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慶則傳
關燈
小
中
大
虞慶則是京兆栎一陽一人,本姓魚,他的祖上曾輔佐赫連氏,于是在靈武安家,世代都是北方的豪傑。
父親虞祥,曾任北周靈武太守。
慶則小時候就雄健罷毅,一性一情倜傥,身高八尺,有膽略有氣概,擅長講鮮卑話。
他常常身披沉重的铠甲,腰帶兩革建,騎馬疾馳,左右開弓,非常英武,本州豪俠都敬畏他。
起初他以射獵為業,中途便轉變志向而去讀書,敬慕傅介子、班仲升的為人。
在北周開始做官時,任中外府行參軍,不久提升為外兵參軍事,承襲爵位沁源縣公。
宣政元年(578),授位儀同大将軍,升為并州總管長史。
二年,授為開府。
當時稽胡多次叛亂,越王宇文盛、内史下大夫高赹領兵征讨,平息了叛亂。
班師回京前,高赹和越王宇文盛謀劃,要文武雙全的主将鎮守。
于是上表皇上,推薦虞慶則鎮守原稽胡處。
皇上于是即刻拜慶則為石州總管。
虞慶則很有威信,又能施恩于民,所管轄的境内太平無事,秩序井然,稽胡人因敬慕他的仁義而來歸順的,有八千多戶。
開皇元年(581),慶則進位為大将軍,升為内史監、吏部尚書、京兆尹,封為彭城郡公,任營建新都總監。
二年冬,突厥侵入境内一騷一擾,慶則以元帥的身份征讨。
部隊被分割,離開了營地,很多士兵受寒冷侵襲,手指被凍掉的有一千多人。
偏将達奚長儒率領二千多騎兵,從另外一條道路攔截敵兵,被敵兵圍困,情況很危急。
慶則卻按兵不動,不予救援,因此達奚長儒孤軍奮戰,戰死的人有十分之八九。
皇上沒有追究慶則的責任,不久又升他為尚書右仆射。
後來突厥國主攝圖想歸附隋朝,請求隋派遣一個重臣充當使者,于是皇上派遣慶則出使突厥。
攝圖自恃勢力強大,開始想與隋朝分庭抗禮,慶則拿突厥過去的事來責備他們,攝圖仍不服。
翻譯長孫晟又向攝圖陳說利害,攝圖和他的弟弟葉護終于跪拜着接受了隋朝的诏書,稱臣朝貢,請求永遠作為附屬國。
當初,慶則出使突厥,高祖告谕他說:“我想保全突厥,如果他們送馬給你,隻取三、五匹就夠了。”攝圖見到慶則,贈給他一千匹馬,又将女兒嫁給慶則作妻子。
皇上因為慶則功高,就沒有追究他什麼。
授他上柱國,封為魯國公,賜邑任城縣千戶,并且下诏書将彭城公這一爵位回授給他的第二個兒子虞義。
高祖平定陳朝之後,巡幸晉王府,擺酒宴請群臣。
高赹等人手捧酒杯為高祖祝壽。
高祖于是說:“高赹平定長江以南,虞慶則使突厥來降,可以說都立下了大功勞啊!”大将楊素說:“都是因為您威德之光的照耀啊!”慶則說:“楊素以前出兵武牢、硖石,如果沒有您的威德,也沒有攻克的道理。”于是就與楊素互相揭短。
禦史想彈劾他們,高祖說:“今天是論功之日,應該高興,不應該彈劾。”高祖觀看群臣行令飲酒,慶則進言說:“承蒙皇上賜給酒食,今天我應該盡情歡樂,但禦史在旁,我怕喝醉了而被彈劾。”高祖賜酒給禦史,就此令他出去。
慶則捧着酒杯為高祖祝壽,大家都很高興。
高祖對群臣說:“喝了這杯酒,願我與你們及你們的子孫能夠常如今日,世世代代與富貴相守。”開皇九年(589),虞慶則轉任右衛大将軍,不久又改為右武侯大将軍。
開皇十七年(597),嶺南人李賢占據本州造反,高祖想征讨他。
諸将中有幾個人請求前行,皇上都沒有答應,卻對慶則說:“你位居宰相,爵位為上公,今國家有叛賊作亂,竟沒有出征的意思,為什麼呢?”慶則下拜謝罪,誠惶誠恐,皇上于是派遣他去征讨,封為桂州道行軍總管,任命他的妻弟趙什柱為随府長史。
什柱先前曾與慶則的一愛一妾私通,害怕此事敗露,就揚言說:“慶則不願意去嶺南征讨。”這話被皇上聽到了。
在此之前,朝中大臣出征,皇上都設宴餞行,盡禮賜物後再送他出征。
等到慶則讨伐嶺南辭别皇上時,皇上滿臉不高興,慶則因此郁郁不得志。
平定了李賢後,慶則到潭州的臨桂鎮,眺望這裡的山川地勢,感慨地說:“這裡的地勢的确險要牢固,再加上有足夠的糧食,如果用可靠的将領把守這個地方,就不會被攻破。”于是派什柱騎着快馬到京城向皇上奏事,觀察皇上的臉色。
