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杞世家第六

關燈
趙季譯注 【說明】 本篇的主要内容,是叙述陳國曆史發展的興亡過程,同時簡要記載了杞國的世系源流,篇末兼及概括簡介了十一位堯舜之際著名曆史人物後裔的下落。

     在本篇中,太史公首先充分表現了中國史家強調對曆史進行道德評價的鮮明特征。

    漢代著名史家荀悅曾指出:“立典有五志焉:一曰達道義,二曰彰法式,三曰通古今,四曰著功勳,五曰表賢能。

    ”(《漢紀·高祖第一》)但他基本上還隻是注意樹立正面道德楷模,以為後人法式。

    實際上中國史家總是從正反兩個方面對曆史進行道德評價和教育,即所謂“彰善瘅惡,以樹風聲”。

    唐代史學家劉知幾在總結中國史學經驗時就明确提出了這一點:“今更廣三科,以增前目:一曰叙沿革,二曰明罪惡,三曰旌怪異。

    ”(《史通·書事》)并特别強調“君臣邪僻、國家喪亂則書之”(同上),對于“幹紀亂常,存滅興亡所系,既有關時政,故不可缺書”(《史通·人物》)。

    司馬遷正是如此。

    本篇并未巨細不遺、平鋪直叙地記載陳國史實,而是選擇最能反映陳國君臣道德品質的典型事例來叙寫,以達到“其惡可以戒後”的目的。

     荒一婬一無道,是中國古代****社會君主極一權政治的必然現象,也是導緻統治階級内讧、國家喪亂的主要原因之一。

    司馬遷在本篇着重寫了陳厲公好一婬一而喪生,陳靈公荒一婬一而失國,孔甯、儀行父因一婬一亂而逃亡他國,通過這些事例,太史公對統治階級的腐朽堕一落進行了深刻的揭露和無情的鞭撻。

     在本篇中,還體現了太史公善于剪裁、重點突出的史家手法。

    例如“杞小微,其事不足稱述”;“滕、薛、驺,夏商周之間封也,小,不足齒列,弗論也”;“江、黃、胡、沈之屬,不可勝數,故弗采于傳雲”。

    太史公大膽删削了與曆史發展關系不大的小一柄一事迹,避免了蓁蕪不棄的缺點,從而使文章的主旨更加鮮明。

     值得指出的是,由于時代發展的局限,司馬遷于強調人事之際,還不能完全抛棄某種程度的天命迷信思想,所以在引用古代文獻如《左傳》時,對其中的一些占蔔預言未加批判地移錄進來,帶有一定的神秘主義色彩,降低了作品的思想一性一,需要我們批判地去對待。

