦策略。
何承天獻上了《安邊論》,共論述了四項事情:其一,移遠就近,以充實内地;其二,疏浚修複城濠,以增強防禦力量;其三,聚集車和牛,以裝備軍事器械;其四,按人丁繳納武器,不能缺少。
文字對此大多沒有記載。
何承天平時喜歡下棋,因此很影響工作。
又善于彈琴。
文帝賜給他棋子和鑲銀的筝。
何承天上表道謝,皇上答複說:“賜予棋子,何必要非議張武的贈金呢?” 何承天博見古今,被當時的人們所重視。
張永曾經開鑿玄武湖遇到了一座古墳,從墳上得到了一個銅鬥,有一柄一。
文帝拿它來詢問朝士。
何承天說:“這是已經滅亡的新朝的威鬥。
王莽的三公死亡,都用這來賞賜。
一個在墳外,一個在墳内。
當時的三台住在江東的,隻有甄邯做大司徒,這裡必定是甄邯的墓。
”很快張永又打開了墳内,也得到了一隻鬥,又有一塊石銘,寫着“大司馬甄邯之墓”。
當時文帝每次有了疑問,必定首先訪問他,攜帶信件的使者往來不斷。
何承天器量狹隘,曾經對主管人嚴厲地說:“天有什麼言語?四時在運行,萬物在生長。
”文帝對他很了解,要派人前去見他的時候,就首先告誡說:“要好好看着何某的臉色,如果他不高興,就無須多說。
” 元嘉二十四年(447),何承天調任廷尉,沒有上任,皇上想讓他做吏部郎,他已經接受了秘密意旨,何承天洩露了出去,因此被免官。
死在家裡,年齡七十八歲。
在這以前,《禮論》有八百卷,何承天删減合并,分類編排,共為三百卷,和《前傳》、《雜語》、他所撰寫的《纂文》以及他的文集,一起流傳在世上。
他又改定了《元嘉曆》,改變漏刻用二十五箭,都被采納了。
他的曾孫叫何遜。
何承天說:“您應當說是鳳凰率九子,一乳一母有什麼可講的?”不久轉任太子率更令,著作郎依舊。
當時丹一陽一溧一陽一縣的丁況等人遇到喪事很久而沒有入棺埋葬,何承天議論說:“《禮》中說‘迅速埋葬’,應當是指一時荒年歉收,所以允許他們根據财産情況辦理而不求完備。
丁況三家在幾年中要埋葬卻沒有棺材,實在隻是由于淺情薄恩,如同禽一獸。
我個人認為丁寶等人和他們在一起多年,沒有用道義對他們進行勸導、用法律對他們進行約束。
十六年冬天,既沒有新的法令,又沒有申明舊的規定,有什麼急切情況,就突然互相糾纏。
有的是由于鄰居紛争,引起這些話來。
好像聽說在東部幾個地區,這種情況很多,江西、淮北,尤其不少。
如果隻處罰這三個人,幾乎不能加以整肅,而開了先例,則會互相恐懼震動。
我認為丁況等三家,暫且可以不管,由此順便制定一個政策:如果衆人埋葬不按禮法,同事就應該進行檢舉。
三年期滿除去喪服以後,不得再追溯控告。
” 元嘉十九年,設立了國子學,他以本官兼任國子博士。
皇太子講《孝經》,何承天與中庶子顔延之一同手拿經書跟随授業。
不久,調任禦史中丞。
當時魏軍向南征伐,文帝向群臣征詢防禦策略。
何承天獻上了《安邊論》,共論述了四項事情:其一,移遠就近,以充實内地;其二,疏浚修複城濠,以增強防禦力量;其三,聚集車和牛,以裝備軍事器械;其四,按人丁繳納武器,不能缺少。
文字對此大多沒有記載。
何承天平時喜歡下棋,因此很影響工作。
又善于彈琴。
文帝賜給他棋子和鑲銀的筝。
何承天上表道謝,皇上答複說:“賜予棋子,何必要非議張武的贈金呢?” 何承天博見古今,被當時的人們所重視。
張永曾經開鑿玄武湖遇到了一座古墳,從墳上得到了一個銅鬥,有一柄一。
文帝拿它來詢問朝士。
何承天說:“這是已經滅亡的新朝的威鬥。
王莽的三公死亡,都用這來賞賜。
一個在墳外,一個在墳内。
當時的三台住在江東的,隻有甄邯做大司徒,這裡必定是甄邯的墓。
”很快張永又打開了墳内,也得到了一隻鬥,又有一塊石銘,寫着“大司馬甄邯之墓”。
當時文帝每次有了疑問,必定首先訪問他,攜帶信件的使者往來不斷。
何承天器量狹隘,曾經對主管人嚴厲地說:“天有什麼言語?四時在運行,萬物在生長。
”文帝對他很了解,要派人前去見他的時候,就首先告誡說:“要好好看着何某的臉色,如果他不高興,就無須多說。
” 元嘉二十四年(447),何承天調任廷尉,沒有上任,皇上想讓他做吏部郎,他已經接受了秘密意旨,何承天洩露了出去,因此被免官。
死在家裡,年齡七十八歲。
在這以前,《禮論》有八百卷,何承天删減合并,分類編排,共為三百卷,和《前傳》、《雜語》、他所撰寫的《纂文》以及他的文集,一起流傳在世上。
他又改定了《元嘉曆》,改變漏刻用二十五箭,都被采納了。
他的曾孫叫何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