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回 遭鬼祟田蚡斃命 撫夷人司馬揚镳
關燈
小
中
大
,調兵千人為衛,出都南下。
沿途經過許多險阻,方至巴地筰關,再從筰關出發,才入夜郎國境。
夜郎國王,以竹為姓,名叫多同,向來僻處南方,世人号為南夷。
南夷部落,約有十餘,要算夜郎最大。
素與中國不通聞問,所以夜郎王坐井觀天,還道是世界以上,惟我獨尊。
後世相傳夜郎自大,便是為此。
及唐蒙入見,夜郎王多同,得睹漢官威儀,才覺相形見绌。
蒙更極口鋪張。
具說漢朝如何強盛,如何富饒,又把缯帛取置帳前,益顯得五光十色,錦繡成章。
夜郎王見所未見,聞所未聞,不由的瞠目伸舌,願聽指揮。
比南越何如?蒙乃叫他舉國内附,不失侯封,并可使多同子為縣令,由漢廷置吏為助。
多同甚喜,召集附近諸部酋,與他說明。
各部酋見漢缯帛,統是垂涎,且因漢都甚遠,料不至發兵進攻,乃皆慫恿多同,請依蒙約。
多同遂與蒙訂定約章,蒙即将缯帛分給,告别還都。
入朝複命,武帝聞報,遂特置鍵為郡,統轄南夷,複命蒙往治道路,由僰音蔔。
道直達牂牁江。
蒙再至巴蜀,調發士卒,督令治道,用着軍法部勒,不得少懈,逃亡即誅。
地方百姓,大加惶惑,遂至訛言百出,物議沸騰。
事為武帝所聞,不得不另派妥員,出去宣撫,自思司馬相如本是蜀人,應該熟悉地方情形,派令出撫,較為妥當。
乃使相如赴蜀,一面責備唐蒙,一面慰谕人民。
相如馳至蜀郡,憑着那粲花妙手,作了一篇檄文,曉谕各屬,果得地方諒解,漸息浮言。
莫謂毛錐無用。
可巧西夷各部,聞得南夷内附,多蒙賞賜,也情願仿照辦法,歸屬漢朝,當即與蜀中官吏通書,表明誠意,官吏自然奏聞。
武帝正拟派使調查,适相如由蜀還朝,正好問明原委。
相如奏對道:“西夷如邛莋音昨。
冉駹,并稱大部,地近蜀郡,容易交通,秦時嘗通道置吏,尚有遺轍。
今若規複舊制,更置郡縣。
比南夷還要較勝哩。
”武帝甚喜,即拜相如為中郎将,持節出使,令王然于壺充國呂越人為副,分乘驿車四輛,往撫西夷。
此次相如赴蜀,與前次情形不同。
前次官職尚卑,又非朝廷特派正使,所以地方官雖嘗迎送,不過照例相待,沒甚殷勤。
到了此次出使,前導後呼,擁旌旄,飾輿衛,聲威赫濯,冠冕堂皇。
一入蜀郡,太守以下,俱出郊遠迎,縣令身負弩矢,作為前驅。
道旁士女,無不歎羨,就是臨邛富翁卓王孫,亦邀同程鄭諸人,望風趨集,争獻牛酒。
相如尚高自位置,托言皇命在身,不肯輕與相見。
卓王孫等隻好懇求從吏,表示殷勤。
相如才不便卻還牛酒,特使從吏向他複報,全數收受。
卓王孫還道相如有情,竟肯賞受,自覺得叼受光榮,對着同來諸親友,喟然歎息道:“我不意司馬長卿,果有今日!”諸親友齊聲附和,盛稱文君眼光,畢竟過人。
就是卓王孫拈須自思,也悔從前目光短小,未知當筵招贅,以緻諸多唐突,不但對不住相如,并且對不住自己女兒!并非從前寡識,實是始終勢利,故先後不同。
于是順道訪女,即将文君接回臨邛。
昔日當垆,今日乘軒,也不枉一番慧眼,半世苦心。
褒中寓貶。
卓王孫複分給家财,與子相等。
