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回 趙主父餓死沙邱宮孟嘗君偷過函谷關
關燈
小
中
大
元豐中,封原為清烈公,兼為其姊立廟,号姊歸廟,後複加封原為忠烈王。
髯翁有過《忠烈王廟詩》雲: 峨峨廟貌立江傍,香火争趨忠烈王。
佞骨不知何處朽,龍舟歲歲吊滄一浪一。
再說趙主父出巡雲中,回至邯鄲,論功行賞,賜通國百姓酒鋪五日。
是日,群臣畢集稱賀。
主父使惠王聽朝,自己設便坐于傍,觀其行禮。
見何年幼,服兖冕南面為王,長子章魁然丈夫,反北面拜舞于下,兄屈于弟,意甚憐之。
朝既散,主父見公子勝在側,私謂曰:“汝見安陽君乎?雖随班拜舞,似有不甘之色。
吾分趙地為二,使章為代王,與趙相并,汝以為何如?”趙勝對曰:“王昔日已誤矣!今君臣之分已定,複生事端,恐有争變!”主父曰:“事權在我,又何慮哉?”主父回宮,夫人吳娃見其色變,問曰:“今日朝中有何事?”主父曰:“吾見故太子章,以兄朝弟,于理不順,欲立為代王,勝又言其不便,吾是以躊躇而未決也。
”吳娃曰:“昔晉穆侯生二子,長日仇,弟曰成師。
穆侯薨,子仇嗣立,都于翼,封其弟成師于曲沃。
其後曲沃益強,遂盡滅仇之子孫,并吞翼國。
此主父所知也。
成師為弟,尚能戕兄,況以兄而臨弟,以長而臨少乎?吾母子且為魚肉矣!”主父惑其言,遂止。
有侍人舊曾服事故太子章于東宮者,聞知主父商議之事,乃私告于章。
章與田不禮計之。
不禮曰:“主父分王二子,出自公心,特為婦人所阻耳。
王年幼,不谙事,誠乘間以計圖之,主父亦無如何也。
”章曰:“此事惟君留意,富貴共之!”太傅李兌與肥義相善,密告曰:“安陽君強壯而驕,其一黨一甚衆,且有怨望之心。
田不禮剛狠自用,知進而不知退。
二人為一黨一,行險僥幸,其事不遠。
子任重而勢尊,禍必先及,何不稱病,傳政于公子成,可以自免。
”肥義曰:“主父以王屬②義,尊為相國,謂義可托安危也。
今未見禍形,而先自避,不為荀息所笑乎?”李兌歎曰:“子今為忠臣,不得複為智士矣。
”因泣下,久之,别去。
肥義思李兌之言,夜不能寐,食不下咽,展轉躊躇,未得良策,乃謂近侍高信曰:“今後若有召吾王者,必先告我。
”高信曰:“諾。
” 忽一日,主父與王同遊于沙邱,安陽君章亦從行。
那沙邱有台,乃商纣王所築。
有離宮二所,主父與王各居一宮,相去五六裡,安陽君之館适當其中。
田不禮謂安陽君曰:“王出遊在外,其兵衆不甚集。
若假以主父之命召王,王必至。
吾伏兵于中途,要③而殺之,因奉主父以撫其衆,誰敢違者?”章曰:“此計甚妙!”即遣心腹内侍,僞為主父使者,夜召惠王曰:“主父卒然病發,欲見王面,幸速往!”高信即走告相國肥義,義曰:“王素無病,事可疑也。
”乃入謂王曰:“義當以身先之,俟無他故,王乃可行。
”又謂高信曰:“緊閉宮門,慎勿輕啟。
”肥義與數騎随使者先行,至中途,伏兵誤以為王,群起盡殺之。
田不禮舉火驗視,乃肥義也。
田不禮大驚曰:“事已變矣!及其機未露,宜悉衆乘夜襲王,幸或可勝。
”于是奉安陽君以攻王。
高信因肥義吩咐,已預作準備。
田不禮攻王宮不能入。
至天明,高信使從軍乘屋發矢,賊多傷死者。
矢盡,乃飛瓦下擲之。
田不禮命取巨石系于木,以撞宮門,嘩聲如雷。
惠王正在危急,隻聽得宮外喊聲大舉,兩隊軍馬殺來,賊兵大敗,紛紛而散。
原來是公子成、李兌在國中商議,恐安陽君乘機為亂,各率一枝軍前來接應。
正遇著賊圍王宮,解救了此難。
安陽君兵敗,謂田不禮曰:“今當如何?”不禮曰:“急走主父處涕泣哀求,主父必然相庇,吾當力拒追兵。
”章從其言,乃單騎奔主父宮中,主父果然開門匿之,殊無難色。
田不禮驅殘兵再與成兌交戰,衆寡不敵,不禮被兌斬之。
兌度安陽君無處托身,必然往投主父,乃引兵前圍主父之宮。
打開宮門,李兌仗劍當先開路。
公子成在後,入見主父,叩頭曰:“安陽君反叛,法所不宥,願主父出之。
”主父曰:“彼未嘗至吾宮中,二卿可他覓也。
”兌成再四告禀,主父并不統口①。
李兌曰:“事已至此,當搜簡一番。
即不得賊,謝罪未晚。
”公子成曰:“君言是也。
”乃呼集親兵數百人,遍搜宮中,于複壁中得安陽君,牽之以出。
李兌遽拔劍擊斷其頭。
公子成曰:“何急也?”兌曰:“若遇主父,萬一見奪,抗之則非臣禮,從之則為失賊,不如殺之。
