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回 四海歸心誕登帝位 三軍效命直搗元都

關燈
祖又特遣使臣,送君弼母歸陳州,母子相見,免不得有一番談話。

    況明太祖雖拘他母妻,仍舊以禮相待,他母到了陳州,自然據實曉谕,就使君弼素一性一骁鸷,至是也感激流涕,便邀同竹昌,率所部詣徐達營,情願歸降。

    這是太祖權術動人。

    李克彜失了犄角,孤立無助,頓時棄城西走,徐達遂安安穩穩的收了汴梁城,留佥事陳德居守,自率步騎入虎牢關。

    至河南塔兒灣,元将脫目帖木兒,領兵五萬,在洛水北岸列陣,旗幟整齊,刀矛森峙。

    常遇春怒馬當先,左手執弓矢,右手執長槍,突入敵陣。

    敵軍二十餘騎,各執長戟,來刺遇春,遇春彎弓射箭,喝一聲着,将他前鋒射斃,餘騎倒退。

    遇春麾動大軍,奮力掩擊,殺得敵軍七零八落,東倒西歪。

    脫目帖木兒竄去,達遂進薄河南城下。

    元河南行省平章梁王阿魯溫,顧命要緊,也不管什麼氣節,隻好送款軍門,開城迎降。

    蒙族臣子,理應與城存亡,乃望風崩角,無乃非忠。

    筆誅之以聲其罪。

    嵩、陝、陳、汝諸州,次第平定。

     明太祖聞河南已平,乃親至汴梁,會大将軍徐達,謀取元都。

    達與遇春等,俱至行在谒見,由太祖慰勞畢,便議進取元都的計畫。

    徐達道:“臣自平齊、魯,下河、洛,王保保即擴廓帖木兒,詳見上,後仿此。

    逡巡太原,觀望不進,張良弼、李思齊等,局促西陲,毫無遠略,元都聲援已絕,就此進兵,必克無疑。

    ”太祖攜圖指示道:“卿言固是,惟北土平曠,騎戰為先,今宜先選骁将,作為先鋒,将軍率水陸兩軍,作為後應,發山東粟米,充給饋饷,由秦趨趙,轉臨清而北,直搗元都,那時絕他外援,自然内潰,都城可不戰即下了。

    ”又語馮勝道:“卿可發兵往取潼關,潼關得手,勿遽西進,且選将守關,阻他出來,爾即回汴梁,聲應大将軍,毋得有誤!”達與勝受命而出。

    勝即日出師,往攻潼關,元将李思齊、張良弼,已率師分遁關外,勝未至關,先遣健卒夜攜火具,潛至良弼營前,放起一把火來,燒得營帳通紅。

    良弼自夢中驚起,總道敵兵潛來劫營,立饬各兵披甲上馬,出營迎戰,誰知殺了一場,統是自家人馬,連忙收兵,已傷亡了數百名,自知立營不住,退入關内。

    李思齊聞這消息,也驚慌起來,即移軍葫蘆灘。

    此之謂勇于私鬥,怯于公戰。

    兩軍遷移未定,那馮勝已率兵掩去,殺進潼關。

    思齊棄辎重,走鳳翔,良弼也遁入鄜城去了。

    馮勝入關,引兵西至華州,守将多遁去。

    勝因奉太祖命,不得不中道辍回,調指揮于光、金興旺等留守,自率軍還汴梁。

     太祖聞潼關得手,北伐軍已無後慮,乃自回應天,命徐達等進取元都,以毋妄殺人為約。

    達遂檄都督同知張興祖,平章韓政,都督副使孫興祖,指揮高顯等,調集益都、濟甯、徐州諸軍,會集東昌,規定計畫,分道徇河北地,連下衛輝、彰德、廣平,進次臨清,獲元将李寶臣,都事張處仁,用為向導。

    使傅友德帶着輕兵,開陸路,通步騎,顧時浚河通舟師,水陸并進,直抵長蘆,元守将左佥院遁去。

    達分兵下德州、青州,複會師進達直沽,得海舟七艘,用架浮橋,借通人馬。

    常遇春、張興祖等,各率舟師沿河而進,步騎遵陸而前,元丞相也速防禦海口,未曾交戰,部衆先奔,也速也隻好遁去。

    達又進兵通州,立營河東岸,遇春立營河西岸,諸将欲乘銳攻城,指揮郭英進言道:“我師遠來,敵軍居守,勞逸相殊,不宜急攻。

    何若乘其不意,掩擊為是。

    ”翌晨,天忽大霧,四面一陰一霾,英用千人伏道旁,自率一精一騎三千,直抵城下。

    元知樞密院事蔔顔帖木兒,率敢死士萬餘名,張兩翼而出。

    英與戰數合,佯作敗走狀,蔔顔帖木兒率兵來追,中途遇伏,被他截作兩橛。

    郭英又轉身殺來,蔔顔帖木兒猝不及防,由英挺手中槍,刺墜馬下,當經英軍縛住,牽了過去。

    元軍沒了主帥,哪個還敢争鋒,頓時大潰。

    英乘勝追殺,斬首數千級。

    及收兵回來,統帥徐達,已引兵入城,擒住的蔔顔帖木兒,已枭首懸竿,号令軍前。

    休息三日,複出師進搗元都,不意元順帝已先出走,隻有淮王帖木兒不花,及左丞相慶童等,尚是留着。

    小子有詩歎元順帝道:

彼昏日甚太無知,都下淪胥悔已遲。

     争說蒙兒好身手,昔何強盛後何衰。

    

未知元都如何被陷,容至下回續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