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回 趙主父餓死沙邱宮孟嘗君偷過函谷關
關燈
小
中
大
:“此裘亦常有,何以足貴?”秦王曰:“狐非數千歲色不白。
今之白裘,皆取狐腋下一片,補綴而成。
此乃純白之皮,所以貴重,真無價之珍也。
齊乃山東大國,故有此珍服耳。
”時天氣尚暖,秦王解裘付主藏吏,吩咐珍藏,以俟進禦。
擇日将立孟嘗君為丞相。
樗裡疾忌孟嘗君見用,恐奪其相權,乃使其客公孫奭說秦王曰:“田文,齊族也,今相秦,必先齊而後秦。
夫以孟嘗君之賢,其籌事無不中,又加以賓客之衆,而借秦權以陰為齊謀,秦其危矣!”秦王以其言問于樗裡疾。
疾對曰:“爽言是也。
”秦王曰:“然則遣之乎?”疾對曰:“孟嘗君居秦月餘,其賓客千人,盡已得秦巨細之事,若遣之歸齊,終為秦害,不如殺之。
”秦王惑其言,命幽孟嘗君于館舍。
泾陽君在齊時,孟嘗君待之甚厚,日具飲食。
臨行,複饋以寶器數事,泾陽君甚德之。
至是,聞秦王之謀,私見孟嘗君言其事。
孟嘗君懼而問計。
泾陽君曰:“王計尚未決也。
宮中有燕姬者,最得王心,所言必從。
君攜有重器,吾為君獻于燕姬,求其一言,放君還國,則禍可免矣。
” 孟嘗君以白璧二雙,托泾陽君進于燕姬求解①。
燕姬曰:“妾甚一愛一白狐裘,聞山東大國有之,若有此裘,妾不惜一言,不願得璧也。
”泾陽君回報孟嘗君。
孟嘗君曰:“隻有一裘,已獻秦王,何可複得?”遍問賓客:“有能複得白狐裘者否?”衆皆束手莫對。
最下坐有一客,自言:“臣能得之。
”孟嘗君曰:“子有何計得裘?”客曰:“臣能為狗盜。
”孟嘗君笑而遣之。
客是夜裝束如狗,從窦中潛入秦宮庫藏,為狗吠聲。
主藏吏以為守狗,不疑。
客伺吏睡熟,取身邊所藏鑰匙,逗①開藏櫃,果得白狐裘,遂盜之以出,獻于孟嘗君。
孟嘗君使泾陽君轉獻燕姬,燕姬大悅。
值與王夜飲方難,遂進言曰:“妾聞齊有孟嘗君,天下之大賢也!孟嘗君方為齊相,不欲來秦,秦請而緻之,不用則已矣,乃欲加誅?夫請人國之相,而無故誅之,又有戮賢之名,妾恐天下賢士,将裹足而避秦也!”秦王曰:“善。
”明日禦殿,即命具車馬,給驿券,放孟嘗君還齊。
孟嘗君曰:“吾僥幸燕姬之一言,得脫虎口,萬一秦王中悔,吾命休矣。
”客有善為僞券②者,為孟嘗君易券中名姓,星馳而去。
至函谷關,夜方半,關門下鑰已久。
孟嘗君慮追者或至,急欲出關。
關開閉,俱有常期,人定③即閉,雞鳴始開。
孟嘗君與賓客鹹擁聚關内,心甚惶迫。
忽聞雞鳴聲自客隊中出。
孟嘗君怪而視之,乃下客一人,能效雞聲者。
于是群雞盡鳴。
關吏以為天且曉,即起驗券開關。
孟嘗君之衆,複星馳而去。
謂二客曰:“吾之得脫虎口,乃狗盜雞鳴之力也!”衆賓客自愧無功,從此不敢怠慢下坐之客。
髯翁有贊曰: 明珠彈雀,不如泥丸;白璧療饑,不如壺餐。
狗吠裘得,雞鳴關啟;雖為聖賢,不如彼鄙。
細流納海,累塵成岡;用人惟器①,匆陋②孟嘗。
樗裡疾聞孟嘗君得放歸國,即趨入朝,見昭襄王曰:“王即不殺田文,亦宜留以為質,奈何遣之?”秦王大悔,即使人馳急傳追孟嘗君。
至函谷關,索出客籍閱之,無齊使田文姓名。
使者曰:“得無從間道,尚未至乎?”候半日,杳無影響。
乃言孟嘗君狀貌及賓客車馬之數。
關吏曰:“若然,則今早出關者是矣。
”使者曰:“還可追否?”關吏曰:“其馳如盡,今已去百裡之遠,不可追也。
”使者乃還報秦王。
王歎曰:“孟嘗君有鬼神不測之機,果天下賢士也!”後秦王索狐白襲于主藏吏不得,及見燕姬服之,因叩其故,知其為孟嘗君之客所盜,複歎曰:“孟嘗君門下,如通都之市,無物不有。
吾秦國未有其比!”竟以裘賜燕姬,不罪主藏吏。
不知孟嘗君歸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注解: ①噣:鳥嘴。
②就:趨,漸。
③自:穿。
胡服:西北少數民族服裝,便于騎馬射箭。
為改革之一。
④略地:侵占地區。
①此句意為使新君能得到鍛煉、培養。
②待罪:等待處理。
①角黍:粽子。
②撄:迫近。
撄食:搶食。
②屬:托。
③要:邀;中途攬擊。
①統口:讓路,閉住通道。
①躄:拐子。
②跽:跪。
①間言:嫌棄之言。
①解:消除。
①逗:投。
