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尚希傳

關燈
楊尚希,弘農人。

    祖父楊真,魏國天水太守。

    父親楊承賓,商、直、淅三州刺史。

    尚希很小就成了孤兒。

    十一歲時,請求辭别母親,到長安學習。

    涿郡人盧辯見了他,很驚異,讓他到太學學習。

    他專心學習,不知疲倦,同學們都很推重他。

    北周太祖曾經親自到太學行尊師之禮,楊尚希當時十八歲。

    太祖讓他講《孝經》,其言辭和義理都不錯。

    太祖很驚奇,賜他姓普六茹,提拔他當國子博士。

    累次升遷,到轉任舍人。

    尚希曆仕北周明帝、武帝兩代,曆任太學博士、太子一宮尹、計部中大夫,賜爵位為高都縣侯爵,任東京司憲中大夫。

    周宣帝時,令楊尚希安一撫華山以東、黃河以北地區。

    他到達相州,宣帝去世了,與相州總管尉遲迥在管舍發喪。

    尚希出來對左右說:“蜀公尉遲迥,哭帝而不哀,眼神又不安,将有其他計謀。

    我不走,将會遭難。”于是夜裡走捷徑而逃走。

    天亮後,尉遲迥才發現,于是分兵幾十騎從驿路追趕他,沒趕上,他于是回到京師。

    高祖因為楊尚希是宗室有名望的人,又背叛尉遲迥而回來,對他很好。

    到尉遲迥屯兵于武陟時,高祖派尚希督促宗室兵馬三千人鎮守潼關。

    不久授尚希司會中大夫。

    隋高祖受北周禅讓後,授尚希為度支尚書,晉爵位為公爵。

    一年多後,尚希出京任河南道行台兵部尚書,升任銀青光祿大夫。

    尚希當時見天下的州郡太多,就上表說:“自從秦國統一天下,罷諸侯,置郡守,漢魏及晉代,邦邑屢屢變動。

    我看當今的郡縣,兩倍多于古代。

    有的地無百裡,就設了幾個縣;有的戶口不滿一千,就由兩郡分别管理。

    設的官員多,用度一天比一天多。

    官吏、兵卒幾倍于以前,租稅一年年減少。

    一精一幹的良才,百裡難以挑一。

    動不動要幾萬官員,哪裡去尋覓?這就是所謂民少官多,十隻羊九人放牧。

    琴有再彈之義,瑟無膠柱之理。

    現在保存重要的,去掉閑差,合并小郡縣,以作大郡縣,國家就不會減少賦稅,選舉也易得賢才。

    我冒昧地陳述管見,拜伏于地聽您裁處。”高祖看了奏章,獎勵他,于是罷天下諸郡。

    繼而授他為瀛州刺史,沒到任,又奉诏巡視淮南。

    還京授為兵部尚書。

    不久轉任禮部尚書,授為上儀同。

    楊尚希天一性一寬厚,加上他學業自通,所以很有名望,被朝廷看重。

    皇上那時每天早晨上朝,日頭偏西了還不疲倦。

    尚希勸他說:“周文王因太憂慮太勤勞而損了一陽一壽,周武王因安樂而延年益壽。

    望陛下抓主要事情,責成宰相。

    繁雜之事,不是皇上應該親自處理的。”皇上高興地說:“你是一愛一我的人。”尚希一向有腳病,皇上對他說:“蒲州出産美酒,足以養病。

    委曲你睡在那裡治理蒲州。”于是出京任蒲州刺史,并兼管本州的宗一團一骠騎。

    尚希在蒲州,很有仁政,又引氵糞水,建堤防,開稻田幾千頃,百姓靠此得利。

    開皇十年(590),在蒲州刺史任上去世,時年五十七歲。

    谥号叫“平”。

    他兒子楊..繼承爵祿,後改封為丹水縣公爵,官至安定郡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