什柱到了京城,卻禀告慶則謀反。
皇上派人調查驗證,慶則因此被殺。
皇上授什柱為柱國。
父親虞祥,曾任北周靈武太守。
慶則小時候就雄健罷毅,一性一情倜傥,身高八尺,有膽略有氣概,擅長講鮮卑話。
他常常身披沉重的铠甲,腰帶兩革建,騎馬疾馳,左右開弓,非常英武,本州豪俠都敬畏他。
起初他以射獵為業,中途便轉變志向而去讀書,敬慕傅介子、班仲升的為人。
在北周開始做官時,任中外府行參軍,不久提升為外兵參軍事,承襲爵位沁源縣公。
宣政元年(578),授位儀同大将軍,升為并州總管長史。
二年,授為開府。
當時稽胡多次叛亂,越王宇文盛、内史下大夫高赹領兵征讨,平息了叛亂。
班師回京前,高赹和越王宇文盛謀劃,要文武雙全的主将鎮守。
于是上表皇上,推薦虞慶則鎮守原稽胡處。
皇上于是即刻拜慶則為石州總管。
虞慶則很有威信,又能施恩于民,所管轄的境内太平無事,秩序井然,稽胡人因敬慕他的仁義而來歸順的,有八千多戶。
開皇元年(581),慶則進位為大将軍,升為内史監、吏部
二年冬,突厥侵入境内一騷一擾,慶則以元帥的身份征讨。
部隊被分割,離開了營地,很多士兵受寒冷侵襲,手指被凍掉的有一千多人。
偏将達奚長儒率領二千多騎兵,從另外一條道路攔截敵兵,被敵兵圍困,情況很危急。
慶則卻按兵不動,不予救援,因此達奚長儒孤軍奮戰,戰死的人有十分之八九。
皇上沒有追究慶則的責任,不久又升他為尚書右仆射。
後來突厥國主攝圖想歸附隋朝,請求隋派遣一個重臣充當使者,于是皇上派遣慶則出使突厥。
攝圖自恃勢力強大,開始想與隋朝分庭抗禮,慶則拿突厥過去的事來責備他們,攝圖仍不服。
翻譯長孫晟又向攝圖陳說利害,攝圖和他的弟弟葉護終于跪拜着接受了隋朝的诏書,稱臣朝貢,請求永遠作為附屬國。
當初,慶則出使突厥,高祖告谕他說:“我想保全突厥,如果他們送馬給你,隻取三、五匹就夠了。”攝圖見到慶則,贈給他一千匹馬,又将女兒嫁給慶則作妻子。
皇上因為慶則功高,就沒有追究他什麼。
授他上柱國,封為魯國公,賜邑任城縣千戶,并且下诏書将彭城公這一爵位回授給他的第二個兒子虞義。
高祖平定陳朝之後,巡幸晉王府,擺酒宴請群臣。
高赹等人手捧酒杯為高祖祝壽。
高祖于是說:“高赹平定長江以南,虞慶則使突厥來降,可以說都立下了大功勞啊!”大将楊素說:“都是因為您威德之光的照耀啊!”慶則說:“楊素以前出兵武牢、硖石,如果沒有您的威德,也沒有攻克的道理。”于是就與楊素互相揭短。
禦史想彈劾他們,高祖說:“今天是論功之日,應該高興,不應該彈劾。”高祖觀看群臣行令飲酒,慶則進言說:“承蒙皇上賜給酒食,今天我應該盡情歡樂,但禦史在旁,我怕喝醉了而被彈劾。”高祖賜酒給禦史,就此令他出去。
慶則捧着酒杯為高祖祝壽,大家都很高興。
高祖對群臣說:“喝了這杯酒,願我與你們及你們的子孫能夠常如今日,世世代代與富貴相守。”開皇九年(589),虞慶則轉任右衛大将軍,不久又改為右武侯大将軍。
開皇十七年(597),嶺南人李賢占據本州造反,高祖想征讨他。
諸将中有幾個人請求前行,皇上都沒有答應,卻對慶則說:“你位居宰相,爵位為上公,今國家有叛賊作亂,竟沒有出征的意思,為什麼呢?”慶則下拜謝罪,誠惶誠恐,皇上于是派遣他去征讨,封為桂州道行軍總管,任命他的妻弟趙什柱為随府長史。
什柱先前曾與慶則的一愛一妾私通,害怕此事敗露,就揚言說:“慶則不願意去嶺南征讨。”這話被皇上聽到了。
在此之前,朝中大臣出征,皇上都設宴餞行,盡禮賜物後再送他出征。
等到慶則讨伐嶺南辭别皇上時,皇上滿臉不高興,慶則因此郁郁不得志。
平定了李賢後,慶則到潭州的臨桂鎮,眺望這裡的山川地勢,感慨地說:“這裡的地勢的确險要牢固,再加上有足夠的糧食,如果用可靠的将領把守這個地方,就不會被攻破。”于是派什柱騎着快馬到京城向皇上奏事,觀察皇上的臉色。
什柱到了京城,卻禀告慶則謀反。
皇上派人調查驗證,慶則因此被殺。
皇上授什柱為柱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