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回 連谷城子玉自殺踐土壇晉侯主盟

關燈
得臣之死,拜其子成大心、成嘉俱為大夫。

    令尹子文緻政居家,聞得臣兵敗,歎曰:“不出蔿賈所料!吾之識見,反不如童子,甯不自羞!”嘔血數升,伏一床一不起。

    召其子鬥般囑曰:“吾死在旦夕。

    惟有一言囑汝:“汝叔越椒,自初生之日,已有熊虎之狀,豺狼之一聲,此滅族之相也。

    吾此時曾勸汝祖勿育之,汝祖不聽。

    吾觀蔿呂臣不壽,勃與宜申,皆非善終之相,楚國為政,非汝則越椒。

    越椒傲狠好殺,若為政,必有非理之望,鬥氏之祖宗其不祀①乎?吾死後,椒若為政,汝必逃之,無與其禍也。

    ”般再拜受命。

    子文遂卒。

    未幾,蔿呂臣亦死。

    成王追念子文之功,使鬥般嗣為令尹,越椒為司馬,蔿賈為工正。

    不在話下。

     卻說晉文公既敗楚師,移屯于楚大寨。

    寨中所遺糧草甚廣,各軍資之以食,戲曰:“此楚人館谷①我也。

    ”齊、秦及諸将等,皆北面稱賀。

    文公謝不受,面有憂色。

    諸将曰:“君勝敵而憂,何也?”文公曰:“子玉非甘出人下者,勝不可恃,能勿懼乎?”國歸父、小子憗等辭歸,文公以軍獲之半遺之,二國奏凱而還。

    宋公孫固亦歸本國,宋公自遣使拜謝齊、秦。

    不在話下。

     先轸囚祁瞞至文公之前,奏其違命辱師之罪。

    文公曰:“若非上下二軍先勝,楚兵尚可制乎?”命司馬趙衰定其罪,斬祁瞞以徇②于軍,号令曰:“今後有違元帥之令者,視此!”軍中益加悚懼。

    大軍留有莘三日,然後下令班師。

    行至南河,哨馬禀複:“河下船隻,尚未齊備。

    ”文公使召舟之僑。

    僑亦不在。

    原來舟之僑是虢國降将,事晉已久,滿望重用立功,卻差他南河拘集船隻,心中不平。

    恰好接得家報,其妻在家病重,僑料晉、楚相持,必然日久,未必便能班師,因此暫且回國看視。

    不想夏四月戊辰,師至城濮,己巳交戰,便大敗楚師。

    休兵三日,至癸酉大軍遂還,前後不過六日,晉侯便至河下,遂誤了濟河之事。

    文公大怒,欲令軍士四下搜捕民船。

    先轸曰:“南河百姓,聞吾敗楚,誰不震恐?若使搜捕,必然逃匿。

    不若出令以厚賞募之。

    ”文公曰:“善。

    ”才懸賞軍門,百姓争舣①船應募,頃刻舟集如蟻,大軍遂渡了黃河。

    文公謂趙衰曰:“曹、衛之恥已雪矣,惟鄭仇未報,奈何?”趙衰對曰:“君旋師過鄭,不患鄭之不來也。

    ”文公從之。

     行不數日,遙見一隊車馬,簇擁着一位貴人,從東而來。

    前隊栾枝迎住,問:“來者何人?”答曰:“吾乃周天子之卿士王子虎也。

    聞晉侯伐楚得勝,少安中國。

    故天子親駕銮輿,來犒三軍,先令虎來報知。

    ”栾枝即引子虎來見文公。

    文公問于群下曰:“今天子下勞寡人,道路之間,如何行禮?”趙衰曰:“此去衡雍不遠,有地名踐土,其地寬平,連夜建造王宮于此。

    然後主公引列國諸侯迎駕,以行朝禮,庶不失君臣之義也。

    ”文公遂與王子虎訂期,約以五月之吉,于踐土候周王駕臨。

    子虎辭去。

    大軍望衡雍而進。

    途中又見車馬一隊,有一使臣來迎,乃是鄭大夫子人九,奉鄭伯之命,恐晉兵來讨其罪,特遣行成。

    晉文公怒曰:“鄭聞楚敗而懼,非出本心,寡人俟觐王之後,當親率師徒,至于城下。

    ”趙衰進曰:“自我出師以來,逐衛君,執曹伯,敗楚師,兵威已大震矣。

    又求多于鄭,奈勞師何?君心許之。

    若鄭堅心來歸,赦之可也;如其複貳,姑休息數月,讨之未晚。

    ”文公乃許鄭成。

    大軍至衡雍下寨。

    一面使狐一毛一、狐偃帥本部兵,往踐土築造王宮;一面使栾枝入鄭城,與鄭伯為盟。

    鄭伯親至衡雍,緻饩謝罪。

    文公複與歃血訂好。

    話間,因誇美子玉之英勇。

    鄭伯曰:“已自一殺于連谷矣。

    ”文公歎息久之。

    鄭伯既退,文公私謂諸臣曰:“吾今日不喜得鄭,喜楚之失了玉也。

    子玉死,餘人不足慮,諸卿可高枕而卧矣!”髯翁有詩雲: 得臣雖是莽男兒,勝負将來未可知。

     盡說楚兵今再敗,可憐連谷有輿一屍一! 卻說狐一毛一、狐偃築王宮于踐土,照依明堂①之制。

    怎見得?有《明堂賦》為證: 赫赫明堂,居國之陽。

    嵬娥特立,鎮壓殊方。

    所以施一人之政令,朝萬國之侯王。

    面室有三,總數惟九。

    間太廟于正位,外太室于中鸮;啟閉乎三十六戶,羅列乎七十二牖②。

    左個右個,為季孟之交分;上圓下方,法天地之奇偶。

    及夫諸位散設,三公最崇。

    當中階而列位,與群臣而不同。

    諸侯東階之東,西面而北上;諸伯西階之西,東面而相向;諸子應門之東而鹄立,諸男應門之西而鶴望。

    戎夷金木之戶外,蠻狄水火而位配。

    九采外屏之右以成列,四塞外屏之左而遙對。

    朱幹玉戚,森聳以相參;龍旗豹韬③,抑揚而相錯。

    肅肅沉沉,巒崇壑深。

    煙收而卿士齊列,日出而天顔始臨。

    戴冕旒④以當軒,見八竑之稽颡;負斧袅而南面,知萬國之歸心。

     王宮左右,又别建館舍數處,晝夜并工,月餘而畢。

    傳檄諸侯:“俱要五月朔日,踐土取齊。

    ”是時,宋成公王臣,齊昭公潘,俱系舊好;鄭文公捷,是新附之國;率先來赴。

    他如魯僖公申,與楚通好;陳穆公款,蔡莊公甲午,與楚連兵;——都是楚一黨一,至是懼罪,亦來赴會。

    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