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書卷十 列傳第二
關燈
小
中
大
邵惠公颢,太祖之長兄也。
德皇帝娶樂一浪一王氏,是為德皇後。
生颢,次杞簡公連,次莒莊公洛生,次太祖。
颢一性一至孝,德皇後崩,哀毀過禮,鄉一黨一鹹敬異焉。
德皇帝與衛可孤戰于武川南河,臨陣墜馬,颢與數騎奔救,擊殺數十人,賊衆披一靡一,德皇帝乃得上馬引去。
俄而賊追騎大至,颢遂戰殁。
保定初,追贈太師、柱國大将軍、大冢宰、大都督、恒朔等十州諸軍事、恒州刺史。
封邵國公,邑萬戶。
谥曰惠。
颢三子什肥、導、護。
護别有傳。
什肥年十五而惠公殁,自傷早孤,事母以孝聞。
永安中,太祖入關,什肥不能離母,遂留晉一陽一。
及太祖定秦、隴,什肥為齊神武所害。
保定初,追贈大将軍、小冢宰、大都督、冀定等州諸軍事、冀州刺史。
襲爵邵國公。
谥曰景。
子冑嗣。
冑少而孤貧,頗有幹略。
景公之見害也,以年幼下蠶室。
保定初,诏以晉公護子會紹景公封。
天和中,與齊通好,冑始歸關中。
授大将軍、開府儀同三司,襲爵邵公。
尋除宗師中大夫,進位大将軍,出為原州刺史,轉荥州刺史。
大象末,隋文帝輔政,冑舉州兵應尉遲迥,與清河公楊素戰,敗,遂走,追獲于石濟,遂斬之。
國除。
(冑子)〔會字〕幹仁,幼好學,聰惠。
魏恭帝二年,以護平江陵之功,賜爵江陵縣公。
保定初,紹景公後,拜骠騎大将軍、開府儀同三司。
二年,除蒲州潼關六防諸軍事、蒲州刺史。
冑至自齊,改封譚國公。
尋進位柱國。
建德初,與護同伏誅。
三年五月,追贈,複封舊爵。
導字菩薩。
少雄豪,有仁惠,太祖一愛一之。
初與諸父在葛榮軍中,榮敗,遷晉一陽一。
及太祖随賀拔嶽入關,導從而西,常從征伐。
太祖讨侯莫陳悅,以導為都督,鎮原州。
及悅敗,北走出故塞,導率騎追之,至牽屯山及悅,斬之,傳首京師。
以功封饒一陽一縣侯,邑五百戶,拜冠軍将軍,加通直散騎常侍。
魏文帝即位,以定策功,進爵為公,增邑五百戶,拜使持節、散騎常侍、車騎大将軍、左光祿大夫。
三年,太祖東征,導入宿衛,拜領軍将軍、大都督。
齊神武渡河侵馮翊,太祖自弘農引軍入關,導督左右禁旅會于沙苑,與齊神武戰,大破之。
進位儀同三司。
明年,魏文帝東征,留導為華州刺史。
及趙青雀、于伏德、慕容思慶等作亂,導自華州率所部兵擊之,擒伏德,斬思慶。
進屯渭橋,會太祖軍。
事平,進爵章武郡公,增邑并前二千戶。
尋加侍中、開府、骠騎大将軍、太子少保。
高仲密以北豫降,太祖率諸将輔魏皇太子東征,複以導為大都督、華東雍二州諸軍事,行華州刺史。
導治兵訓卒,得守捍之方。
及大軍不利,東魏軍追至稠桑,知關中有備,乃退。
會侯景舉河南來附,遣使請援,朝議将應之,乃征為隴右大都督、秦南等十五州諸軍事、秦州刺史。
及齊氏稱帝,太祖發關中兵讨之,魏文帝遣齊王廓鎮隴右,征導還朝。
拜大将軍、大都督、三雍二華等二十三州諸軍事,屯鹹一陽一。
大軍還,乃旋舊鎮。
導一性一寬明,善于撫禦,凡所引接,人皆盡誠。
臨事敬慎,常若弗及。
太祖每出征讨,導恒居守,深為吏民所附,朝廷亦以此重之。
魏恭帝元年十二月,薨于上邽,年四十四。
魏帝遣侍中、漁一陽一王繩監護喪事。
贈本官,加尚書令、秦州刺史,谥曰孝。
朝議以導撫和西戎,威恩顯著,欲令世鎮隴右,以彰厥德,乃葬于上邽城西無疆原。
華戎會葬有萬餘人,奠祭于路,悲号滿野,皆曰“我君舍我乎”。
大小相率,負土成墳,高五十餘尺,周回八十餘步。
