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文振傳

關燈
死。

     右仆射蘇威,與段文振有矛盾,因此上讒言害他。

     他因此被除名。

     到楊秀被廢王後,段文振上表申冤,高祖安慰他,授他大将軍。

     不久授他靈州總管。

     炀帝即位後,調他任兵部尚書,待遇很深。

     随軍征讨吐谷渾,段文振督兵駐紮在雪山,連營三百多裡,東接楊義臣,西連張壽,把吐谷渾國主圍困在覆袁川。

     他因戰功升任右光祿大夫。

     炀帝巡幸江都,讓段文振兼管江都郡事。

     段文振見高祖那時容納突厥的啟民可汗于塞内,又嫁給他公主,不斷地賞賜他,到了大業初,對他的賞賜更多。

     段文振考慮到,突厥可汗,狼子野心,恐為國家禍害。

     于是他上表說:“我聽說古時候遠方人不亂近處人,夷人不亂華夏。

     周宣王外攘戎狄,秦始皇築城萬裡,這是遠謀良計,不能忘記。

     我看國家容納啟民可汗,給他士兵吃的,借給他地利。

     如按我的糊塗想法,以為這種作法欠妥當。

     為什麼呢?胡人的生一性一,不親近人,很貪婪,他弱小時就投靠你,強大了就反要吃掉你,這是他們的本一性一。

     我學問不淵博,不能有遠見,隻聽說過晉朝的劉曜、梁代的侯景的事。

     近代這些事情的應驗,衆所周知,依我看來,啟民可汗必為國家大害。

     依我的計策,按時打發他走,讓他們到塞外去。

     然後設上烽火,沿着邊境防守,一定要嚴密,這是千秋萬代的長遠謀略。

    ”當時,兵曹郎斛斯政專掌兵權。

     段文振知道他是個兇險無德的家夥,不可把機密大權交給他,所以屢次對炀帝說這事,炀帝都不采納。

     遼東戰争爆發,炀帝授段文振左侯衛大将軍,率部出南蘇道。

     在路上,他病得很重,上表炀帝說:“我以凡庸、微賤之身,幸逢盛世,承受獎勵提拔,我的榮譽超過了同輩人。

     但是,我的智能無所可取,得到的又太多,因此我常念叨國家的大恩,廢寝忘食,我常想效犬馬之勞,以報答國家大恩于萬一。

     但我養身無方,疾病于是很重。

     抱着如此深的愧疚,就要永遠地埋在地下,我承受不了巨大遺憾,于是略略陳述一點我的管見。

     我看這遼東小醜,不服嚴刑,我國遠降六軍,皇上禦駕親征。

     但是,夷狄多行其詐,皇上要多多防備。

     他們往往口裡說投降,心裡卻想背叛,可謂詭計多端,請不要随意接受他們投降。

     眼下水位正好下降,我軍不可遲疑,但願皇上嚴令各路人馬,星夜奔馳,水陸俱進,出其不意,那麼平壤這座孤城,就可攻下來了。

     如果打下了平壤,就挖了他們的根,其餘城邑自可平定。

     如不按時平定,假如遇上綿綿秋雨,深為阻隔,兵糧又盡,強兵在前頭,革末革曷人在後頭,遲疑不決,這不是上策。

    ”幾天後,段文振在軍中去世。

     炀帝看了他的表章,悲歎很久,追贈他為光祿大夫、尚書右仆射、北平侯,谥号為“襄”。

     賜他家缣帛一千段,糧食二千石,在儀仗隊的鼓吹下,送他到墓地。

     段文振有十個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