紅顔有幸,因貴緻富,相如亦得為妻吐氣,安心西行。
及馳入西夷境内,也是照着唐蒙老法,把車中随帶的币物,使人赍去,分給西夷。
邛莋冉駹各部落,原是為了财帛,來求内附。
此時既得如願,當然奉表稱臣。
于是拓邊關,廣絕域,西至沫若水,南至牂牁江,鑿靈山道,架橋孫水,直達邛都。
共設一都尉,十縣令,歸蜀管轄。
規畫已畢,仍從原路回蜀。
蜀中父老,本謂相如鑿通西夷。
無甚益處。
原是無益。
經相如作文诘難,蜀父老始不敢多言。
卓王孫聞相如歸來,亟将文君送至行轅,夫妻相見,舊感新歡,不問可知。
相如遂挈文君至長安,自詣朝堂複命。
武帝大悅,慰勞有加,相如亦沾沾自喜,漸有驕色。
偏同僚從旁加忌,劾他出使時私受賂金,竟緻坐罪免官。
相如遂與文君寓居茂陵,不複歸蜀。
後來武帝又複記着,再召為郎。
偶從武帝至長楊宮射獵,武帝膂力方剛,辄親擊熊豕,馳逐野獸,相如上書谏阻,頗合上意,乃罷獵而還。
路過宜春宮,系是秦二世被弑處,相如又作賦憑吊,奏聞武帝。
武帝覽辭歎賞,因拜相如為孝文園令。
既而武帝好仙,相如又呈入一篇《大人賦》,借谀作規。
武帝見相如文,往往稱為奇才。
才人多半好色,相如前時勾動文君,全為好色起見,及文君華色漸衰,相如又有他念,欲納茂陵女為妾,嗣得文君“白頭吟”,責他薄幸,方才罷議。
未幾消渴病發,乞假家居,好多時不得入朝。
忽由長門宮遣出内侍,赍送黃金百斤,求相如代作一賦。
相如問明來使,得悉原因,免不得揮毫落墨,力疾成文。
小子有詩歎道: 富貴都從文字邀,入都獻賦姓名标。
詞人翰墨原推重,可惜長門已寂廖! 究竟相如作賦,是為何人費心,待至下回再叙。
沿途經過許多險阻,方至巴地筰關,再從筰關出發,才入夜郎國境。
夜郎國王,以竹為姓,名叫多同,向來僻處南方,世人号為南夷。
南夷部落,約有十餘,要算夜郎最大。
素與中國不通聞問,所以夜郎王坐井觀天,還道是世界以上,惟我獨尊。
後世相傳夜郎自大,便是為此。
及唐蒙入見,夜郎王多同,得睹漢官威儀,才覺相形見绌。
蒙更極口鋪張。
具說漢朝如何強盛,如何富饒,又把缯帛取置帳前,益顯得五光十色,錦繡成章。
夜郎王見所未見,聞所未聞,不由的瞠目伸舌,願聽指揮。
比南越何如?蒙乃叫他舉國内附,不失侯封,并可使多同子為縣令,由漢廷置吏為助。
多同甚喜,召集附近諸部酋,與他說明。
各部酋見漢缯帛,統是垂涎,且因漢都甚遠,料不至發兵進攻,乃皆慫恿多同,請依蒙約。
多同遂與蒙訂定約章,蒙即将缯帛分給,告别還都。
入朝複命,武帝聞報,遂特置鍵為郡,統轄南夷,複命蒙往治道路,由僰音蔔。
道直達牂牁江。
蒙再至巴蜀,調發士卒,督令治道,用着軍法部勒,不得少懈,逃亡即誅。
地方百姓,大加惶惑,遂至訛言百出,物議沸騰。
事為武帝所聞,不得不另派妥員,出去宣撫,自思司馬相如本是蜀人,應該熟悉地方情形,派令出撫,較為妥當。
乃使相如赴蜀,一面責備唐蒙,一面慰谕人民。
相如馳至蜀郡,憑着那粲花妙手,作了一篇檄文,曉谕各屬,果得地方諒解,漸息浮言。
莫謂毛錐無用。
可巧西夷各部,聞得南夷内附,多蒙賞賜,也情願仿照辦法,歸屬漢朝,當即與蜀中官吏通書,表明誠意,官吏自然奏聞。
