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帥長史,随漢王征讨遼東,遇上久雨疾病,不利而還。

     皇後對皇上說:“高赹當初并不想去,陛下強迫他去,我就知道他會無功而還的。

    ”又,皇上因漢王年少,把軍權全部交給高赹。

     高赹因皇上寄托很大,心中每每挂念國事,無自疑避嫌之意。

     漢王楊諒的話,他大多不采用,因此漢王很恨他。

     還京後,楊諒哭訴于皇後說:“兒有幸沒被高赹所殺。

    ”皇上聽了,心中更加不平。

     不久,上柱國王世積因罪被殺,在推問他的時候,說到宮禁中的事,說是從高赹那裡聽到的。

     皇上想定高赹的罪,聽後大驚。

     當時上柱國賀若弼、吳州總管宇文弼、刑部尚書薛胃、民部尚書斛律孝卿、兵部尚書柳述等人,都證明高赹無罪。

     皇上更氣憤,因為他們都是高赹的老部下。

     從此以後,朝中大臣沒誰敢開口。

     高赹竟然連坐被免官,僅以公爵身份回到自己的府第。

     不久,皇上到秦王楊俊一愛一第,召高赹侍宴。

     高赹眼淚汪汪悲不自勝,獨孤皇後也和他相對而泣,左右都流淚。

     皇上對高赹說:“我沒對不起你,是你自己對不起自己。

    ”皇上對侍臣們說:“我對高赹勝過對我的兒子,雖然有時看不到他,但他好像就在我眼前一樣。

     自從他離職以後,我一點都不記得他,好像本來就沒有高赹一樣。

     不能拿自己要挾君王,自稱天下第一呀!”後來,高赹封國的國令上告高赹私下做的一些事,說:“他的兒子高表仁對他說:‘司馬仲達當初托病不朝,于是擁有天下。

     您今天也遇到類似情況,怎知不是福份?’”于是皇上大怒,把高赹囚禁在内史省拷問他。

     司法部門又上奏高赹别的事,說:“沙門真覺曾對高赹說:‘明年國家将有大喪。

    ’尼姑令晖又說:‘開皇十七、八年,皇帝有大災難,十九年不可能活過去。

    ’”皇上聽了,更加震怒,回頭對群臣們說:“帝王之位,豈可力求?孔子以大聖之才,作法傳世,難道他不想當帝王嗎?天命不可罷了。

     高赹和他兒子交談,自比晉武帝,這是什麼心思呢?”有關部門請求殺高赹。

     皇上說:“去年殺虞慶則,現在又殺王世積,如再殺高赹,天下人會怎麼說我?”于是除掉高赹的官籍,讓他作平民。

     高赹剛作仆射時,他的母親告誡他說:“你富貴已到極點,隻有一個東西沒有,那就是殺頭。

     你應該小心呀!”高赹從此常怕禍亂。

     到現在,高赹高高興興,一點遺憾都沒有,認為這樣子可以免除災禍。

     隋炀帝即位後,拜授高赹為太常。

     當時下诏收集北周、北齊的樂工和天下的散樂。

     高赹上奏說:“此樂久廢,今若征之,恐怕無識之徒舍本逐末,轉相教習。

    ”炀帝不高興。

     炀帝那時十分奢侈一靡一費,聲色更加講究,又發起修築長城的勞役。

     高赹十分擔憂,對太常丞李懿說:“周朝因好樂而滅亡,殷鑒不遠,怎能又這樣呢?”當時炀帝對啟民可汗恩一寵一和禮遇太過分,高赹對太府卿何稠說:“這個胡人頗知中原虛實、山川險易,恐怕他成為後世的禍患。

    ”他又對觀王楊雄說:“近來朝廷一點綱紀都沒有。

    ”有人告狀,炀帝認為他诽謗朝政,于是下诏殺了他,兒子們都遷徙到邊疆。

     高赹有文韬武略,通曉世務。

     承受朝廷重任之後,竭誠盡節,引薦忠臣良士,以天下為己任。

     蘇威、楊素、賀若弼、韓擒虎等人,都是高赹推薦的,他們各盡其才,成為一代名臣。

     其他立功、立事的,不可勝數。

     他當朝執政近二十年,朝野推服,人無異議。

     天下升平,這是高赹的功勞。

     論者認為他是真宰相。

     他被殺後,天下沒有不傷感歎惜的,到現在人們仍在稱冤不已。

     所有奇策密謀以及對時政的損益,都是高赹所定,世人沒有知道内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