為官司所止,然後泣辭而去。
其
德皇帝娶樂一浪一王氏,是為德皇後。
生颢,次杞簡公連,次莒莊公洛生,次太祖。
颢一性一至孝,德皇後崩,哀毀過禮,鄉一黨一鹹敬異焉。
德皇帝與衛可孤戰于武川南河,臨陣墜馬,颢與數騎奔救,擊殺數十人,賊衆披一靡一,德皇帝乃得上馬引去。
俄而賊追騎大至,颢遂戰殁。
保定初,追贈太師、柱國大将軍、大冢宰、大都督、恒朔等十州諸軍事、恒州刺史。
封邵國公,邑萬戶。
谥曰惠。
颢三子什肥、導、護。
護别有傳。
什肥年十五而惠公殁,自傷早孤,事母以孝聞。
永安中,太祖入關,什肥不能離母,遂留晉一陽一。
及太祖定秦、隴,什肥為齊神武所害。
保定初,追贈大将軍、小冢宰、大都督、冀定等州諸軍事、冀州刺史。
襲爵邵國公。
谥曰景。
子冑嗣。
冑少而孤貧,頗有幹略。
景公之見害也,以年幼下蠶室。
保定初,诏以晉公護子會紹景公封。
天和中,與齊通好,冑始歸關中。
授大将軍、開府儀同三司,襲爵邵公。
尋除宗師中大夫,進位大将軍,出為原州刺史,轉荥州刺史。
大象末,隋文帝輔政,冑舉州兵應尉遲迥,與清河公楊素戰,敗,遂走,追獲于石濟,遂斬之。
國除。
(冑子)〔會字〕幹仁,幼好學,聰惠。
魏恭帝二年,以護平江陵之功,賜爵江陵縣公。
保定初,紹景公後,拜骠騎大将軍、開府儀同三司。
二年,除蒲州潼關六防諸軍事、蒲州刺史。
冑至自齊,改封譚國公。
尋進位柱國。
建德初,與護同伏誅。
三年五月,追贈,複封舊爵。
導字菩薩。
少雄豪,有仁惠,太祖一愛一之。
初與諸父在葛榮軍中,榮敗,遷晉一陽一。
及太祖随賀拔嶽入關,導從而西,常從征伐。
太祖讨侯莫陳悅,以導為都督,鎮原州。
及悅敗,北走出故塞,導率騎追之,至牽屯山及悅,斬之,傳首京師。
以功封饒一陽一縣侯,邑五百戶,拜冠軍将軍,加通直散騎常侍。
魏文帝即位,以定策功,進爵為公,增邑五百戶,拜使持節、散騎常侍、車騎大将軍、左光祿大夫。
三年,太祖東征,導入宿衛,拜領軍将軍、大都督。
齊神武渡河侵馮翊,太祖自弘農引軍入關,導督左右禁旅會于沙苑,與齊神武戰,大破之。
進位儀同三司。
明年,魏文帝東征,留導為華州刺史。
及趙青雀、于伏德、慕容思慶等作亂,導自華州率所部兵擊之,擒伏德,斬思慶。
進屯渭橋,會太祖軍。
事平,進爵章武郡公,增邑并前二千戶。
尋加侍中、開府、骠騎大将軍、太子少保。
高仲密以北豫降,太祖率諸将輔魏皇太子東征,複以導為大都督、華東雍二州諸軍事,行華州刺史。
導治兵訓卒,得守捍之方。
及大軍不利,東魏軍追至稠桑,知關中有備,乃退。
會侯景舉河南來附,遣使請援,朝議将應之,乃征為隴右大都督、秦南等十五州諸軍事、秦州刺史。
及齊氏稱帝,太祖發關中兵讨之,魏文帝遣齊王廓鎮隴右,征導還朝。
拜大将軍、大都督、三雍二華等二十三州諸軍事,屯鹹一陽一。
大軍還,乃旋舊鎮。
導一性一寬明,善于撫禦,凡所引接,人皆盡誠。
臨事敬慎,常若弗及。
太祖每出征讨,導恒居守,深為吏民所附,朝廷亦以此重之。
魏恭帝元年十二月,薨于上邽,年四十四。
魏帝遣侍中、漁一陽一王繩監護喪事。
贈本官,加
朝議以導撫和西戎,威恩顯著,欲令世鎮隴右,以彰厥德,乃葬于上邽城西無疆原。
華戎會葬有萬餘人,奠祭于路,悲号滿野,皆曰“我君舍我乎”。
大小相率,負土成墳,高五十餘尺,周回八十餘步。
為官司所止,然後泣辭而去。
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