武帝正拟派使調查,适相如由蜀還朝,正好問明原委。
相如奏對道:“西夷如邛莋音昨。
冉駹,并稱大部,地近蜀郡,容易交通,秦時嘗通道置吏,尚有遺轍。
今若規複舊制,更置郡縣。
比南夷還要較勝哩。
”武帝甚喜,即拜相如為中郎将,持節出使,令王然于壺充國呂越人為副,分乘驿車四輛,往撫西夷。
此次相如赴蜀,與前次情形不同。
前次官職尚卑,又非朝廷特派正使,所以地方官雖嘗迎送,不過照例相待,沒甚殷勤。
到了此次出使,前導後呼,擁旌旄,飾輿衛,聲威赫濯,冠冕堂皇。
一入蜀郡,太守以下,俱出郊遠迎,縣令身負弩矢,作為前驅。
道旁士女,無不歎羨,就是臨邛富翁卓王孫,亦邀同程鄭諸人,望風趨集,争獻牛酒。
相如尚高自位置,托言皇命在身,不肯輕與相見。
卓王孫等隻好懇求從吏,表示殷勤。
相如才不便卻還牛酒,特使從吏向他複報,全數收受。
卓王孫還道相如有情,竟肯賞受,自覺得叼受光榮,對着同來諸親友,喟然歎息道:“我不意司馬長卿,果有今日!”諸親友齊聲附和,盛稱文君眼光,畢竟過人。
就是卓王孫拈須自思,也悔從前目光短小,未知當筵招贅,以緻諸多唐突,不但對不住相如,并且對不住自己女兒!并非從前寡識,實是始終勢利,故先後不同。
于是順道訪女,即将文君接回臨邛。
昔日當垆,今日乘軒,也不枉一番慧眼,半世苦心。
褒中寓貶。
卓王孫複分給家财,與子相等。
紅顔有幸,因貴緻富,相如亦得為妻吐氣,安心西行。
及馳入西夷境内,也是照着唐蒙老法,把車中随帶的币物,使人赍去,分給西夷。
邛莋冉駹各部落,原是為了财帛,來求内附。
此時既得如願,當然奉表稱臣。
于是拓邊關,廣絕域,西至沫若水,南至牂牁江,鑿靈山道,架橋孫水,直達邛都。
共設一都尉,十縣令,歸蜀管轄。
規畫已畢,仍從原路回蜀。
蜀中父老,本謂相如鑿通西夷。
無甚益處。
原是無益。
經相如作文诘難,蜀父老始不敢多言。
卓王孫聞相如歸來,亟将文君送至行轅,夫妻相見,舊感新歡,不問可知。
相如遂挈文君至長安,自詣朝堂複命。
武帝大悅,慰勞有加,相如亦沾沾自喜,漸有驕色。
偏同僚從旁加忌,劾他出使時私受賂金,竟緻坐罪免官。
相如遂與文君寓居茂陵,不複歸蜀。
後來武帝又複記着,再召為郎。
偶從武帝至長楊宮射獵,武帝膂力方剛,辄親擊熊豕,馳逐野獸,相如上書谏阻,頗合上意,乃罷獵而還。
路過宜春宮,系是秦二世被弑處,相如又作賦憑吊,奏聞武帝。
武帝覽辭歎賞,因拜相如為孝文園令。
既而武帝好仙,相如又呈入一篇《大人賦》,借谀作規。
武帝見相如文,往往稱為奇才。
才人多半好色,相如前時勾動文君,全為好色起見,及文君華色漸衰,相如又有他念,欲納茂陵女為妾,嗣得文君“白頭吟”,責他薄幸,方才罷議。
未幾消渴病發,乞假家居,好多時不得入朝。
忽由長門宮遣出内侍,赍送黃金百斤,求相如代作一賦。
相如問明來使,得悉原因,免不得揮毫落墨,力疾成文。
小子有詩歎道: 富貴都從文字邀,入都獻賦姓名标。
詞人翰墨原推重,可惜長門已寂廖! 究竟相如作賦,是為何人費心,待至下回再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