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祖紀

關燈
(上) 高祖文皇帝姓楊名堅,是弘農郡華一陰一人。

     高祖的遠祖是曾在漢朝做過太尉的楊震,楊震的八代子孫叫楊铉,曾在燕做過北平太守。

     楊铉生楊元壽,楊元壽在北魏做武川鎮司馬,子孫因而就在那裡居住。

     楊元壽生太原太守楊惠嘏,楊惠嘏生平原太守楊烈,楊烈生甯遠将軍楊祯,楊祯生楊忠,楊忠就是高祖的父親。

     楊忠跟從周太祖在關西起兵,周太祖賜他姓普六茹,官位升到柱國、大司空、隋國公。

     楊忠死後追封為太保,谥号“桓”。

     高祖的母親呂氏,在大統七年(541)六月十三日夜,在馮翊般若寺生下高祖,當時,紫氣彌漫廳堂。

     有一個從河東來的尼姑對高祖的母親說:“這個孩子的來曆很特别,不可在凡俗中喂養。

    ”尼姑将高祖安置在客館,親自撫養。

     高祖的母親曾抱着高祖,忽然看見高祖頭上長出角來,渾身出現鱗片。

     高祖的母親十分害怕,以緻讓高祖掉在地上。

     尼姑外出歸來見此情景說:“已經驚駭我兒,緻使他遲作國君。

    ”高祖龍顔堂堂,額上有五根像柱子的印記連着頭頂,目光外射,掌上有“王”字的紋理。

     身材上長下短,深沉而威嚴。

     初入太學,即使是至親也隻能和他親一昵而不敢輕忽他。

     高祖十四歲時,京兆尹薛善征召他為功曹。

     十五歲時,憑父親的功勳被授散騎常侍、車騎大将軍、儀同三司之職,封為成紀縣公。

     十六歲時,升骠騎大将軍,加授開府。

     周太祖看見高祖後贊歎地說:“這個孩子的模樣氣質,不像是世上的凡人!”周明帝繼位,授高祖為右小爆伯,加封大興郡公。

     周明帝曾派善于相面的趙昭為高祖看相,趙昭對周明帝假裝說:“不過是做柱國的面相罷了。

    ”不久私下對高祖說:“您将要做天下的君主,但一定要大開殺戒之後才能安定天下。

     請好好地記住我的話。

    ”周武帝即位,高祖改任左小爆伯。

     離京出任隋州刺史,升大将軍。

     後來武帝征召他回京城,遇上母親卧病,三年之中,高祖晝夜服侍,不離左右,世人稱他為孝子。

     宇文護執政,特别忌恨高祖,屢次想陷害他,因大将軍侯伏、侯壽等救助才免于被害。

     其後高祖承襲隋國公的爵位。

     周武帝聘高祖長女為皇太子妃以後,對高祖更加尊重。

     齊王宇文憲對周武帝說:“普六茹堅相貌不同一般,我每次見他,都覺得不知所措。

     恐怕他不會居于人下,請早除掉他。

    ”周武帝說:“他隻不過可作一個将軍罷了。

    ”内史王軌多次對周武帝說:“皇太子非社稷主,普六茹堅有反叛的相貌。

    ”周武帝不高興,說:“如果一定是天命,将怎麼辦?”高祖十分害怕,隻得深深地隐藏自己的本來面目。

     周武帝建德年間(572~578),高祖率領水軍三萬,在河橋攻破北齊的軍隊。

     第二年,跟周武帝平定北齊,進位柱國。

     又與宇文憲在冀州攻破北齊任城王高氵皆,拜授為定州總管。

     在此之前,定州城西門久閉不開。

     齊文宣帝時,有人請求打開城門,以便于行路。

     齊文宣帝不答應,說:“将會有聖人來打開它。

    ”等到高祖到城下時,城門便開了,人們無不驚奇。

     不久,高祖調任亳州總管。

     周宣帝即位,高祖憑皇後之父的身份征拜為上柱國、大司馬。

     大象初年,升為大後丞、右司武,不久調任大前疑。

     皇帝每次巡幸,總是委托高祖留守京師。

     當時周宣帝制定《刑經聖制》,其法律非常苛刻。

     高祖認為法令苛刻更容易滋長犯罪,不利于教化,懇切地勸谏,皇帝不采納。

     高祖的官職和威望越來越高,皇帝很猜忌。

