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回 勸移都婁敬獻議 僞出遊韓信受擒

關燈
運該絕,忽生叛志,遂緻漢兵一到,城即陷落。

    好好一個吃飯家夥,随着刀鋒,向地上滾了一轉,寂靜無聲了。

    妙語解頤。

     未幾已是漢朝第六年,高祖還至洛陽,元旦受賀,宴集群臣,不勞細表。

    閑暇無事,想起項氏遺臣,尚有一個锺離昧,至今未獲,卻是可憂。

    乃複申令通緝,務獲到案。

    未幾有人通風報信,謂锺離昧避居下邳,由楚王韓信收留。

    高祖聞言,不覺失色,他本恐韓信為亂,屢次加防,此次又添了一個锺離昧,居信幕下,怎得不驚,乃亟派使赍诏曉谕韓信,令拿送锺離昧入都。

    昧與信同為楚人,素來相識,此時窮蹙無歸,确是投依韓信。

    信顧念舊情,權令居住,及接到高祖诏書,仍不忍将昧獻出,隻托言昧未到此,當饬吏查緝雲雲。

    使臣如言返報,高祖似信未信,總難放懷,因此潛派幹吏,馳向下邳附近,探察虛實。

    适值韓信出巡,車馬喧阗,前後護衛,不下三五千人,聲勢很是威赫。

    偵吏遂援為話柄,密奏高祖,說信已有叛意。

     高祖忙召集諸将,詢問對信方法,諸将各摩拳擦掌,躍然有聲,齊向高祖進言道:“豎子造反,但教天兵一至,便可就擒!”莽夫嫚語。

    高祖默然不答,諸将轉覺掃興,陸續退出。

    可巧陳平進見,高祖便向他問計。

    陳平料知韓信未反,隻未便替信辯護,但答稱事在緩圖,不宜欲速。

    高祖着急道:“這事如何從緩?汝總要為朕設法呢!”陳平道:“諸将所說如何?”高祖道:“都要我發兵往讨。

    ”陳平接口道:“陛下如何曉得韓信謀反?”高祖道:“已有人密書奏報,謀反屬實。

    ”平又道:“除有人上書外,有無别人知信反狀?”高祖道:“這卻未曾聞得,想尚沒人知曉。

    ”平又道:“信可曉得有人奏報否?”高祖又答言未知。

    平複問道:“陛下現有的士卒,能否勝過楚兵?”高祖搖首道:“不能!”平又道:“陛下如欲用兵,必須遣将,今諸将中有能及韓信否?”高祖又連稱不及。

    平接說道:“兵不能勝楚,将又不及信,若突然起兵往擊,激成戰事,恐信不反亦反了。

    臣以為陛下此舉,未必萬全。

    ”高祖皺眉道:“這卻如何是好?”平躊躇多時,才進陳一策道:“古時天子巡狩,必大會諸侯。

    臣聞南方有雲夢澤,向稱形勝,陛下但雲出遊雲夢,遍召諸侯,會集陳地,陳與楚西境相接,韓信既為楚王,且聞陛下無事出遊,定然前來谒見,趁他谒見的時候,隻需一二武夫,便好将信拿下,這豈不是唾手可得麼?”相傳陳平此策,為六出奇計之一,計非不奇,可惜尚詐!高祖大喜道:“妙計!妙計!”當下遣使四出,先向各國傳诏,謂将南遊雲夢,令諸侯會集陳地,諸侯王怎知有詐?一律應命。

     惟韓信得了使命,不免動疑,他被高祖兩奪兵符,已曉得高祖多詐,格外留心。

    既知預防,何必收留锺離昧,又何必陳兵出巡。

    此次駕遊雲夢,令諸侯會集陳地,更覺得莫名其妙。

    惟陳楚地界毗連,應該先去迎谒,但又恐有不測情事,意外惹禍,因此遲疑莫決。

    将佐等見他納悶,意欲代為解憂,因貿然進言道:“大王并無過失,足招主忌,惟收留锺離昧一人,不免違命,今若斬昧首級,持谒主上,主上必喜,還有何憂!”信聽了此言,很覺有理,便延入锺離昧,模模糊糊的說了數語,昧聽他言中寓意,且面目上含有怒容,不似從前相待,因即出言探試道:“公莫非慮昧在此,得罪漢帝麼?”信略略點首,昧又道:“漢所以不來攻楚,還恐昧與公相連,同心抗拒;若執昧獻漢,昧今日死,公亦明日亡了!”一面說,一面瞧着信面,仍然如故。

    乃起座罵信道:“公系反複小人,我不合誤投至此!”說着,即拔劍自殺。

    信見昧已刎死,樂得割下首級,帶了從騎數人,徑至陳地,谒候高祖。

     高祖既派出使臣,不待返報,便自洛陽啟行,直抵陳地。

    韓信已守候多時,一見禦跸前來,便伏谒道旁,呈上锺離昧首級。

    但聽高祖厲聲道:“快與我拿下韓信!”話未說完,已有武士走近信旁,把信反綁起來。

    信不禁驚歎道:“果如人言,狡兔死,走狗烹,高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天下已定,我固當烹。

    ”高祖聽着,嗔目語信道:“有人告汝謀反,所以拘汝。

    ”信也不多辯,任他縛置後車。

    高祖已得逞計,還要會集甚麼諸侯,遂複頒诏四方,托詞韓信謀叛,無暇往遊雲夢,各諸侯王不必來會。

    此诏一傳,即帶着韓信,仍由原路馳回洛陽。

    小子曾記得古詩雲: 築壇拜将成何濟?破楚封王事已虛, 堪歎韓侯知識淺,何如範蠡五湖居! 究竟韓信如何發落,容待下回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