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回 拒草诏忠臣遭慘戮 善諷谏長子得承家

關燈
康皇帝廟号,仍谥懿文太子,遷太後呂氏至懿文陵,廢興宗子允熥、允熞為庶人,禁锢鳳一陽一。

    隻興宗少子允熙,令随母居陵,改封瓯甯王,奉太子祀。

    四年後邸中被火,允熙暴卒,或疑為燕王所使,未知是否。

    建文帝長子文奎,曾立為皇太子,至是年才七齡,燕王遍覓不得,大約是随後馬氏,投入火中。

    少子文圭,隻二歲,時尚未死,幽住中都廣安宮,号為建庶人。

    自命為周公者,乃作此舉動乎?改建文四年為洪武三十五年,以明年為永樂元年,大祀天地于南郊,頒即位诏,大赦天下。

    命侍讀解缙,編修黃淮,入直文淵閣,侍讀胡廣,修撰楊榮,編修楊士奇,檢讨金幼孜,同入直預機務,稱為内閣。

    内閣之名自此始。

    參預機務亦自此始。

    “九天阊阖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依然是昇平盛世了。

    語帶諷刺。

    後來燕王棣廟号成祖,史家都稱他成祖皇帝,小子也不得不依樣稱呼,改名燕王為成祖。

    言下有不滿意。

    且燕王即位有日,至是始呼成祖寓貶之意益見。

    成祖複大封功臣,公爵二人,侯爵十四人,伯爵亦十四人,叙次如下: 邱福淇國公朱能成國公張武成一陽一侯陳珪泰甯侯鄭亨武安侯孟善保安侯火真同安侯顧成鎮遠侯王忠靖安侯王聰武成侯徐忠永康侯張信隆平侯李遠安平侯鄭亮成安侯房寬思恩侯王甯永春侯徐祥興安伯徐理武康伯李浚襄城伯張輔信安伯唐雲新昌伯譚忠新甯伯孫岩應成伯房勝富昌伯趙彜忻城伯陳旭雲一陽一伯劉才廣恩伯王佐順昌伯茹瑺忠誠伯陳瑄平江伯 前此戰死将士,盡行追封。

    周、齊、代、岷四王,統複原爵,各令歸國。

    谷王橞以開門功,厚加賞賜,改封長沙。

    惟甯王權被誘入關,曾由成祖面許,事成後當平分天下。

    及成祖即位,擱置不提,但把他留住京師。

    想是貴人善忘。

    甯王權也不敢争約,隻因大甯殘破,勢無可歸,乃上書乞徙封蘇州。

    成祖不許,權複乞徙封錢塘,又不許。

    兩地一逼一近南京,所以成祖不許。

    甯王屢不得請,竟屏去從兵,隻與老中官數人,偕往南昌,卧病城樓,久不還京。

    成祖乃把南昌封他,就布政司署為王邸,瓴甋規制,一無所更。

    權亦自是韬晦,惟構一精一廬一區,讀書鼓琴,不問外事,才得保全一性一命。

    總算明哲保身。

     成祖立妃徐氏為皇後,後系徐達長女,幼貞靜,好讀書,冊妃後,孝事高皇後。

    高皇後崩,後蔬食三年。

    至靖難兵起,世子高熾居守,一切部署,多由後悉心規畫。

    及立為皇後,上言:“南北戰争,兵民疲敝,此後宜大加休息,所有賢才,皆高皇帝所遺,可用即用,不問新舊。

    ”成祖深為嘉納。

    當追封徐增壽時,後又力言椒房至戚,不應加封,成祖不從,竟封定國公,命子景昌襲爵。

    後聞命,以意所未願,竟不緻謝。

    悍如成祖,有此賢後,也是難得。

    成祖也不加诘責。

    惟成祖三子,統系後出,後位既定,應立太子,高煦從戰有功,不免自負,意圖奪嫡,暗中運動淇國公邱福,驸馬王甯,密白成祖,請立高煦。

    成祖亦以高煦類己,有意立儲,獨兵部尚書金忠,力持不可。

    金忠由道衍所薦,随軍占蔔,疊有奇驗,應二十一回。

    至是已任職兵部,恰援古今廢嫡立庶諸禍端,侃侃直陳,毫不少諱。

    守經立說,不得目為江湖人物。

    成祖頗信任金忠,因此左右為難,不能驟決。

    是時北平已改稱北京,設順天府,仍命世子高熾居守。

    高煦随侍南京,設謀愈亟。

    金忠知不利太子,嘗與解缙、黃淮等,說及此事,共任調護。

    會成祖以建儲事宜,問及解缙。

    解缙應聲道:“皇長子仁孝一性一成,天下歸心,請陛下勿疑!”成祖不答。

    缙又頓首道:“皇長子且不必論,陛下甯不顧及好聖孫麼?”原來成祖已有長孫,名叫瞻基,系世子高熾妃張氏所生。

    分娩前夕,成祖曾夢見太祖,授以大圭,镌有“傳之子孫永世其昌”八大字,成祖以為瑞征。

    既而彌月,成祖抱兒注視,謂此兒英氣滿面,足符夢兆,以此甚為鐘一愛一。

    及成祖得國,瞻基年已十齡,嗜書好誦,智識傑出,成祖又譽不絕口。

    解缙察知已久,遂提及長孫瞻基,默望感動主心,可謂善谏。

    成祖果為所動,惟尚不能決定。

    隔了數日,成祖出一虎彪圖,命廷臣應制陳詩。

    彪為虎子,圖中一虎數彪,狀甚親一昵,解缙見圖,援筆立就,呈上成祖。

    成祖瞧着,乃是一首五絕,其詩道:

虎為百獸尊,誰敢觸其怒? 惟有父子情,一步一回顧。

    

瞧畢,不禁暗暗感歎。

    究竟世子得立與否,且看下回續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