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回 諸侯同心圍齊國晉臣合計逐栾盈
關燈
小
中
大
話說尹公佗不信庚公之言,複身來追衛侯。
馳二十餘裡,方才趕著。
公孫丁問其來意,尹公佗曰:“吾師庚公,與汝有師弟之恩。
我乃庚公弟子,未嘗受業,于子如路人耳。
豈可徇私情于路人,而廢公義于君父乎?”公孫丁曰:“汝曾學藝于瘐公,可想庚公之藝從何而來?為人豈可忘本!快快回轉,免傷和氣。
”尹公佗不聽,将弓拽滿,望公孫丁便射。
公孫丁不慌不忙,将辔授與獻公,候箭到時,用手一綽,輕輕接住。
就将來箭搭上弓弦,回射尹公佗。
尹公佗急躲避時,撲的一聲,箭已貫其左臂。
尹公佗負痛,棄弓而走。
公孫丁再複一箭,結果了尹公一性一命。
吓得随行軍士,棄車逃竄。
獻公曰:“若非吾子神箭,寡人一命休矣。
”公孫丁仍複執辔奔馳。
又十餘裡,隻見後面車聲震動,飛也似趕來。
獻公曰:“再有追兵,何以自脫?”正在慌急之際,後車看看相近,視之,乃同母一之弟公子鱄冒死趕來從駕。
獻公方才放心,遂做一路奔至齊國。
齊靈公館之于萊城。
宋儒有詩謂獻公不敬大臣,自取奔亡。
詩曰: 尊如天地赫如神,何事人臣敢逐君? 自是君綱先缺陷,上梁不正下梁蹲。
孫林父既逐獻公,遂與甯殖合謀迎公子剽為君,是為殇公。
使人告難于晉。
晉悼公問于中行偃曰:“衛人出一君複立一君,非正也。
當何以處之?”偃對曰:“衛衎無道,諸侯莫不聞。
今臣民自願立剽,我勿與知可也。
”悼公從之。
齊靈公聞晉侯不讨孫甯逐君之罪,乃歎曰:“晉侯之志惰矣!我不乘此時圖伯,更待何時?”乃帥師伐魯北鄙①圍郕,大掠而還。
時周靈王之十四年也。
原來齊靈公初娶魯女顔姬為夫人,無子。
其騰鬷姬,生子曰光,靈公先立為太子。
又有嬖妾戎子,亦無子。
其娣仲子生子曰牙,戎子抱牙以為己子。
他姬生公子杵臼,無一寵一。
戎子恃一愛一,要得立牙為太子,靈公許之。
仲子谏曰:“光之立也久矣,又數會諸侯;今無故而廢之,國人不服,後必有悔!”靈公曰:“廢立在我,誰敢不服?”遂使太子光率兵守即墨。
光去後,即傳旨廢之,更立牙為太子。
使上卿高厚為太傅,寺人夙沙衛強而有智,以為少傅。
魯襄公聞齊太子光之廢,遣使來請其罪。
靈公不能答,反慮魯國将來助光争國。
所以與魯為仇,首先加兵,欲以兵威脅魯,然後殺光。
此乃靈公無道之極也!魯使人告急于晉,因悼公抱病,不能救魯。
是冬,晉悼公薨。
群臣奉世子彪即位,是為平公。
魯又使叔孫豹吊賀,且告齊患。
荀偃曰:“俟來春當會諸侯。
若齊不赴會,詩之未晚。
”周靈王十五年,晉平公元年,大合諸侯于溴梁。
齊靈公不至,使大夫高厚代。
荀偃大怒,欲執高厚,高厚逃歸。
複興師伐魯北鄙,圍防,殺守臣臧堅。
叔孫豹再至晉國求救。
平公乃命大将中行偃合諸侯之兵,大舉伐齊。
中行偃點軍方回,是夜得一夢,夢見黃衣使者,執一卷文書,來拘偃對證。
偃随之行,至一大殿宇,上有王者冕旒端坐。
使者命偃跪于丹墀①之下。
觑同跪者,乃是晉厲公、栾書、程滑、胥童、長魚矯、三郤一班人衆。
偃心下暗暗驚異。
聞胥童等與三郤争辯良久,不甚分明。
,須臾獄卒引去,止留厲公、栾書、中行偃、程滑四人。
厲公訴被弑始末。
栾書辯曰:“下手者,程滑也。
”程滑曰:“主謀皆出書偃,滑不過奉命而已,安得獨歸罪于我?”殿上王者降旨曰:“此時栾書執政,宜坐首惡,五年之内,子孫絕滅。
”厲公忿然曰:“此事亦由逆偃助力,安得無罪?”即起身一抽一戈擊偃之首。
夢中覺首墜于前,偃以手捧其首,跪而戴之。
走出殿門,遇梗陽巫者靈臯,臯謂曰:“子首何歪也?”代為正之。
覺痛極而醒,深以為異。
次日入朝,果遇見靈臯于途,乃命之登車,将夜來所夢,細述一遍。
靈臯曰:“冤家已至,不死何為?”偃問曰:“今欲有事東方,猶可及②乎?”臯對曰:“東方惡氣太重,伐之必克,主雖死,猶可及也。
”偃曰:“能克齊,雖死可矣!”乃帥師濟河,會諸侯于魯濟之地。
晉、宋、魯、衛、鄭、曹、莒、邾、滕、薛、杞、小邾共十二路車馬,一同往齊國進發。
齊靈公使上卿高厚,輔太子牙守國。
