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回 中敵計冤沉碧血 遇歲饑嘯聚綠林
關燈
小
中
大
固,總督闵夢得,敷衍了兩三年,未曾奏效。
應八十五回。
懷宗即位,奢、安兩酋,越發鸱張,崇明自号大梁王,邦彥稱四裔大長老,出巢四擾,到處擄掠。
懷宗複起用朱燮元為總督,調集雲南、四川、貴州三路大兵,直搗賊巢,枭崇明,斬邦彥。
安位窮蹙乞降,由燮元分設土司,籌墾荒田,築堡置戍,立驿通道,廬井畢備,苗漢相安,西南一帶,才得無事。
承前啟後,是最好銷納法。
惟西北又複遭劫,連年饑荒,陝西巡撫喬應甲,延綏巡撫朱童蒙,又統是魏Yan餘一黨一,專務虐民,不加體恤,遂釀成一班流賊,四出為殃,把大明一座完好江山,擾得東殘西缺,地坼天崩。
應首回流賊橫行。
第一個作亂的盜魁,就是府谷民王嘉胤。
嘉胤部下又有兩大劇賊,一個就是李自成,一個就是張獻忠。
提出李、張獨握綱領。
獻忠延安人,一陰一賊多智,嘗與嘉胤往來。
嘉胤劫富家粟,被有司懸賞緝捕,遂揭竿為盜,獻忠糾衆往從,尤稱骁桀,賊中号為八大王。
自成米脂人,狡黠善走,并能騎射,因家貧投為驿卒,驿站裁并,自成無所得食,亦奔投嘉胤。
嘉胤擁衆五六千人,聚居延慶府中的黃龍山,又有白水賊王二,宜川賊王左挂,安塞馬賊高迎祥,饑民王大梁,逃兵周大旺等,率衆響應,三邊饑軍,亦群起為盜,剽掠四方。
陝西巡撫,已改任劉廷宴,衰邁無能,諱言盜賊,至州縣相繼告警,尚叱退來使道:“這是地方饑民,有何大志?略緩數日,自然解散了。
”請你等着。
嗣是賊氛愈熾,所在遭殃,劉廷宴無可如何,隻好據實奏聞。
懷宗授左副都禦史楊鶴,為兵部尚書,出督三邊軍務,剿捕流賊。
楊鶴抵任,商洛道劉應遇,已擊斃王二,追斬王大梁;督糧道洪承疇,亦擊破王左挂,捕斬周大旺,賊渠半就誅滅。
偏楊鶴主張從撫,檄令各軍不得妄殺,遂至餘灰複燃,轉衰為盛。
會滿軍入犯京畿,诏令各省派兵入衛,陝甘兵奉調東下,中途逃散,山西兵嘩潰良鄉,巡撫耿如杞逮獄論死,一班竄走的潰兵,不是向東,就是向西,結果是挺身走險,同為匪類。
遊兵不戢,必為國殃。
明廷複起前總兵杜文煥,督延綏、固原各兵,便宜讨賊。
文煥檄谕王嘉胤、王左挂二寇,令他投誠,左挂時方窮蹙,與一黨一羽王子順、苗美等請降,獨嘉胤不肯受撫,竟陷入府谷,據城抗命。
總督楊鶴,反匿不上聞,隻遣官四出招賊,黠盜王虎、小紅狼、一丈青、掠地虎、混江龍等,托詞求撫,俱授給免死牌,安插延綏、河曲間。
其實盜一性一未改,一婬一掠如故,不過形式上面,算是不放火,不殺人,就自稱為安分的良民。
百姓忍氣吞聲,無從控訴,孤男弱女,束手待斃,有一半刁狡強悍的,都随賊而去。
朝旨複擢洪承疇為延綏巡撫,與副總兵曹文诏,協力搜剿。
文诏忠勇過人,仗着一杆蛇矛,東西馳擊,賊衆似羊遇虎,多半被誅。
王嘉胤不自量力,竟率衆與他對壘,一場鏖戰,殺得嘉胤大敗而逃。
文诏追至一陽一城,再與嘉胤接仗,嘉胤招架不住,遂被文诏刺死。
八大王張獻忠,率屬二千人,奔降洪承疇,李自成走依高迎祥,迎祥為自成母舅,當然收留。
還有嘉胤餘一黨一,另推李自用為首,綽号紫金梁,仍是暋不畏死,出沒西陲,并且糾合群賊,多至三十六營。
這三十六營的賊目,真姓名多不可考,隻有綽号相傳,仿佛與梁山泊群盜一般。
小子試錄述如下: 神一元不沾泥紅軍友老回回八金剛掃地王 闖塌天破甲錐邢紅狼亂世王混天王顯道人 鄉裡人活地草革裡狼左金王曹一操一關索 混天星過天星獨行狼蠍子塊一字王射塌天 混十萬可天飛混天飛點燈子王老虎金翅鵬 一條龍滿天星混天猴上天龍馬老虎獨頭虎 上天猴黑煞神飛山虎一隻虎撞天王翻山鹞 整齊王紫微星托天王十反王小秦王混世王 上天王一連莺一盞燈鑽天哨開山斧一座城 通天柱爬天王抓地虎滾地龍滾地狼 以上諸賊,或一人為一營,或二三四五人,合為一營,分作三十六營。
李、獻兩賊,不在其内,外此幺麼小醜,尚不勝數。
小子有詩歎道: 區區三戶足亡秦,況值關中盡亂民。
