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回 說四國樂毅滅齊驅火牛田單破燕

關燈
晨起謂城中人曰:“吾夜來夢見上帝告我雲:齊當複興,燕當即敗。

    不日當有神人為我軍師,戰無不克。

    ”有一小卒悟其意,趨近單前,低語曰:“臣可以為師否?”言畢,即疾走。

    田單急起持之,謂人曰:“吾夢中所見神人,即此是也!”乃為小卒易衣冠,置之幕中上坐,北面而師事之。

    小卒曰:“臣實無能。

    ”田單曰:“子勿言。

    ”因号為“神師”。

    每出一約束,必禀命于神師而行。

    謂城中人曰:“神師有令:‘凡食者必先祭其先祖于庭,當得祖宗陰力相助。

    ’”城中人從其教。

    飛鳥見庭中祭品,悉翔舞下食。

    如此早暮二次,燕軍望見,以為怪異。

    聞有神君下教,因相與傳說,謂齊得天助,不可敵,敵之違天,皆無戰心。

     單複使人揚樂毅之短曰:“昌國君太慈,得齊人不殺,故城中不怕。

    若劓其鼻而置之前行,即墨人苦死矣!”騎劫信之,将降卒盡劓其鼻。

    城中人見降者割鼻,大懼,相戒堅守,惟恐為燕人所得。

    田單又揚言:“城中人家,墳墓皆在城外,倘被燕人發掘,奈何?”騎劫又使兵卒盡掘城外墳墓,燒死人,暴骸鼻。

    即墨人從城上望見,皆涕泣,欲食燕人之肉。

    相率來軍門,請出一戰,以報祖宗之仇。

    田單知士卒可用,乃一精一選強壯者五千人,藏匿于民間,其餘老弱,同婦女輪流守城。

    遣使送款①于燕軍,言:“城中食盡,将以某日出降。

    ”騎劫謂諸将曰:“我比樂毅何如?”諸将皆曰:“勝毅多倍!”軍中悉踴躍呼:“萬歲!”田單又收民間金得千镒,使富家私遺燕将,囑以城下之日,求保全家小。

    燕将大喜,受其金,各付小旗,使插于門上,以為記認。

    全不準備,呆呆的隻等田單出降。

    單乃使人收取城中牛共千餘頭,制為绛缯之衣,畫以五色龍文,披于牛體;将利刃束于牛角,又将麻葦灌下膏油,束于牛尾;拖後如巨帚。

    于約降前一日,安排停當。

    衆人皆不解其意。

    田單椎②牛具酒,候至日落黃昏,召五千壯卒飽食,以五色塗面,各執利器,跟随牛後。

    使百姓鑿城為一穴一,凡數十處,驅牛從一穴一中出,用火燒其尾帚。

    火熱漸迫牛尾,牛怒,直奔燕營。

    五千壯卒,銜枚随之。

    燕軍信為來日受降入城,方夜,皆安寝。

    忽聞馳驟之一聲,從夢中驚起,那帚炬千餘,光明照耀,如同白日。

    望之皆龍文五采,突奔前來,角刃所觸,無不死傷,軍中擾亂。

    那一夥壯卒,不言不語,大刀闊斧,逢人便砍,雖隻五千個人,慌亂之中,恰象幾萬一般。

    況且向來聽說神師下教,今日神頭鬼臉,不知何物。

    田單又親率城中人鼓噪而來,老弱婦女,皆擊銅器為聲,震天動地,一發膽都吓破了,腳都吓軟一了,那個還敢相持!真個人人逃竄,個個奔忙,自相蹂踏,死者不計其數。

    騎劫乘車落荒而走,正遇田單,一戟刺死,燕軍大敗。

    此周赧王三十六年事也。

    史官有詩雲: 火牛奇計古今無,畢竟機乘騎劫愚。

     假使金台不易将,燕齊勝負竟何如? 田單整頓隊伍,乘勢追逐,戰無不克。

    所過城邑,聞齊兵得勝,燕将已死,盡皆叛燕而歸齊。

    田單兵勢日盛,掠地直一逼一河上,抵齊北界,燕所下七十餘城,複歸于齊。

    衆軍将以田單功大,欲奉為王。

    田單曰:“太子法章自在莒州,吾疏族,安敢自立?”于是迎法章于言。

    王孫賈為法章禦車,至于臨淄,收葬湣王,擇日告廟臨朝。

    襄王謂田單曰:“齊國危而複安,亡而複存,皆叔父之功也!叔父知名始于安平,今封叔父為安平君,食邑萬戶。

    ”王孫賈拜爵亞卿。

    迎太史女為後,是為君王後。

    那時太史敫方知其女先以身許法章,怒曰:“汝不取媒而自嫁,非吾種也!”終身誓不複相見。

    齊襄王使人益其官祿,皆不受。

    惟君王後歲時遣人候省,未嘗缺禮。

    此是後話。

     時孟嘗君在魏,讓相印于公子無忌。

    魏封無忌為信陵君。

    孟嘗君退居于薛,比于諸侯,與平原君、信陵君相善。

    齊襄王畏之,複遣使迎為相國。

    孟嘗君不就。

    于是與之連和通好,孟嘗君往來于齊、魏之間。

    其後,孟嘗君死,無子,諸公子争立。

    齊、魏共滅薛,分其地。

     再說燕惠王自騎劫兵敗,方知樂毅之賢,悔之無及。

    使人遺毅書謝過,欲招毅還國。

    毅答書不肯歸。

    燕王恐趙用樂毅以圖燕,乃複以毅子樂間,襲封昌國君。

    毅從弟樂乘為将軍,并貴重之。

    毅遂合燕、趙之好,往來其間。

    二國皆以毅為客卿。

    毅終于趙。

    時廉頗為趙大将,有勇,善用兵,諸侯皆憚之。

    秦兵屢侵趙境,賴廉頗力拒,不能深入。

    秦乃與趙通好。

    不知後事何如,且看下回分解。

     注解: ①韬晦:收起鋒芒,隐藏企圖。

     ②溘:突然死亡。

    朝露:晨露,比為人生短促。

     ③剸:割。

     ①逸民:隐居之民。

     ②擢:一抽一。

     ①闾:巷門。

     ②蹤迹:追蹤。

     ③左袒:露出左臂,表示偏護左方。

     ①告:退休。

     ①匝:圈。

     ①款:緩。

    送緩:送信息以緩延時日。

     ②椎: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