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高赹字昭玄,也叫敏,自稱是渤海..人。

     父親高賓,背叛齊國,歸順北周,大司馬獨孤信引為臣僚,賜他姓獨孤。

     等到獨孤信被殺,妻兒遷徙蜀地。

     文獻皇後因為高賓是她父親的老部下,每每到他家去。

     高賓後來升任若阝州刺史,等到高赹顯貴後,高賓被追贈為禮部尚書、渤海公。

     高赹年少時聰明敏捷,有器度,略涉書史,尤善詞章。

     當初,他還在孩提時,家裡有一柳樹,高約百尺,亭亭如蓋。

     鄉裡的父老們說:“這個家裡會出貴顯之人。

    ”高赹十七歲時,北周齊王宇文憲讓他當記室。

     周武帝時,他襲爵當武一陽一縣伯,任内史上士,不久升任下大夫。

     因他平定齊國有功,拜授開府。

     不久跟随越王宇文盛進攻隰州叛胡,平定了叛逆。

     隋高祖執掌北周大政時,素知高赹能幹聰明,又善軍事,多有謀略,意欲引他入丞相府。

     高祖派邗國公楊惠告訴他這個意思,高赹高興地說:“我願意聽從丞相調遣,為他奔走。

     即使他的大事不能成功,我高赹也不推脫滅族之禍。

    ”于是任他為相府司錄。

     當時長史鄭譯、司馬劉日方都因奢侈放縱被殺,高祖更加傾心于高赹,把他當心腹。

     尉遲迥造反,派他兒子尉遲..率步兵騎兵八萬,進駐武陟。

     高祖令韋孝寬擊之。

     官軍至河一陽一,沒誰敢先進兵。

     高祖因諸軍号令不一,令崔仲方監軍,但仲方以父親在華山以東而推辭。

     當時高赹又見劉日方、鄭譯都沒有去軍前的意思,于是請求讓自己去,這深合高祖之意,于是派高赹去監軍。

     高赹一受相命,立即出發,派人代他向老母辭行,說“忠孝不能兩全”,流淚上路。

     到軍前,在沁水上架橋,反賊在上遊放火木伐,高赹預先作好土狗以防備火木伐。

     渡河後,焚燒橋梁,以示死戰,結果大破叛軍。

     于是追至邺下,與尉遲迥交戰。

     高赹與宇文忻、李詢等設計,平定了尉遲迥。

     官軍還京,在高祖卧室之内飲宴,高祖拆下帷幕賞給他。

     高赹升任柱國,改封義甯縣公,升任丞相府司馬,他的官職更高,對他的寄托更重。

     高祖受北周禅讓登基稱帝後,授高赹為尚書左仆射,兼納言,晉爵封為渤海郡公,朝中大臣無人可與之相比,皇上每每稱他為獨孤而不叫他的名字。

     高赹深深地避免權勢,上表章請求讓位于蘇威。

     皇上想成全他的美意,讓他辭去仆射之職。

     幾天後,皇上又說:“蘇威在前朝辭官不作,獨孤赹能夠推薦他。

     我聽說,推薦賢人的人應受上賞,怎能讓獨孤赹辭官呢?”于是命高赹恢複官位。

     不久皇上拜授他為左衛大将軍,本任官職如舊。

     當時突厥屢為邊患,诏令高赹鎮守邊疆。

     等到他還朝時,皇上賞他馬匹一百多,牛羊數以千計。

     高赹兼任新都大監,制度多由高赹制定。

     高赹每每坐在朝堂北大槐樹下聽取彙報、決斷事情,其樹不依行列,有關部門想砍掉,皇上特命不砍,以留給後人看,他就是這樣被朝廷看重。

     又拜授他為左領軍大将軍,餘官如故。

     因喪母而離職,二十天後,皇上即令他複官斷事。

     高赹流淚辭讓,皇上不許可。

     開皇二年(582),長孫覽、元景山等讨伐陳國,皇上令高赹節度諸軍。

     适逢陳宣帝崩,高赹認為按禮不能讨伐居喪之國,奏請朝廷班師。

     蕭岩背叛時,诏令高赹安一撫江、漢一帶,很得民心。

     皇上曾問平陳之策,高赹說:“江北寒冷,收割較晚;江南氣溫較高,水田收割較早。

     估量陳國收獲季節,我們略略征集點人馬,聲言要掩襲陳國,他們必定會屯兵防禦,這足以廢其農時。

     他們屯兵,我們就解甲,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