”公子成乃服。
李兌提安陽君之首,自宮内出,聞主父泣聲
髯翁有過《忠烈王廟詩》雲: 峨峨廟貌立江傍,香火争趨忠烈王。
佞骨不知何處朽,龍舟歲歲吊滄一浪一。
再說趙主父出巡雲中,回至邯鄲,論功行賞,賜通國百姓酒鋪五日。
是日,群臣畢集稱賀。
主父使惠王聽朝,自己設便坐于傍,觀其行禮。
見何年幼,服兖冕南面為王,長子章魁然丈夫,反北面拜舞于下,兄屈于弟,意甚憐之。
朝既散,主父見公子勝在側,私謂曰:“汝見安陽君乎?雖随班拜舞,似有不甘之色。
吾分趙地為二,使章為代王,與趙相并,汝以為何如?”趙勝對曰:“王昔日已誤矣!今君臣之分已定,複生事端,恐有争變!”主父曰:“事權在我,又何慮哉?”主父回宮,夫人吳娃見其色變,問曰:“今日朝中有何事?”主父曰:“吾見故太子章,以兄朝弟,于理不順,欲立為代王,勝又言其不便,吾是以躊躇而未決也。
”吳娃曰:“昔晉穆侯生二子,長日仇,弟曰成師。
穆侯薨,子仇嗣立,都于翼,封其弟成師于曲沃。
其後曲沃益強,遂盡滅仇之子孫,并吞翼國。
此主父所知也。
成師為弟,尚能戕兄,況以兄而臨弟,以長而臨少乎?吾母子且為魚肉矣!”主父惑其言,遂止。
有侍人舊曾服事故太子章于東宮者,聞知主父商議之事,乃私告于章。
章與田不禮計之。
不禮曰:“主父分王二子,出自公心,特為婦人所阻耳。
王年幼,不谙事,誠乘間以計圖之,主父亦無如何也。
”章曰:“此事惟君留意,富貴共之!”太傅李兌與肥義相善,密告曰:“安陽君強壯而驕,其一黨一甚衆,且有怨望之心。
田不禮剛狠自用,知進而不知退。
二人為一黨一,行險僥幸,其事不遠。
子任重而勢尊,禍必先及,何不稱病,傳政于公子成,可以自免。
”肥義曰:“主父以王屬②義,尊為相國,謂義可托安危也。
今未見禍形,而先自避,不為荀息所笑乎?”李兌歎曰:“子今為忠臣,不得複為智士矣。
”因泣下,久之,别去。
肥義思李兌之言,夜不能寐,食不下咽,展轉躊躇,未得良策,乃謂近侍高信曰:“今後若有召吾王者,必先告我。
”高信曰:“諾。
” 忽一日,主父與王同遊于沙邱,安陽君章亦從行。
那沙邱有台,乃商纣王所築。
有離宮二所,主父與王各居一宮,相去五六裡,安陽君之館适當其中。
田不禮謂安陽君曰:“王出遊在外,其兵衆不甚集。
若假以主父之命召王,王必至。
吾伏兵于中途,要③而殺之,因奉主父以撫其衆,誰敢違者?”章曰:“此計甚妙!”即遣心腹内侍,僞為主父使者,夜召惠王曰:“主父卒然病發,欲見王面,幸速往!”高信即走告相國肥義,義曰:“王素無病,事可疑也。
”乃入謂王曰:“義當以身先之,俟無他故,王乃可行。
”又謂高信曰:“緊閉宮門,慎勿輕啟。
”肥義與數騎随使者先行,至中途,伏兵誤以為王,群起盡殺之。
田不禮舉火驗視,乃肥義也。
田不禮大驚曰:“事已變矣!及其機未露,宜悉衆乘夜襲王,幸或可勝。
”于是奉安陽君以攻王。
高信因肥義吩咐,已預作準備。
田不禮攻王宮不能入。
至天明,高信使從軍乘屋發矢,賊多傷死者。
矢盡,乃飛瓦下擲之。
田不禮命取巨石系于木,以撞宮門,嘩聲如雷。
惠王正在危急,隻聽得宮外喊聲大舉,兩隊軍馬殺來,賊兵大敗,紛紛而散。
原來是公子成、李兌在國中商議,恐安陽君乘機為亂,各率一枝軍前來接應。
正遇著賊圍王宮,解救了此難。
安陽君兵敗,謂田不禮曰:“今當如何?”不禮曰:“急走主父處涕泣哀求,主父必然相庇,吾當力拒追兵。
”章從其言,乃單騎奔主父宮中,主父果然開門匿之,殊無難色。
田不禮驅殘兵再與成兌交戰,衆寡不敵,不禮被兌斬之。
兌度安陽君無處托身,必然往投主父,乃引兵前圍主父之宮。
打開宮門,李兌仗劍當先開路。
公子成在後,入見主父,叩頭曰:“安陽君反叛,法所不宥,願主父出之。
”主父曰:“彼未嘗至吾宮中,二卿可他覓也。
”兌成再四告禀,主父并不統口①。
李兌曰:“事已至此,當搜簡一番。
即不得賊,謝罪未晚。
”公子成曰:“君言是也。
”乃呼集親兵數百人,遍搜宮中,于複壁中得安陽君,牽之以出。
李兌遽拔劍擊斷其頭。
公子成曰:“何急也?”兌曰:“若遇主父,萬一見奪,抗之則非臣禮,從之則為失賊,不如殺之。
”公子成乃服。
李兌提安陽君之首,自宮内出,聞主父泣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