     皇帝有四個一寵一幸的妃子,都是皇後,四家争一寵一,多次相互诽謗誣陷。

     皇帝常怒氣沖沖地對高祖的女兒說:“一定要殺盡你們九族!”于是召見高祖,對左右侍衛說:“假如普六茹堅變了臉色,就殺死他。

    ”高祖來後,鎮定自若,于是作罷。

     大象二年(580)五月,任命高祖為揚州總管。

     将要去赴任,突然腳病發作,沒有成行。

     十一日,周宣帝去世。

     周靜帝即位時,年齡幼小,不能親理朝政。

     内史上大夫鄭譯、禦正大夫劉日方以為高祖是皇後之父,是衆望所歸,于是假造诏書,召高祖入朝總理朝政,統領朝廷内外的軍隊。

     宇文氏在藩國的國王,高祖擔心他們謀反,于是以趙王宇文招将把女兒嫁給突厥為借口,征召諸王入京。

     二十三日,為周宣帝發喪。

     二十六日,周靜帝拜高祖為假黃钺、左大丞相,文武百官彙集在高祖門下,聽從調遣。

     以正一陽一宮為丞相府,以鄭譯為長史,劉日方為司馬,大小辟員一一設置。

     在周宣帝時,刑罰殘酷,百姓害怕,人民沒有為朝廷出力的想法。

     到現在,高祖大力推崇仁政,法令清正簡明,他自己也很節儉,因而天下老百姓都很高興。

     六月,趙王宇文招、陳王宇文純、越王宇文盛、代王宇文達、滕王宇文荄都到達京城長安。

     相州總管尉遲迥自以為是重臣老将,不服氣,于是在東夏起兵謀反。

     趙魏之士從者如流,十天之間,就聚集了十多萬人。

     而宇文胄在荥州,石荄孫心在建州,席毗在沛郡,席毗弟叉羅在兖州,都紛紛響應尉遲迥。

     尉遲迥将兒子送到陳朝作人質,請求陳朝出兵援助。

     高祖命令上柱國、鄖國公韋孝寬征讨他們。

     雍州牧畢王宇文賢和趙、陳等五王,因民心歸向高祖,因而謀劃造反作亂。

     高祖抓住并殺死了宇文賢,不追究趙王等人的罪過。

     于是下诏書,讓五王佩劍上殿,入朝不小步快走,以安定他們的心。

     七月,陳朝将領陳紀、蕭摩诃等侵犯廣陵,吳州總管于豈頁打敗了他們。

     廣陵人杜喬生聚衆謀反,刺史元義平息了他。

     韋孝寬在相州打敗尉遲迥,把尉遲迥的首級傳到京師,其餘一黨一羽全部鏟平。

     起初,尉遲迥作亂時,鄖州總管司馬消難據州響應,淮南的州縣也大多應和。

     高祖命令襄州總管王誼征讨他們,司馬消難逃到陳朝。

     荊、郢兩地的南蠻趁機作亂,高祖命令亳州總管賀若誼平息了他們。

     在此之前,上柱國王謙為益州總管,見周靜帝年幼,由高祖理朝,就糾集巴、蜀之衆,以挽救朝廷為借口,聲讨高祖。

     高祖正忙于東夏和山南的戰事,沒有餘暇去征讨他們。

     王謙進兵駐紮在劍閣,攻破始州。

     等到平定尉遲迥後,高祖就命令行軍元帥、上柱國梁睿征讨王謙,将王謙首級傳到京師。

     巴、蜀地勢險要,百姓喜歡作亂,高祖于是另外開辟平坦的大道,毀棄劍閣的道路,并在此立石碑刻文字告誡他們。

     宇文招等五王暗中謀反更急迫了,高祖準備酒菜送到趙王府,想看看趙王的所作所為。

     趙王宴請高祖,四周埋伏着甲兵,高祖處境很危險,依賴元胄的幫助才脫險,《元胄傳》裡記載着這件事。

     于是高祖殺了趙王宇文招、越王宇文盛。

     九月,任命高祖長子楊勇為洛州總管、東京小冢宰。

     三十日,周靜帝下诏說:“假黃钺、使持節、左大丞相、都督内外諸軍事、上柱國、大冢宰、隋國公楊堅,感山河之靈,應星辰之氣,道德高尚而顯著。

     可授予大丞相之職,免去左、右丞相之官,餘官如故。

    ”十月二十日,周靜帝下诏追封高祖的曾祖楊烈為柱國、太保、都督徐兖等十州諸軍事、徐州刺史、隋國公,谥号康;追封高祖祖父楊祯為柱國、太傅、都督陝蒲等十三州諸軍事、同州刺史、隋國公,谥号獻;追封高祖父親楊忠為上柱國、太師、大冢宰、都督冀定等十三州諸軍事、雍州牧。

