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回 楚商臣宮中弑父秦穆公殽谷封屍

關燈
休息,以俟再舉可也。

    ”遂班師還晉。

    鬥勃退舍二日,不見晉師動靜,使人偵之,已去遠矣。

    亦下令班師而回。

     卻說楚成王之長子,名曰商臣,先進欲立為太子,問于鬥勃。

    勃對曰:“楚國之嗣,利于少,不利于長,曆世皆然。

    且商臣之相,蠭①目豺聲,其一性一殘忍。

    今日一愛一而立之,異日複惡而黜之,其為亂必矣。

    ”成王不聽,竟立為嗣,使潘崇傅之。

    商臣聞鬥勃不欲立己,心懷怨恨。

    及鬥勃救蔡,不戰而歸,商臣谮于成王曰:“子上受陽處父之賂,故避之以為晉名。

    ”成王信其言,遂不許鬥勃相見,使人賜之以劍。

    鬥勃不能自明,以劍刎喉而死。

    成大心自詣成王之前,叩頭涕泣,備述退師之故,如此恁般:“并死受賂之事,若以退為罪,罪宜坐②臣。

    ”成王曰:“卿不必引咎,孤亦悔之矣!”自此成王有疑太子商臣之意。

    後又一愛一少子職,遂欲廢商臣而立職,誠恐商臣謀亂,思尋其過失而誅之。

    宮人頗聞其語,傳播于外。

    商臣猶豫未信,以告于太傅潘崇。

    崇曰;“吾有一計,可察其說之真假。

    ”商臣問:“計将安出?”潘崇曰:“王妹芈氏,嫁于江國,近以歸甯來楚,久住爆中,必知其事。

    江芈一性一最躁急。

    太子誠為設享,故加怠慢,以激其怒。

    怒中之言,必有洩漏。

    ”商臣從其謀,乃具享以待江芈。

    芈氏來至東宮,商臣迎拜甚恭。

    三獻之後,漸漸疏慢,中饋但使庖人供馔,自不起身。

    又故意與行酒侍兒,竊竊私語。

    芈氏兩次問話,俱失應答。

    芈氏大怒,拍案而起,罵曰:“役夫人不肖如此,宜王之欲殺汝而立職也!”商臣假意謝罪。

    芈氏不顧,竟上車而去,罵聲猶不絕口。

     商臣連夜告于潘崇,因叩以自免之策。

    潘崇曰:“子能北面①而事職乎?”商臣曰:“君不能以長事少②也。

    ”潘崇曰:“若不能屈首事人,盍适他國?”商臣曰:“無因也,隻取辱焉。

    ”潘崇曰:“舍此二者,别無策矣!”商臣固請不已。

    潘崇曰:“有一策,甚便捷,但恐汝不忍耳!”商臣曰:“死生之際,有何不忍?”潘崇附耳曰:“除非行大事,乃可轉禍為福。

    ”商臣曰:“此事吾能之!”乃部署宮甲,至夜半,托言宮中有變,遂圍王宮。

    潘崇仗劍,同力士數人入宮,徑造成王之前。

    左右皆驚散。

    成王問曰:“卿來何事?”潘崇答曰:“王在位四十七年矣,成功者退。

    今國人思得新王,請傳位于太子!”成王惶遽答曰:“孤即當讓位,但不知能相活否?”潘崇曰:“一君死,一君立,國豈有二君耶?何王之老而不達也?”成王曰:“孤方命庖人治熊掌,俟其熟而食之,雖死不恨!”潘崇厲聲曰:“熊掌難熟,王欲延時刻,以待外救乎?請王自便,勿俟臣動手!”言畢,解束帶投于王前。

    成王仰天呼曰;“好鬥勃!好鬥勃!甭不聽忠言,自取其禍,複何言哉!”遂以帶自挽其頸,潘崇命左右拽之,須臾氣絕。

    江芈曰:“殺吾兄者,我也!”亦自缢而死。

    時周襄王二十六年,冬十月之丁未日也。

    髯翁論此事,謂成王以弟弑兄,其子商臣,遂以子弑父。

    天理報應,昭昭不爽。

    有詩歎曰: 楚君昔日弑熊暿,今日商臣報叔冤。

     天遣潘崇為逆傅,癡心猶想食熊蹯。

     商臣既弑其殺,遂以暴疾訃于諸侯,自立為王,是為穆王。

    加潘崇之爵為太師,使掌環列之尹①,複以為太子之室賜之。

    令尹鬥般等,皆知成王被弑,無人敢言。

    商公、鬥宜申聞成王之變,托言奔喪,因來郢者,與大夫仲歸謀弑穆王。

    事露,穆王使司馬鬥越椒擒宜申仲歸殺之。

    巫者範矞似言:“楚成王與子玉、子西三人,俱不得其死。

    ”至是,其言果驗矣!鬥越椒觊令尹之位,乃說穆王曰:“子揚常向人言:‘父子世秉楚政,受先王莫大之恩,愧不能成先王之志。

    ’其意欲扶公子職為君。

    子上之來,子揚實召之。

    今子上伏誅,子揚意不自安,恐有他謀,不可不備。

    ”穆王疑之,乃召鬥般使殺公子職,鬥般辭以不能。

    穆王怒曰:“汝欲成先王之志耶?”自舉銅錘擊殺之。

    公子職欲奔晉,鬥越椒追殺之于郊外。

    穆王拜成大心為令尹。

    未幾,大心亦座。

    遂遷②鬥越椒為令尹,蔿賈為司馬。

    後穆王複念子文治楚之功,錄鬥克黃為箴尹。

    克黃字子儀,乃鬥般之子,子文之孫也。

     晉襄公聞楚成王之死,問于趙盾曰:“天其遂厭楚乎?”趙盾對曰:“楚君雖橫,猶可以禮義化誨。

    商臣不一愛一其父,況其他乎?臣恐諸侯之禍,方未艾耳!”不幾年,穆王遣兵四出,先滅江,次滅六,滅蓼。

    又用兵陳、鄭,中原多事,果如趙盾之言。

    此是後話。

     卻說周襄王二十七年,春二月,秦孟明視請于穆公,欲興師伐晉,以報崤山之敗。

    穆公壯其志,許之。

    孟明遂同西乞、白乙,率車四百乘伐晉。

    晉襄公慮秦有報怨之舉,每日使人遠探。

    一得此信,笑曰:“秦之拜賜者至矣!”遂拜先且居為大将,趙衰為副,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