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回 弄玉吹箫雙跨鳳趙盾背秦立靈公
關燈
小
中
大
賢人而不知,吾之出奔宜也!”趙盾自此重臾骈之人品,有重用之意。
再說先蔑同士會如秦,迎公子雍為君。
秦康公喜曰:“吾先君兩定晉君,當寡人之身,複立公子雍,是晉君世世自秦出也。
”乃使白乙丙率車四百乘,送公子雍于晉。
卻說襄夫人穆嬴自送葬歸朝之後,每日侵①晨,必抱太子夷臯于懷,至朝堂大哭,謂諸大夫曰:“此先君适子也,奈何棄之!”既散朝,則命車适于趙氏,向趙盾頓首曰:“先君臨終,以此子囑卿,盡心輔佐。
君雖棄世,言猶在耳。
若立他人,将置此子于何地耶?不立吾兒,吾子母有死而已。
”言畢,号哭不已。
國人聞之,無不哀憐穆嬴,而歸咎于趙盾。
諸大夫亦以迎雍失策為言。
趙盾患之,謀于卻缺曰:“士伯已往秦迎長君矣,何可再立太子?”缺曰:“今日舍幼子而立長君,異日幼子漸長,必然有變。
可亟遣人往秦,止住士伯為上。
”盾曰:“先定君,然後發使,方為有名。
”即時會集群臣,奉夷臯即位,是為靈公,時年才七歲耳。
百官朝賀方畢,忽邊諜報稱:“秦遣大兵送公子雍已至河下。
”諸大夫曰:“我失信于秦矣,何以謝之?”趙盾曰:“我若立公子雍,則秦吾賓客也。
既不受其納,是敵國矣。
使人往謝,彼反有辭①于我,不如以兵拒之。
”乃使上軍元帥箕鄭父輔靈公居守。
盾自将中軍,先克為副,以代狐射姑之職。
荀林父獨将上軍。
先都因先蔑往秦,亦獨将下軍。
三軍整頓,出迎秦師,屯于廑陰。
秦師已濟河而東,至令狐下寨。
聞前有晉軍,猶以為迎公子雍而來,全不戒備。
先蔑先至晉軍來見趙盾,盾告以立太子之故。
先蔑睜目視曰:“謀迎公子,是誰主之?今又立太子而拒我乎?”拂袖而出,見荀林父曰:“吾悔不聽子言,以至今日。
”林父止之曰:“子,晉臣也。
舍晉安歸?”先蔑曰:“我受命往秦迎雍,則雍是我主,秦為吾主之輔。
豈可自背前言,苟圖故鄉之富貴乎?”遂奔秦寨。
趙盾曰:“士伯不肯留晉,來日秦師必然進一逼一,不如乘夜往劫秦寨,出其不意,可以得志。
”遂出令秣谷飼馬,軍士于寝蓐飽食,銜枚疾走。
比至秦寨,恰好三更。
一聲呐喊,鼓角齊鳴,殺入營門。
秦師在睡夢中驚一黨一,馬不及披甲,人不及一操一戈,四下亂竄。
晉兵直追至刳首之地,白乙丙死戰得脫,公子雍死于亂軍之中。
先蔑歎曰:“趙孟背我,我不可背秦!”乃奔秦。
士會亦歎曰:“吾與士伯同事,士伯既往秦,吾不可以獨歸也!”亦從秦師而歸。
秦康公俱拜為大夫。
荀林父言于趙盾曰:“昔賈季奔狄,相國念同僚之義,歸其妻孥。
今士伯、随季與某亦有僚誼,願效相國昔日之事。
”趙盾曰:“荀伯重義,正合吾意。
”遂令衛士送兩宅家眷及家财于秦。
胡曾先生有詩去: 誰當越境送妻孥?隻為同僚義氣多。
近日人情相忌刻,一般僚誼卻如何? 又髯翁有詩,譏趙宣子輕于迎雍,以賓為寇: 奕棋下子必躊躇,有嫡如何又外求? 賓寇須臾成反覆,趙宣謀國是何籌? 按此一戰,各軍将皆有俘獲。
惟先克部下骁将蒯得,貪進不顧,為秦所敗,反喪失戎車五乘。
先克欲按軍法斬之,諸将皆代為哀請。
先克言于趙盾,乃奪其田祿。
蒯得恨恨不已。
再說箕鄭父與士谷、梁益耳素相厚善,自趙盾升為中軍元帥,士谷、梁益耳俱失了兵一柄一①,連箕鄭父也有不平之意。
時鄭父居守,士谷、梁益耳俱聚做一處,說起:“趙盾廢置自一由,目中無人。
今聞秦以重兵送公子雍,若兩軍相持,急未能解。
我這裡從中為亂,反了趙盾,廢夷臯迎公子雍,大權皆歸于吾一黨一之手。
”商議已定。
不知成敗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注解: ①晬盤:嬰兒周歲,用放了珍寶等的盤子,讓嬰兒抓取,看其取什麼,以 示其一愛一好。
①昃:西斜。
②應:即,成。
此句意為成此姻緣。
③宮、商:古代音樂分七聲,宮、商為其二。
泛指樂。
①太簇:十二音律中之第三律。
②仲呂:十二律中之第六律。
③參差:不齊。
④伶倫:傳說中的樂宮。
①盲:不懂道理。
此似為音盲之意。
②格:規範,統制 ①郄:此似應為希。
①慢:輕視。
②剛:剛愎,固執。
好上:好陵駕于人。
③搜:集中。
④向:以前 ⑤孟言:孟一浪一之言。