②券:憑證。
③人定:夜深人靜。
①器:才能。
②陋:鄙視。
今之白裘,皆取狐腋下一片,補綴而成。
此乃純白之皮,所以貴重,真無價之珍也。
齊乃山東大國,故有此珍服耳。
”時天氣尚暖,秦王解裘付主藏吏,吩咐珍藏,以俟進禦。
擇日将立孟嘗君為丞相。
樗裡疾忌孟嘗君見用,恐奪其相權,乃使其客公孫奭說秦王曰:“田文,齊族也,今相秦,必先齊而後秦。
夫以孟嘗君之賢,其籌事無不中,又加以賓客之衆,而借秦權以陰為齊謀,秦其危矣!”秦王以其言問于樗裡疾。
疾對曰:“爽言是也。
”秦王曰:“然則遣之乎?”疾對曰:“孟嘗君居秦月餘,其賓客千人,盡已得秦巨細之事,若遣之歸齊,終為秦害,不如殺之。
”秦王惑其言,命幽孟嘗君于館舍。
泾陽君在齊時,孟嘗君待之甚厚,日具飲食。
臨行,複饋以寶器數事,泾陽君甚德之。
至是,聞秦王之謀,私見孟嘗君言其事。
孟嘗君懼而問計。
泾陽君曰:“王計尚未決也。
宮中有燕姬者,最得王心,所言必從。
君攜有重器,吾為君獻于燕姬,求其一言,放君還國,則禍可免矣。
” 孟嘗君以白璧二雙,托泾陽君進于燕姬求解①。
燕姬曰:“妾甚一愛一白狐裘,聞山東大國有之,若有此裘,妾不惜一言,不願得璧也。
”泾陽君回報孟嘗君。
孟嘗君曰:“隻有一裘,已獻秦王,何可複得?”遍問賓客:“有能複得白狐裘者否?”衆皆束手莫對。
最下坐有一客,自言:“臣能得之。
”孟嘗君曰:“子有何計得裘?”客曰:“臣能為狗盜。
”孟嘗君笑而遣之。
客是夜裝束如狗,從窦中潛入秦宮庫藏,為狗吠聲。
主藏吏以為守狗,不疑。
客伺吏睡熟,取身邊所藏鑰匙,逗①開藏櫃,果得白狐裘,遂盜之以出,獻于孟嘗君。
孟嘗君使泾陽君轉獻燕姬,燕姬大悅。
值與王夜飲方難,遂進言曰:“妾聞齊有孟嘗君,天下之大賢也!孟嘗君方為齊相,不欲來秦,秦請而緻之,不用則已矣,乃欲加誅?夫請人國之相,而無故誅之,又有戮賢之名,妾恐天下賢士,将裹足而避秦也!”秦王曰:“善。
”明日禦殿,即命具車馬,給驿券,放孟嘗君還齊。
孟嘗君曰:“吾僥幸燕姬之一言,得脫虎口,萬一秦王中悔,吾命休矣。
”客有善為僞券②者,為孟嘗君易券中名姓,星馳而去。
至函谷關,夜方半,關門下鑰已久。
孟嘗君慮追者或至,急欲出關。
關開閉,俱有常期,人定③即閉,雞鳴始開。
孟嘗君與賓客鹹擁聚關内,心甚惶迫。
忽聞雞鳴聲自客隊中出。
孟嘗君怪而視之,乃下客一人,能效雞聲者。
于是群雞盡鳴。
關吏以為天且曉,即起驗券開關。
孟嘗君之衆,複星馳而去。
謂二客曰:“吾之得脫虎口,乃狗盜雞鳴之力也!”衆賓客自愧無功,從此不敢怠慢下坐之客。
髯翁有贊曰: 明珠彈雀,不如泥丸;白璧療饑,不如壺餐。
狗吠裘得,雞鳴關啟;雖為聖賢,不如彼鄙。
細流納海,累塵成岡;用人惟器①,匆陋②孟嘗。
樗裡疾聞孟嘗君得放歸國,即趨入朝,見昭襄王曰:“王即不殺田文,亦宜留以為質,奈何遣之?”秦王大悔,即使人馳急傳追孟嘗君。
至函谷關,索出客籍閱之,無齊使田文姓名。
使者曰:“得無從間道,尚未至乎?”候半日,杳無影響。
乃言孟嘗君狀貌及賓客車馬之數。
關吏曰:“若然,則今早出關者是矣。
”使者曰:“還可追否?”關吏曰:“其馳如盡,今已去百裡之遠,不可追也。
”使者乃還報秦王。
王歎曰:“孟嘗君有鬼神不測之機,果天下賢士也!”後秦王索狐白襲于主藏吏不得,及見燕姬服之,因叩其故,知其為孟嘗君之客所盜,複歎曰:“孟嘗君門下,如通都之市,無物不有。
吾秦國未有其比!”竟以裘賜燕姬,不罪主藏吏。
不知孟嘗君歸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注解: ①噣:鳥嘴。
②就:趨,漸。
③自:穿。
胡服:西北少數民族服裝,便于騎馬射箭。
為改革之一。
④略地:侵占地區。
①此句意為使新君能得到鍛煉、培養。
②待罪:等待處理。
①角黍:粽子。
②撄:迫近。
撄食:搶食。
②屬:托。
③要:邀;中途攬擊。
①統口:讓路,閉住通道。
①躄:拐子。
②跽:跪。
①間言:嫌棄之言。
①解:消除。
①逗:投。
②券:憑證。
③人定:夜深人靜。
①器:才能。
②陋:鄙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