     【譯文】 陳胡公滿,是虞帝舜的後代。

    當初舜還是一個平民時,堯把自己的兩個女兒嫁給了他,住在妫汭,他的後代就借此地名當姓氏,姓了妫氏。

    舜死後,把天下傳給禹,舜的兒子商均是一個諸侯。

    夏代時,舜後人的侯位時斷時續。

    周武王戰勝殷纣以後,又尋找舜的後人,找到妫滿,把他封在陳國,來供奉帝舜的歲時祭祀,就是胡公。

     胡公死,其子申公犀侯繼位。

    申公死,其弟相公臯羊繼位。

    相公死,又立起申公之子突為君,就是孝公。

    孝公死,其子慎公圉戎繼位。

    慎公時正當周厲王之朝。

    慎公死,其子幽公甯繼位。

     幽公二十年(前841),周厲王逃到彘地。

     二十三年(前832),幽公死,其子釐公孝繼位。

    釐公六年(前828),周宣王即位。

    三十六年(前796),釐公死,其子武公靈繼位。

    武公十五年(前781)死,其子夷公說繼位。

    這年,周幽王即位。

    夷公三年(前778)死,其弟平公燮繼位。

    平公七年(前771),周幽王被犬戎殺死,周王朝首都東遷洛邑。

    秦國開始成為諸侯。

     二十三年(前755),平公死,其子文公圉繼位。

     文公元年(前754),娶了蔡國之女為婦,生下兒子佗。

    十年(前745),文公死,其長子桓公鮑繼位。

     桓公二十三年(前722),魯隐公即位。

    二十六年(前719),衛人殺死衛君州籲。

    三十三年(前712),魯人殺死魯隐公。

     三十八年(前707)正月甲戍己醜,桓公鮑死。

    其弟佗之母是蔡國之女,因此蔡人為佗殺死五父和桓公太子免而立佗為國君,就是厲公。

    桓公病後國内大亂,國民離散,所以兩次發來訃告。

     厲公二年(前705),生下兒子敬仲完。

    正值周太史經過陳國,陳厲公讓他用《周易》為兒子算卦,得到的卦象是《觀卦》變《否(pǐ,痞)卦》,周太史說:“這叫做能看到國家的榮光,利于做天子之賓。

    他大概會取代陳國而自己據有國家吧?不是在陳國,大概是在别的國家吧?這事不會發生在他本人之世,大概是發生在他子孫之時吧?如發生在别國,一定是在姜姓國家。

    因為姜姓是太嶽的後代。

    事物不能在兩個方面都充分發展,大概要等到陳國衰亡,他的後代就要昌盛了吧?” 陳厲公娶蔡國之女為妻,蔡女與蔡國一個人通一奸一,陳厲公也屢次去蔡國亂搞女人。

    七年(前200),被厲公所殺的桓公太子免的三個弟弟,大的叫躍,二的叫林,小的叫杵臼,一同讓蔡人用美一女引一誘厲公,然後三人與蔡人一起殺掉厲公,而立躍為國君,就是利公。

    利公是桓公的兒子。

    利公即位後五個月就死了,二弟林繼位,就是莊公。

    莊公七年(前6一93)死,小一弟一弟杵臼繼位,就是宣公。

     宣公三年(前6一90),楚武王死,楚國開始強大。

    十七年(前676),周惠王娶陳君之女為王後。

     二十一年(前672),宣公後來有一寵一愛一之姬生一子名款,宣公想立他為太子,就殺掉了原來的太子禦寇。

    禦寇一直喜歡厲公之子完,完害怕禍連自己,就逃到齊國。

    齊桓公想讓陳完做卿,陳完說:“我作為寄居在外之臣,有幸能不做勞苦之役,就是您給我的恩惠了,我不敢擔任高官。

    ”桓公就讓他做工正之官。

    齊懿仲想把自己的女兒嫁給陳完,先算一卦,卦辭說:“夫妻好比雄雌鳳凰雙雙飛翔,鳴叫應和響亮清脆。

    妫姓的後人,将在姜姓之國蕃育昌盛。

    五代以後就将發達,地位與正卿并駕齊驅。

    八代以後,無人能與之相比。

    ” 三十七年(前656),齊桓公讨伐蔡國,蔡國戰敗;齊兵趁勢侵入楚國境内,向南直至召(shào,邵)陵,軍隊返齊時經過陳國。

    陳國大夫轅濤塗嫌齊軍過境騷擾,就騙齊桓公說由東路沿海返齊更好。

    齊桓公明白真相後大怒,把轅濤塗抓了起來。

    此年,晉獻公一逼一十死自己的太子申生。

     四十五年(前648),宣公死,其子款繼位,就是穆公。

    穆公五年(前643),齊桓公死。

    十六年(前632),晉文公在城濮大敗楚軍。

    此年,陳穆公死,其子共公朔繼位。

    陳共公六年(前626),楚國太子商臣殺死父親楚成王,自立為君,就是楚穆王。

    十一年(前621),秦穆公死。

    十八年(前614),陳共公死,其子靈公平國繼位。

     陳靈公元年(前613),楚莊王即位。

    六年(前608),楚國征伐陳國。

    十年(前604),陳國與楚國媾和。

     十四年(前600),陳靈公和陳國大夫孔甯、儀行父都與夏姬通一奸一,而且貼身穿着夏姬的衣服在朝中嬉笑。

    大夫洩冶勸谏說:“國君和大臣如此一婬一亂,讓人民如何效法?”陳靈公把此話告訴孔甯、儀行父二人,二人要求殺死洩冶,陳靈公也不禁止他們,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