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回 荀林父縱屬亡師孟侏儒托優悟主

關燈
話說晉景公即位三年,聞楚王親自伐鄭,謀欲教之。

    乃拜荀林父為中軍元帥,先谷副之;士會為上軍元帥,卻克副之;趙朔為下軍元帥,栾書副之。

    趙括、趙嬰齊為中軍大夫,鞏朔、韓穿為上軍大夫,荀首、趙同為下軍大夫,韓厥為司馬。

    更有部将魏锜、趙旃、荀罂、逢伯、鮑癸等數十員,起兵車共六百乘,以夏六月自绛州進發。

    到黃河口,前哨探得鄭城被楚久困,待救不至,已出降于楚,楚兵亦将北歸矣。

    荀林父召諸将商議行止。

    士會曰:“救之不及,戰楚無名;不如班師,以俟再舉。

    ”林父善之,遂命諸将班師。

    中軍一員上将,挺身出曰:“不可,不可!晉能伯諸侯者,以其能扶傾救難故也。

    今鄭待救不至,不得已而降楚。

    我若挫楚,鄭必歸晉。

    今棄鄭而逃楚,小一柄一何恃之有?晉不複能伯諸侯分!元帥必欲班師,小将情願自率本部前進。

    ”荀林父視之,乃中軍副将先谷,字彘子。

    林父曰:“楚王親在軍中,兵強将廣。

    汝偏師獨濟,如以肉投餒虎,何益于事?”先谷咆哮大叫曰:“我若不往,使人謂堂堂晉國,沒一個敢戰之人,豈不可恥?此行雖死于陣前,猶不失志氣。

    ”說罷,竟出營門,遇趙同、趙括兄弟,告以“元帥畏楚班師,我将獨濟。

    ”同、括曰:“大丈夫正當如此。

    我弟兄願率本部相從。

    ”三人不秉将令,引軍濟河。

    荀首不見了趙同,軍士報道:“已随先将軍去迎楚軍矣。

    ”荀首大驚,告于司馬韓厥。

    韓厥特造中軍,來見荀林父,曰:“元帥不聞彘子之濟河乎?如遇楚師,必敗。

    子總中軍,而彘子喪師,咎專在子。

    将若之何?”林父悚然問計。

    韓厥曰:“事已至此,不如三軍俱進。

    如其捷,子有功矣。

    萬一不捷,六人均分其責,不猶愈于專罪乎?”林父下拜曰:“子言是也。

    ”遂傳令三軍并濟,立營于敖、鄗二山之間。

    先谷喜曰:“固知元帥不能違吾之言也。

    ” 話分兩頭。

    且說鄭襄公探知晉兵衆盛,恐一旦戰勝,将讨鄭從楚之罪,乃集群臣計議。

    大夫皇戍進曰:“臣請為君使于晉軍,勸之戰楚。

    晉勝則從晉,楚勝則從楚,擇強而事,何患焉?”鄭伯善其謀,遂使皇戍往晉軍中,緻鄭伯之命曰:“寡君待上國之救,如望時雨。

    以社稷之将危,偷安于楚,聊以救亡,非敢背晉也。

    楚師勝鄭而驕,且久出疲敝,晉若擊之,敝邑願為後繼。

    ”先谷曰:“敗楚服鄭,在此一舉矣。

    ”栾書曰:“鄭人反覆,其言未可信也。

    ”趙同、趙括曰:“屬國助戰,此機不可失。

    彘子之言是也。

    ”遂不由林父之命,同先谷竟與皇戍定戰楚之約。

    誰知鄭襄公又别遣使往楚軍中,亦勸楚王與晉交戰,是兩邊挑鬥,坐觀成敗的意思。

    孫叔敖慮晉兵之盛,言于楚王曰:“晉人無決戰之意,不如請戰。

    請而不獲,然後交兵,則曲在晉矣。

    ”莊王以為然。

    使蔡鸠居往晉請罷戰修和。

    荀林父喜曰:“此兩國之福也!”先谷對蔡鸠居罵曰:“汝奪我屬國,又以和局緩我,便是我元帥肯和,我先谷決不肯。

    務要殺得你片甲不回,方見我先谷手段!快去報與楚君,教他早早逃走,饒他一性一命!”蔡鸠居被罵一場,抱頭而竄。

    将出營門,又遇趙同、趙括兄弟,以劍指之曰:“汝若再來,先教你吃我一劍!”鸠居出了晉營,又遇晉将趙旃,彎弓向之,說道:“你是我箭頭之肉,少不得早晚擒到!煩你傳話,隻教你蠻王仔細!”鸠居回轉本寨,奏知莊王。

    莊王大怒,問衆将:“誰人敢去挑戰?”大将樂伯應聲而出曰:“臣願往!”樂伯乘單車,許伯為禦,攝叔為車右。

    許伯驅車如風,徑一逼一晉壘。

    樂伯故意代禦執辔,使許伯下車飾馬正鞅①,以示閑暇。

    有遊兵十餘人過之,樂伯不慌不忙,一箭發去,射倒一人;攝叔跳下車,又隻手生擒一人,飛身上車。

    餘兵發聲喊,都走。

    許伯仍為禦,望本營而馳。

    晉軍知楚将挑戰殺人,分為三路追趕将來。

    鮑癸居中,左有逢甯,右有逢蓋。

    樂伯大喝曰:“吾左射馬,右射人,射錯了,就算我輸!”乃将雕弓挽滿,左一箭,右一箭,忙忙射去,有分有寸,不差一些。

    左邊連射倒三四匹馬,馬倒,車遂不能行動。

    右邊逢蓋面門亦中一箭,軍士被箭傷者甚多,左右二路追兵,俱不能進。

    隻有鮑癸緊緊随後,看看趕著。

    樂伯隻存下一箭了。

    搭上弓靶,欲射鮑癸,想道:“我這箭若不中,必遭來将之手。

    ”正轉念間,車馳馬驟之際,趕出一頭麋來,在樂伯面前經過。

    樂伯心下轉變,一箭望麋射去,剛剛的直貫麋心。

    乃使攝叔下車取麋,以獻鮑癸曰:“願充從者之膳。

    ”鮑癸見樂伯矢無虛發,心中正在驚懼,因其獻麋,遂假意歎曰:“楚将有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