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威傳

關燈
幾年,天下大治。

     不久他又轉任民部尚書,依舊任納言。

     剛好華山以東各州百姓饑荒,皇上令蘇威赈濟他們。

     後兩年,蘇威轉任吏部尚書。

     又過了一年多,他兼任國事祭酒。

     隋朝承襲長期戰争的局面,法制崩壞,皇上令大臣們修改舊法,成為一代通行的法典。

     法典及共行文,多由蘇威所定,世人認為他很能幹。

     開皇九年(589),拜受尚書右仆射。

     這年,因遭母喪而離職,悲傷過度,他骨瘦如柴。

     皇上告谕蘇威說:“你品德高于常人,感情特别深厚,孝順之道,與俯就凡人差不多。

     你必須節哀,為國家一愛一惜自己。

     我對你來說,是君是父,你應按我的旨意,依禮保全自己。

    ”不久,皇上令他複職處理問題,他堅持推辭,皇上也不許可。

     次年,皇上巡幸并州,下令他與高赹一起總理留守京城事。

     不久又派他到并州行宮,讓他處理民間訴訟。

     蘇威子蘇夔,年少時即有大名于天下,招引門客,天下的名士大多歸附于他。

     後議音樂之事,蘇夔與國子博士何妥各有所據,觀點不一。

     于是蘇夔、何妥都提議:讓文武百官署名表示他們贊同哪一種意見。

     朝廷大臣大多依附蘇威,因此贊同蘇夔的占了十之八九。

     何妥憤怒,說:“我在案頭研究四十幾年,反被昨晚才生的一個小兒所屈服!”于是奏告蘇威與禮部尚書盧恺、吏部侍郎薛道衡、尚書右丞王弘、考功侍郎李同和等人一起結成朋一黨一。

     禁省中叫王弘為世子,稱李同和為小叔,說他們就像是蘇威的子弟。

     又說蘇威搞歪門邪道,讓他的堂弟蘇徹、蘇肅等人混官當。

     又,國子學請蕩一陰一人王孝逸為書學博士,蘇威囑咐盧恺,任王孝逸為蘇府參軍。

     皇上命蜀王楊秀、上柱國虞慶則等人一起調查處理,諸事皆被證明。

     皇上讓蘇威讀《宋書383·蘇威留守京師。

     隋炀帝繼位後,加封蘇威為上大将軍。

     到要興修長城時,蘇威勸告炀帝停止大興勞役。

     高赹、賀若弼等被殺,蘇威因受株連,被免去官職。

     過了一年多,又拜授他為魯郡太守。

     不久召他還京,參預朝政。

     不久,拜授他為太常卿。

     ,這年随皇上征讨吐谷渾,升任左光祿大夫。

     炀帝因蘇威是前朝舊臣,漸漸加以重用。

     一年多後,重新任命他為納言。

     他與左翊衛大将軍宇文述、黃門侍郎裴矩、禦史大夫裴蘊、内史侍郎虞世基參掌朝政,時人稱為“五貴”。

     到遼東之役時,蘇威以本來官職兼任左武衛大将軍,升任光祿大夫,賜甯陵侯爵位。

     這年,晉封房公爵位。

     蘇威自因年老,上表請求退休。

     皇上不許,又讓他以本官兼掌選舉之事。

     次年,随皇上征讨遼東,任右禦衛大将軍。

     楊玄感造反時,炀帝把蘇威請到軍帳中,面有懼怕之色,對蘇威說:“這個小兒很聰明,怎能不成為國家的憂患呢?”蘇威說:“那些明辨是非、明斷成功的人,才是聰明人。

     楊玄感很粗疏,不是聰明人,肯定沒什麼可擔憂的。

     隻是擔心出現禍亂的苗頭罷了。

    ”蘇威見勞役不息,百姓思亂,略略用這諷勸炀帝,炀帝竟不領悟。

     随皇上還京,到涿郡,下诏蘇威安一撫關中,讓蘇威的孫子尚辇直長蘇儇為副使。

     他的兒子鴻胪少卿蘇夔,先任關中簡黜大使,一家三人,都奉命出使關中,關中三輔的人都認為這很榮耀。

     過了一年多,炀帝親下手诏說:“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