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回 夜探琅琊山
關燈
小
中
大
師傳下的絕技“一指神錘”已到了可以制敵的火候。
練完了“維摩大乘心訣”,又趕緊練“上清靈寶心法”。
由于功底深厚,習練“上清靈寶心法”時,進境頗為神速,已到了可以使用的地步。
與此同時,謝飛燕在鄰室也在習練“上清靈寶心法”。
這是光燦從颍州出來時,就悄悄地把秘籍塞了給她。
她不明何物,還以為光燦寫什麼給她,臉還紅了好大一陣子,待到晚間獨自一人時翻出來看,不禁又驚又喜又感激。
她的悟性本就極高,加之“無相神功”已經有了相當根底,習練起來進境也十分神速,再有幾日,也可随心運用了。
第二日無事,各人在房中靜坐練功。
傍晚,五人從旅店出來。
琅琊山在城西南方向,離城大約十裡,五人并不急着上山,緩步而行。
到達山麓,天已全黑。
時值十月初三,天氣寒冷,路上早無行人。
五人施展輕功,不多時便到了“開化律寺”,又稱琅琊寺的山門前。
山門上有“琅琊勝境”四個大字。
大雄寶殿燭火輝煌,衆僧在做晚課,誦經聲莊嚴清越,令人肅然起敬。
匡信德道:“阿彌陀佛,這寺院僧人虔誠禮佛,大約不會是行兇作惡之人,還是到隐僻處找找看吧。
” 王永福道:“此處有道能往别處,到山頂看看如何?” 匡信德道:“此山不高,我們就從寺後走一程,瞧瞧有無可疑之處。
” 五人于是繞向寺後,覓路直朝峰頂奔去。
琅琊山山景清幽,林深葉茂,摩崖碑牌比比皆是,均為唐代以來文人墨客所題。
五人無心探訪勝迹,一心尋找可疑之處。
一個時辰之後,已繞行了不少地方,俱都杳無人蹤,不免令人洩氣。
此刻,五人在一絕壁之處停下,因為他們聽到崖下似有人聲。
最先聽到的是匡老和光燦,他倆一停下腳步,其餘三人也跟着站下,都聽到了類似人的呻吟聲。
呻吟聲就在崖下,斷斷續續,似有似無。
光燦小聲道:“我先下去看看。
” 匡老悄聲回答: “隻怕太深,不好下去,找找路看。
” 然而這裡是絕壁,哪有路可通? 光燦走到崖邊,運起神功,雙目往下看,崖壁上有些灌木,東長一簇,西長一簇。
有了灌木,何愁下不去?他瞧準了一處,正待往下躍。
飛燕一把拉住了他,道: “慢,這樣下去太危險,把金龍劍帶上吧。
” 光燦笑道:“我都忘了有這個寶貝了,有了它,下去何難!” 他接過短劍,把刀鞘系在腰上,抽出短劍,也不打聲招呼,輕輕一躍,如一隻大雕,眨眼間落在一蓬灌木上,離崖頂不到三丈。
下一個落腳處至少還有二三丈之遙。
他輕輕一躍,然後提氣運功,雙腳一蹬,右手劍猛刺石崖,劍身直沒崖石,隻剩劍把露在壁外。
他一隻手緊緊握住劍把,再往下看,落腳處隻有三丈了。
他左手在壁上摸到凹處,運功于指,右手運功一拔,拔出金龍短劍,左手一松,人又落了下去,到落腳處一把抓住灌木,穩住身軀。
再往下看去,離崖底隻有七八尺,索性寶劍回鞘,兩臂一張,直落崖底。
呻吟聲停了,他隻好站在原地不動。
這崖底是一道峽谷,周圍并無樹木,全是光秃秃的石壁和巨石。
他默運神功,又聽到了一絲呻吟聲。
這聲音來自峽谷深處,發出呻吟聲的人,似已經油枯燈滅。
他連忙往峽谷裡走去,走不到兩丈,已到山崖下,隻見左邊是一片亂石堆,聲音就來自這裡。
他析目看去,亂石堆嶙峋嵯峨,沒見人影,隻能到亂石堆中去搜尋。
走不了幾步,就見一塊巨石下躺着一條黑糊糊的人影,便急忙走了過去。
那人仰面躺着,依稀瞧得出是個老人。
光燦雙目曾練過夜視,運起神功,便将老人的面貌瞧得清清楚楚。
這一瞧,不禁吃了一驚。
此人不是别人,正是鬥方三老之一的老大趙子斌。
他伸手往鼻息處一探,還有一絲氣出處。
他心想,這鬥方三老不是上了當,捉住謝飛燕後,并未得到“上清靈寶心法”嗎?怎麼不在鬥方山,跑到這裡來了,又是何人傷了他,傷得如此之重呢? 心裡想着,一隻手已按到趙子斌的氣海穴上,剛要施救,又一想,這三老介于正邪之間,光憑上次捉拿飛燕,把她懸挂于絕壁之上的惡行來說,就不該再救他。
再一想,先讓他緩過氣來,問明了情況,該救不該再作定奪。
于是,他施起維摩大乘内功,一股雄渾的真元緩緩進入趙子斌的體内,将他從瀕危中救了過來。