自帥崔杼、慶封、析歸父、殖綽、郭最、寺人夙沙衛等,引著大軍,屯于平陰之城。
城南有防
馳二十餘裡,方才趕著。
公孫丁問其來意,尹公佗曰:“吾師庚公,與汝有師弟之恩。
我乃庚公弟子,未嘗受業,于子如路人耳。
豈可徇私情于路人,而廢公義于君父乎?”公孫丁曰:“汝曾學藝于瘐公,可想庚公之藝從何而來?為人豈可忘本!快快回轉,免傷和氣。
”尹公佗不聽,将弓拽滿,望公孫丁便射。
公孫丁不慌不忙,将辔授與獻公,候箭到時,用手一綽,輕輕接住。
就将來箭搭上弓弦,回射尹公佗。
尹公佗急躲避時,撲的一聲,箭已貫其左臂。
尹公佗負痛,棄弓而走。
公孫丁再複一箭,結果了尹公一性一命。
吓得随行軍士,棄車逃竄。
獻公曰:“若非吾子神箭,寡人一命休矣。
”公孫丁仍複執辔奔馳。
又十餘裡,隻見後面車聲震動,飛也似趕來。
獻公曰:“再有追兵,何以自脫?”正在慌急之際,後車看看相近,視之,乃同母一之弟公子鱄冒死趕來從駕。
獻公方才放心,遂做一路奔至齊國。
齊靈公館之于萊城。
宋儒有詩謂獻公不敬大臣,自取奔亡。
詩曰: 尊如天地赫如神,何事人臣敢逐君? 自是君綱先缺陷,上梁不正下梁蹲。
孫林父既逐獻公,遂與甯殖合謀迎公子剽為君,是為殇公。
使人告難于晉。
晉悼公問于中行偃曰:“衛人出一君複立一君,非正也。
當何以處之?”偃對曰:“衛衎無道,諸侯莫不聞。
今臣民自願立剽,我勿與知可也。
”悼公從之。
齊靈公聞晉侯不讨孫甯逐君之罪,乃歎曰:“晉侯之志惰矣!我不乘此時圖伯,更待何時?”乃帥師伐魯北鄙①圍郕,大掠而還。
時周靈王之十四年也。
原來齊靈公初娶魯女顔姬為夫人,無子。
其騰鬷姬,生子曰光,靈公先立為太子。
又有嬖妾戎子,亦無子。
其娣仲子生子曰牙,戎子抱牙以為己子。
他姬生公子杵臼,無一寵一。
戎子恃一愛一,要得立牙為太子,靈公許之。
仲子谏曰:“光之立也久矣,又數會諸侯;今無故而廢之,國人不服,後必有悔!”靈公曰:“廢立在我,誰敢不服?”遂使太子光率兵守即墨。
光去後,即傳旨廢之,更立牙為太子。
使上卿高厚為太傅,寺人夙沙衛強而有智,以為少傅。
魯襄公聞齊太子光之廢,遣使來請其罪。
靈公不能答,反慮魯國将來助光争國。
所以與魯為仇,首先加兵,欲以兵威脅魯,然後殺光。
此乃靈公無道之極也!魯使人告急于晉,因悼公抱病,不能救魯。
是冬,晉悼公薨。
群臣奉世子彪即位,是為平公。
魯又使叔孫豹吊賀,且告齊患。
荀偃曰:“俟來春當會諸侯。
若齊不赴會,詩之未晚。
”周靈王十五年,晉平公元年,大合諸侯于溴梁。
齊靈公不至,使大夫高厚代。
荀偃大怒,欲執高厚,高厚逃歸。
複興師伐魯北鄙,圍防,殺守臣臧堅。
叔孫豹再至晉國求救。
平公乃命大将中行偃合諸侯之兵,大舉伐齊。
中行偃點軍方回,是夜得一夢,夢見黃衣使者,執一卷文書,來拘偃對證。
偃随之行,至一大殿宇,上有王者冕旒端坐。
使者命偃跪于丹墀①之下。
觑同跪者,乃是晉厲公、栾書、程滑、胥童、長魚矯、三郤一班人衆。
偃心下暗暗驚異。
聞胥童等與三郤争辯良久,不甚分明。
,須臾獄卒引去,止留厲公、栾書、中行偃、程滑四人。
厲公訴被弑始末。
栾書辯曰:“下手者,程滑也。
”程滑曰:“主謀皆出書偃,滑不過奉命而已,安得獨歸罪于我?”殿上王者降旨曰:“此時栾書執政,宜坐首惡,五年之内,子孫絕滅。
”厲公忿然曰:“此事亦由逆偃助力,安得無罪?”即起身一抽一戈擊偃之首。
夢中覺首墜于前,偃以手捧其首,跪而戴之。
走出殿門,遇梗陽巫者靈臯,臯謂曰:“子首何歪也?”代為正之。
覺痛極而醒,深以為異。
次日入朝,果遇見靈臯于途,乃命之登車,将夜來所夢,細述一遍。
靈臯曰:“冤家已至,不死何為?”偃問曰:“今欲有事東方,猶可及②乎?”臯對曰:“東方惡氣太重,伐之必克,主雖死,猶可及也。
”偃曰:“能克齊,雖死可矣!”乃帥師濟河,會諸侯于魯濟之地。
晉、宋、魯、衛、鄭、曹、莒、邾、滕、薛、杞、小邾共十二路車馬,一同往齊國進發。
齊靈公使上卿高厚,輔太子牙守國。
自帥崔杼、慶封、析歸父、殖綽、郭最、寺人夙沙衛等,引著大軍,屯于平陰之城。
城南有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