①駭:受驚。
①侵:近。
①辭:言辭,理由。
①兵一柄一:兵權。
再說先蔑同士會如秦,迎公子雍為君。
秦康公喜曰:“吾先君兩定晉君,當寡人之身,複立公子雍,是晉君世世自秦出也。
”乃使白乙丙率車四百乘,送公子雍于晉。
卻說襄夫人穆嬴自送葬歸朝之後,每日侵①晨,必抱太子夷臯于懷,至朝堂大哭,謂諸大夫曰:“此先君适子也,奈何棄之!”既散朝,則命車适于趙氏,向趙盾頓首曰:“先君臨終,以此子囑卿,盡心輔佐。
君雖棄世,言猶在耳。
若立他人,将置此子于何地耶?不立吾兒,吾子母有死而已。
”言畢,号哭不已。
國人聞之,無不哀憐穆嬴,而歸咎于趙盾。
諸大夫亦以迎雍失策為言。
趙盾患之,謀于卻缺曰:“士伯已往秦迎長君矣,何可再立太子?”缺曰:“今日舍幼子而立長君,異日幼子漸長,必然有變。
可亟遣人往秦,止住士伯為上。
”盾曰:“先定君,然後發使,方為有名。
”即時會集群臣,奉夷臯即位,是為靈公,時年才七歲耳。
百官朝賀方畢,忽邊諜報稱:“秦遣大兵送公子雍已至河下。
”諸大夫曰:“我失信于秦矣,何以謝之?”趙盾曰:“我若立公子雍,則秦吾賓客也。
既不受其納,是敵國矣。
使人往謝,彼反有辭①于我,不如以兵拒之。
”乃使上軍元帥箕鄭父輔靈公居守。
盾自将中軍,先克為副,以代狐射姑之職。
荀林父獨将上軍。
先都因先蔑往秦,亦獨将下軍。
三軍整頓,出迎秦師,屯于廑陰。
秦師已濟河而東,至令狐下寨。
聞前有晉軍,猶以為迎公子雍而來,全不戒備。
先蔑先至晉軍來見趙盾,盾告以立太子之故。
先蔑睜目視曰:“謀迎公子,是誰主之?今又立太子而拒我乎?”拂袖而出,見荀林父曰:“吾悔不聽子言,以至今日。
”林父止之曰:“子,晉臣也。
舍晉安歸?”先蔑曰:“我受命往秦迎雍,則雍是我主,秦為吾主之輔。
豈可自背前言,苟圖故鄉之富貴乎?”遂奔秦寨。
趙盾曰:“士伯不肯留晉,來日秦師必然進一逼一,不如乘夜往劫秦寨,出其不意,可以得志。
”遂出令秣谷飼馬,軍士于寝蓐飽食,銜枚疾走。
比至秦寨,恰好三更。
一聲呐喊,鼓角齊鳴,殺入營門。
秦師在睡夢中驚一黨一,馬不及披甲,人不及一操一戈,四下亂竄。
晉兵直追至刳首之地,白乙丙死戰得脫,公子雍死于亂軍之中。
先蔑歎曰:“趙孟背我,我不可背秦!”乃奔秦。
士會亦歎曰:“吾與士伯同事,士伯既往秦,吾不可以獨歸也!”亦從秦師而歸。
秦康公俱拜為大夫。
荀林父言于趙盾曰:“昔賈季奔狄,相國念同僚之義,歸其妻孥。
今士伯、随季與某亦有僚誼,願效相國昔日之事。
”趙盾曰:“荀伯重義,正合吾意。
”遂令衛士送兩宅家眷及家财于秦。
胡曾先生有詩去: 誰當越境送妻孥?隻為同僚義氣多。
近日人情相忌刻,一般僚誼卻如何? 又髯翁有詩,譏趙宣子輕于迎雍,以賓為寇: 奕棋下子必躊躇,有嫡如何又外求? 賓寇須臾成反覆,趙宣謀國是何籌? 按此一戰,各軍将皆有俘獲。
惟先克部下骁将蒯得,貪進不顧,為秦所敗,反喪失戎車五乘。
先克欲按軍法斬之,諸将皆代為哀請。
先克言于趙盾,乃奪其田祿。
蒯得恨恨不已。
再說箕鄭父與士谷、梁益耳素相厚善,自趙盾升為中軍元帥,士谷、梁益耳俱失了兵一柄一①,連箕鄭父也有不平之意。
時鄭父居守,士谷、梁益耳俱聚做一處,說起:“趙盾廢置自一由,目中無人。
今聞秦以重兵送公子雍,若兩軍相持,急未能解。
我這裡從中為亂,反了趙盾,廢夷臯迎公子雍,大權皆歸于吾一黨一之手。
”商議已定。
不知成敗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注解: ①晬盤:嬰兒周歲,用放了珍寶等的盤子,讓嬰兒抓取,看其取什麼,以 示其一愛一好。
①昃:西斜。
②應:即,成。
此句意為成此姻緣。
③宮、商:古代音樂分七聲,宮、商為其二。
泛指樂。
①太簇:十二音律中之第三律。
②仲呂:十二律中之第六律。
③參差:不齊。
④伶倫:傳說中的樂宮。
①盲:不懂道理。
此似為音盲之意。
②格:規範,統制 ①郄:此似應為希。
①慢:輕視。
②剛:剛愎,固執。
好上:好陵駕于人。
③搜:集中。
④向:以前 ⑤孟言:孟一浪一之言。
①駭:受驚。
①侵:近。
①辭:言辭,理由。
①兵一柄一: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