趙子斌哼了一聲,呼吸順暢起來。
“
練完了“維摩大乘心訣”,又趕緊練“上清靈寶心法”。
由于功底深厚,習練“上清靈寶心法”時,進境頗為神速,已到了可以使用的地步。
與此同時,謝飛燕在鄰室也在習練“上清靈寶心法”。
這是光燦從颍州出來時,就悄悄地把秘籍塞了給她。
她不明何物,還以為光燦寫什麼給她,臉還紅了好大一陣子,待到晚間獨自一人時翻出來看,不禁又驚又喜又感激。
她的悟性本就極高,加之“無相神功”已經有了相當根底,習練起來進境也十分神速,再有幾日,也可随心運用了。
第二日無事,各人在房中靜坐練功。
傍晚,五人從旅店出來。
琅琊山在城西南方向,離城大約十裡,五人并不急着上山,緩步而行。
到達山麓,天已全黑。
時值十月初三,天氣寒冷,路上早無行人。
五人施展輕功,不多時便到了“開化律寺”,又稱琅琊寺的山門前。
山門上有“琅琊勝境”四個大字。
大雄寶殿燭火輝煌,衆僧在做晚課,誦經聲莊嚴清越,令人肅然起敬。
匡信德道:“阿彌陀佛,這寺院僧人虔誠禮佛,大約不會是行兇作惡之人,還是到隐僻處找找看吧。
” 王永福道:“此處有道能往别處,到山頂看看如何?” 匡信德道:“此山不高,我們就從寺後走一程,瞧瞧有無可疑之處。
” 五人于是繞向寺後,覓路直朝峰頂奔去。
琅琊山山景清幽,林深葉茂,摩崖碑牌比比皆是,均為唐代以來文人墨客所題。
五人無心探訪勝迹,一心尋找可疑之處。
一個時辰之後,已繞行了不少地方,俱都杳無人蹤,不免令人洩氣。
此刻,五人在一絕壁之處停下,因為他們聽到崖下似有人聲。
最先聽到的是匡老和光燦,他倆一停下腳步,其餘三人也跟着站下,都聽到了類似人的呻吟聲。
呻吟聲就在崖下,斷斷續續,似有似無。
光燦小聲道:“我先下去看看。
” 匡老悄聲回答: “隻怕太深,不好下去,找找路看。
” 然而這裡是絕壁,哪有路可通? 光燦走到崖邊,運起神功,雙目往下看,崖壁上有些灌木,東長一簇,西長一簇。
有了灌木,何愁下不去?他瞧準了一處,正待往下躍。
飛燕一把拉住了他,道: “慢,這樣下去太危險,把金龍劍帶上吧。
” 光燦笑道:“我都忘了有這個寶貝了,有了它,下去何難!” 他接過短劍,把刀鞘系在腰上,抽出短劍,也不打聲招呼,輕輕一躍,如一隻大雕,眨眼間落在一蓬灌木上,離崖頂不到三丈。
下一個落腳處至少還有二三丈之遙。
他輕輕一躍,然後提氣運功,雙腳一蹬,右手劍猛刺石崖,劍身直沒崖石,隻剩劍把露在壁外。
他一隻手緊緊握住劍把,再往下看,落腳處隻有三丈了。
他左手在壁上摸到凹處,運功于指,右手運功一拔,拔出金龍短劍,左手一松,人又落了下去,到落腳處一把抓住灌木,穩住身軀。
再往下看去,離崖底隻有七八尺,索性寶劍回鞘,兩臂一張,直落崖底。
呻吟聲停了,他隻好站在原地不動。
這崖底是一道峽谷,周圍并無樹木,全是光秃秃的石壁和巨石。
他默運神功,又聽到了一絲呻吟聲。
這聲音來自峽谷深處,發出呻吟聲的人,似已經油枯燈滅。
他連忙往峽谷裡走去,走不到兩丈,已到山崖下,隻見左邊是一片亂石堆,聲音就來自這裡。
他析目看去,亂石堆嶙峋嵯峨,沒見人影,隻能到亂石堆中去搜尋。
走不了幾步,就見一塊巨石下躺着一條黑糊糊的人影,便急忙走了過去。
那人仰面躺着,依稀瞧得出是個老人。
光燦雙目曾練過夜視,運起神功,便将老人的面貌瞧得清清楚楚。
這一瞧,不禁吃了一驚。
此人不是别人,正是鬥方三老之一的老大趙子斌。
他伸手往鼻息處一探,還有一絲氣出處。
他心想,這鬥方三老不是上了當,捉住謝飛燕後,并未得到“上清靈寶心法”嗎?怎麼不在鬥方山,跑到這裡來了,又是何人傷了他,傷得如此之重呢? 心裡想着,一隻手已按到趙子斌的氣海穴上,剛要施救,又一想,這三老介于正邪之間,光憑上次捉拿飛燕,把她懸挂于絕壁之上的惡行來說,就不該再救他。
再一想,先讓他緩過氣來,問明了情況,該救不該再作定奪。
于是,他施起維摩大乘内功,一股雄渾的真元緩緩進入趙子斌的體内,将他從瀕危中救了過來。
趙子斌哼了一聲,呼吸順暢起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