大好江山同瓦裂,半由天意半由人。
畢竟群盜能否撲滅,且至下回續詳。
應八十五回。
懷宗即位,奢、安兩酋,越發鸱張,崇明自号大梁王,邦彥稱四裔大長老,出巢四擾,到處擄掠。
懷宗複起用朱燮元為總督,調集雲南、四川、貴州三路大兵,直搗賊巢,枭崇明,斬邦彥。
安位窮蹙乞降,由燮元分設土司,籌墾荒田,築堡置戍,立驿通道,廬井畢備,苗漢相安,西南一帶,才得無事。
承前啟後,是最好銷納法。
惟西北又複遭劫,連年饑荒,陝西巡撫喬應甲,延綏巡撫朱童蒙,又統是魏Yan餘一黨一,專務虐民,不加體恤,遂釀成一班流賊,四出為殃,把大明一座完好江山,擾得東殘西缺,地坼天崩。
應首回流賊橫行。
第一個作亂的盜魁,就是府谷民王嘉胤。
嘉胤部下又有兩大劇賊,一個就是李自成,一個就是張獻忠。
提出李、張獨握綱領。
獻忠延安人,一陰一賊多智,嘗與嘉胤往來。
嘉胤劫富家粟,被有司懸賞緝捕,遂揭竿為盜,獻忠糾衆往從,尤稱骁桀,賊中号為八大王。
自成米脂人,狡黠善走,并能騎射,因家貧投為驿卒,驿站裁并,自成無所得食,亦奔投嘉胤。
嘉胤擁衆五六千人,聚居延慶府中的黃龍山,又有白水賊王二,宜川賊王左挂,安塞馬賊高迎祥,饑民王大梁,逃兵周大旺等,率衆響應,三邊饑軍,亦群起為盜,剽掠四方。
陝西巡撫,已改任劉廷宴,衰邁無能,諱言盜賊,至州縣相繼告警,尚叱退來使道:“這是地方饑民,有何大志?略緩數日,自然解散了。
”請你等着。
嗣是賊氛愈熾,所在遭殃,劉廷宴無可如何,隻好據實奏聞。
懷宗授左副都禦史楊鶴,為兵部尚書,出督三邊軍務,剿捕流賊。
楊鶴抵任,商洛道劉應遇,已擊斃王二,追斬王大梁;督糧道洪承疇,亦擊破王左挂,捕斬周大旺,賊渠半就誅滅。
偏楊鶴主張從撫,檄令各軍不得妄殺,遂至餘灰複燃,轉衰為盛。
會滿軍入犯京畿,诏令各省派兵入衛,陝甘兵奉調東下,中途逃散,山西兵嘩潰良鄉,巡撫耿如杞逮獄論死,一班竄走的潰兵,不是向東,就是向西,結果是挺身走險,同為匪類。
遊兵不戢,必為國殃。
明廷複起前總兵杜文煥,督延綏、固原各兵,便宜讨賊。
文煥檄谕王嘉胤、王左挂二寇,令他投誠,左挂時方窮蹙,與一黨一羽王子順、苗美等請降,獨嘉胤不肯受撫,竟陷入府谷,據城抗命。
總督楊鶴,反匿不上聞,隻遣官四出招賊,黠盜王虎、小紅狼、一丈青、掠地虎、混江龍等,托詞求撫,俱授給免死牌,安插延綏、河曲間。
其實盜一性一未改,一婬一掠如故,不過形式上面,算是不放火,不殺人,就自稱為安分的良民。
百姓忍氣吞聲,無從控訴,孤男弱女,束手待斃,有一半刁狡強悍的,都随賊而去。
朝旨複擢洪承疇為延綏巡撫,與副總兵曹文诏,協力搜剿。
文诏忠勇過人,仗着一杆蛇矛,東西馳擊,賊衆似羊遇虎,多半被誅。
王嘉胤不自量力,竟率衆與他對壘,一場鏖戰,殺得嘉胤大敗而逃。
文诏追至一陽一城,再與嘉胤接仗,嘉胤招架不住,遂被文诏刺死。
八大王張獻忠,率屬二千人,奔降洪承疇,李自成走依高迎祥,迎祥為自成母舅,當然收留。
還有嘉胤餘一黨一,另推李自用為首,綽号紫金梁,仍是暋不畏死,出沒西陲,并且糾合群賊,多至三十六營。
這三十六營的賊目,真姓名多不可考,隻有綽号相傳,仿佛與梁山泊群盜一般。
小子試錄述如下: 神一元不沾泥紅軍友老回回八金剛掃地王 闖塌天破甲錐邢紅狼亂世王混天王顯道人 鄉裡人活地草革裡狼左金王曹一操一關索 混天星過天星獨行狼蠍子塊一字王射塌天 混十萬可天飛混天飛點燈子王老虎金翅鵬 一條龍滿天星混天猴上天龍馬老虎獨頭虎 上天猴黑煞神飛山虎一隻虎撞天王翻山鹞 整齊王紫微星托天王十反王小秦王混世王 上天王一連莺一盞燈鑽天哨開山斧一座城 通天柱爬天王抓地虎滾地龍滾地狼 以上諸賊,或一人為一營,或二三四五人,合為一營,分作三十六營。
李、獻兩賊,不在其内,外此幺麼小醜,尚不勝數。
小子有詩歎道: 區區三戶足亡秦,況值關中盡亂民。
大好江山同瓦裂,半由天意半由人。
畢竟群盜能否撲滅,且至下回續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