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回 介子推守志焚綿上太叔帶怙寵入宮中

關燈
話說晉文公在幹城,誅了呂省、卻芮,向秦穆公再拜稱謝。

    因以親迎夫人之禮,請逆①懷赢歸國。

    穆公曰:“弱女已失一身一子圉,恐不敢辱君之宗廟,得備嫔嫱②之數足矣。

    ”文公曰:“秦、晉世好,非此不足以主宗祀。

    舅其勿辭!且重耳之出,國人莫知,今以大婚為名,不亦美乎?”穆公大喜,乃邀文公複至雍都,盛飾辎軿,以懷赢等五人歸之。

    又親送其女,至于河上,以一精一兵三千護送,謂之“紀綱之仆”。

    今人稱管家為紀綱,蓋始于此。

    文公同懷嬴等濟河。

    趙衰諸臣,早備法駕于河口,迎接夫婦升車。

    百官扈從,旌旗蔽日,鼓樂喧天,好不鬧熱!昔時宮中夜遁,如入土之龜,縮頭縮尾;今番河上榮歸,如出岡之鳳,雙宿雙飛。

    正所謂彼一時,此一時也。

    文公至绛,國人無不額手稱慶。

    百官朝賀,自不必說。

    遂立懷嬴為夫人。

     當初晉獻公嫁女伯姬之時,使郭偃蔔卦,其繇雲:“世作甥舅,三定我君。

    ”伯姬為秦穆公夫人,穆公女懷嬴,又為晉文公夫人,豈不是“世作甥舅?”穆公先送夷吾歸國,又送重耳歸國;今日文公避難而出,又虧穆公誘誅呂卻,重整山河,豈不是“三定我君”?又穆公曾夢寶夫人,引之遊于天阙,谒見上帝,遙聞殿上呼穆公之名曰:“任好聽旨,汝平晉亂!”如是者再。

    穆公先平裡克之亂,複平呂、卻之亂。

    一筮一夢,無不應驗。

    詩雲: 萬物榮枯皆有定,浮生碌碌空奔忙。

     笑彼愚人不安命,強覓冬雷和夏霜。

     文公追恨呂、卻二人,欲盡誅其一黨一。

    趙衰谏曰:“惠懷以嚴刻失人心,君宜更之以寬。

    ”文公從其言,乃頒行大赦。

    呂、卻之一黨一甚衆,雖見赦文,猶不自安①,訛言②日起。

    文公心以為憂。

    忽一日侵晨,小吏頭須叩宮門求見。

    文公方解發而沐,聞之怒曰:“此人竊吾庫藏,緻寡人行資缺乏,乞食曹、衛。

    今日尚何見為?”阍人如命辭之。

    頭須曰:“主公得無方沐乎?”阍者驚曰:“汝何以知之?”頭須曰:“夫沐者,俯首曲躬,其心必覆③;心覆則出言颠倒,宜我之求見而不得也。

    且主公能容勃鞮,得免呂、卻之難;今獨不能容頭須耶?頭須此來,有安晉國之策。

    君必拒之,頭須從此逃矣。

    ”阍人遽以其言告于文公,文公曰:“是吾過也!”亟索冠帶裝束,召頭須入見。

    頭須叩頭請罪訖,然後言曰:“主公知呂、卻之一黨一幾何?”文公蹙眉而言曰:“衆甚。

    ”頭須奏曰:“此輩自知罪重,雖奉赦猶在懷疑,主公當思所以安之。

    ”文公曰:“安之何策?”頭須奏曰:“臣竊主公之财,使主公饑餓。

    臣之獲罪,國人盡知。

    若主公出遊而用臣為禦,使舉國之人,聞且見之,皆知主公之不念舊惡,而群疑盡釋矣。

    ”文公曰:“善。

    ”乃托言巡城,用頭須為禦。

    呂、卻之一黨一見之,皆私語曰:“頭須竊君之藏,今且仍舊錄用,況他人乎?”自是訛言頓息。

    文公仍用頭須掌庫藏之事。

    因有恁般容人之量,所以能安定晉國。

     文公先為公子時,已娶過二妻。

    初娶徐嬴早卒。

    再娶一逼一姞,生一子一女,子名歡,女曰伯姬。

    一逼一姞亦薨于蒲城。

    文公出亡時,子女俱幼,棄之于蒲,亦是頭須收留,寄養于蒲民遂氏之家,歲給粟帛無缺。

    一日,乘間言于文公。

    文公大驚曰:“寡人以為死于兵刃久矣,今猶在乎?何不早言?”頭須奏曰:“臣聞‘母以子貴,子以母貴。

    ’君周遊列國,所至送女①生育已繁。

    公子雖在,未蔔君意何如?是以不敢遽白耳。

    ”文公曰:“汝如不言,寡人幾負不慈之名!”即命頭須往蒲,厚賜遂氏,迎其子女以歸,使懷赢母一之。

    遂立歡為太子,以伯姬賜與趙衰為妻,謂之趙姬。

     翟君聞晉侯嗣位,遣使稱賀,送季隗歸晉。

    文公問季隗之年,對曰:“别來八載,今三十有二矣。

    ”文公戲曰:“猶幸不及二十五年也。

    ”齊孝公亦遣使送姜氏于晉,晉侯謝其玉成之美。

    姜氏曰:“妾非不貪夫婦之樂,所以勸駕者,正為今日耳。

    ”文公将齊、翟二姬平昔賢德,述于懷赢。

    懷赢稱贊不已,固請讓夫人之位于二姬。

    于是更定宮中之位。

    立齊女為夫人,翟女次之,懷赢又次之。

    趙姬聞季隗之歸,亦勸其夫趙衰,迎接叔隗母子。

    衰辭曰:“蒙主公賜婚,不敢複念翟女也!”趙姬曰:“此世俗薄德之語,非妾所願聞也。

    妾雖貴,然叔隗先配,且有子矣,豈可憐新而棄舊乎?”趙衰口雖唯唯,意猶未決。

    趙姬乃入宮奏于文公曰:“妾夫不迎叔隗,欲以不賢之名遺①妾,望父侯作主!”文公乃使人至翟,迎叔隗母子以歸。

    趙姬以内子②之位讓翟女,趙衰又不可。

    趙姬曰:“彼長而妾幼,彼先而妾後;長幼先後之序,不可亂也。

    且聞子盾,齒已長矣,而又有才,自當立為嫡子。

    妾居偏房,理所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