     誅殺陳王宇文純。

     二十一日,上柱國、鄖國公韋孝寬去世。

     十一月十三日,誅殺代王宇文達、滕王宇文荄。

     十二月二十日,周靜帝下诏說:“假黃钺、使持節、大丞相、都督内外諸軍事、上柱國、大冢宰、隋國公楊堅,可授相國之職,總理朝政,免去其都督内外諸軍事、大冢宰之職。

     爵位由公晉封為王。

     将隋州的崇業,鄖州的安陸、城一陽一,溫州的宜人,應州的平靖、上明,順州的淮南,士州的永川,昌州的廣昌、安昌,申州的義一陽一、淮安,息州的新蔡、建安,豫州的汝南、臨颍、廣甯、初安,蔡州的蔡一陽一,郢州的漢東等二十個郡劃為隋國的封地。

     隋王可佩劍上殿,入朝時不必快步疾走,朝拜時不必通報姓名,備九錫之禮,加授玺绂、遠遊冠、相國印绶,地位在諸侯王之上。

     隋國可設置丞相以下的各級官職,全部依照舊制。

    ”高祖再三推辭,周靜帝都不答應。

     于是高祖才接受王位和十郡的封地。

     周靜帝又下诏追封高祖祖父、父親為王,祖母、母親為王妃。

     三十日,司馬消難率領陳朝的軍隊攻打江州,刺史成休甯打退了他。

     周靜帝大定元年(581)二月初二,周靜帝令高祖恢複楊姓。

     初三,文武百官到高祖府第敦勸高祖接受皇上的封賜,于是,高祖才接受。

     初四,高祖建王府、設百官。

     初六,周靜帝下诏讓高祖戴皇冠,建制天子旌旗,出入令人開路清道,乘坐金根車,用六匹馬拉車,備五時副車,設置旄頭雲旗,樂舞用八佾,在宗廟懸挂鐘;王妃為王後,長子為太子。

     高祖推讓再三才接受。

     不久,周靜帝因民心所向,派遣兼太傅、上柱國、杞國公宇文椿奉冊令高祖繼皇位。

     又派遣大宗伯、大将軍、金城公趙..捧皇帝玉玺,百官勸高祖即位。

     高祖才受命即位。

     高祖開皇元年(581)二月十四日,高祖穿便服從相府入宮,在臨光殿行禮之後即皇帝位。

     在南郊設壇,令使臣燒柴祭祀告天。

     這天,禀告祖廟,大赦天下囚犯,改元。

     京城有祥雲出現。

     高祖改北周官制、禮儀,依照漢、魏的舊制。

     任命柱國、相國司馬、渤海郡公高赹為尚書左仆射兼納言,相國司錄、泌源縣公虞慶則為内史監兼吏部尚書,相國内郎、鹹安縣男李德林為内史令,上開府、漢安縣公韋世康為禮部尚書,上開府、義甯縣公元晖為都官尚書,開府、民部尚書、昌國縣公元岩為兵部尚書,上儀同、司宗長孫毗為工部尚書,上儀同、司會楊尚希為度支尚書,上柱國、雍州牧、邗國公楊惠為左衛大将軍。

     十六日,追尊高祖父親為武元皇帝,廟号為太祖,高祖的母親為元明皇後。

     派遣八使考察民風。

     十七日,修建祖廟。

     立王後獨孤氏作皇後,王太子楊勇為皇太子。

     十八日,任命大将軍、金城郡公趙..為尚書右仆射,上開府、濟一陽一侯伊婁彥恭為左武候大将軍。

     二十日,封周靜帝為介國公,食邑五千戶,為隋朝賓客。

     介國公旌旗車馬服飾禮樂,一切都像做皇帝時那樣。

     向高祖上書不叫表,高祖答表不叫诏。

     北周諸王,全部降位為公。

     二十二日,任命高祖之弟同安郡公楊爽為雍州牧。

     二十六日,封高祖之弟邵國公楊惠為滕王,同安公楊爽為衛王;皇子雁門公楊廣為晉王,楊俊為秦王,楊秀為越王,楊諒為漢王。

     任命上柱國、并州總管、申國公李穆為太師,上柱國、鄧國公窦熾為太傅,上柱國、幽州總管、任國公于翼為太尉,觀國公田仁恭為太子太師,武德郡公柳敏為太子太保,濟南郡公孫恕為太子少傅,開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