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關燈
小
中
大
她一樣也記不得,六年後的現在亦然。
“怎麼會這麼巧!”他不相信。
她做了個無奈的表情。
該怎麼告訴他,她自己也不明所以? “人家說的,雙胞胎的聯系。
”這也是爸爸告訴她的……她和思煙從小就常有同樣的想法、同樣的遭遇,即使身在兩地也一樣。
外人總是難以想象,甚至,連她自己也是。
“怎麼會這麼巧!”他低喃着,還是無法接受。
“信不信由你。
” 她清澄的眼光是如此坦然無畏…… 看着她,唐豫漸漸冷靜下來。
如果她是思煙,絕不可能如此平靜自持地編出這麼一套謊言來欺騙他,是不是?何況,沒這個必要。
他松開手,讓她退後幾個大步,看着她額前的發重新流洩下來,覆住傷疤。
頓時,她又變回易安了。
他試圖掩住心頭乍起的失落。
“如、如果沒事,我……我得去工作了。
”說着,她驚魂未定地轉身跑步回到茶坊。
*** 她果然與思煙大不相同…… 看着孫易安在人群間穿梭、閑談,笑容可掬的态度親切怡人,有時則顯得稚氣未脫,他更加厭煩起來。
思煙不會這麼做的。
她一向喜愛清淨不染塵的生活方式。
原本,他其實可以二話不說地離開,不過,不知為什麼,他就是走了回來。
一回到茶坊,楊緒宇和俞绮華便拉他在角落坐下,開始劈哩啪啦談着公司目前的處境,說來說去,不離什麼創業維艱、守城不易之類的。
事實上,他們叨叨絮絮念的他壓根沒聽進,雷達般的眼神始終追逐着孫易安穿梭來去的身影。
“她真的跟思煙是雙胞胎?”對于這一點,他始終無法實信。
“不然,你有更好的解釋嗎?”俞绮華淡淡地回他。
“那她二十七歲了……”他喃喃着。
可是……未施脂粉的她看起來那麼純淨、稚氣,甚至比當年的思煙還年輕,他沒辦法相信。
時近中午,茶坊裡原本寥寥無幾的人影突然多了起來。
唐豫注意到她與客人交談的時間多過于煮茶、做生意,好像這些人是來陪伴她的。
然而更多數的時間,她就安安靜靜的待在工作台前,手中不離那些幹燥的花花草草,或是顔色缤紛的布料。
他發現不論忙碌與否,她對每個人的态度同樣溫暖可親。
别人這麼做可能顯得矯情俗氣,然而同樣的噓寒問暖由她做來,卻是再自然不過。
幾次,俞绮華和楊緒宇看易安進進出出的忙碌樣,像是心有靈犀似地同時起身想幫忙,不過,都被她回絕了。
“你們忙你們的,我忙我的。
”她是這麼說的。
不知怎的,有唐豫在一旁,她顯得拘謹許多。
話才說完,又有客人進門,她便去招待了。
看她煮水、泡茶的動作是一種享受。
娴熟優雅,偶有不順,也顯得自然——她顯然樂在其中。
若非定神細看,絕不會發現細密的汗珠在她的額前閃亮…… “同樣的動作她做了幾千、幾萬次,才能到今天這樣熟練的地步。
”俞绮華幽幽弊釋道。
“怎麼說?”唐豫的語氣淡然,似是不怎麼在乎答案。
“她手上的關節、肌肉和肌腱都傷得很嚴重。
你可能不相信,一年多以前,她還夠資格領殘障手冊……” 唐豫的厲眼轉向俞绮華……他有興趣聽了。
“她的命算是被閻羅王從鬼門關丢回來的。
她再睜開眼睛,真正算意識清醒,能與人交談時,距離車禍已經過了三個月。
醒來後,她又住了一年半的醫院,接受大大小小幾十次的手術,縫合、植皮、整容、複建……剛出院時,她連轉鎖、開瓦斯、拿剪刀這類的動作都做不來。
是她父親逼着她一次一次地練習,像上學校一樣,每天排了課程進度表,從學寫字、燒開水這樣簡單的日常動作學起……” 孫德範是個嚴厲的老師。
當時為骨癌所苦的他知道自己時日不多,隻焦急地希望女兒能盡早擁有獨立生活的能力,他才能死得無憾。
繳清龐大的醫藥費後,他将僅剩的積蓄用來開這家茶坊,就是希望女兒将來能自食其力。
隻是,孫易安雖有心學,但車禍後的她反應遲緩許多,學習起來吃力,卻事倍功半。
一年半前,俞绮華來到台南,發現的便是這樣一對父女——一個積勞、積郁、積忿成疾的父親;一個茫然、挫折,動辄哭泣流淚的女兒。
三個月後,孫德範在憂慮中極不瞑目地過世,把什麼都沒學好的孫易安托付給她。
然而,或許是受到父親死亡的刺激,孫易安突然警醒于自己的無依。
一時間,她像是開竅了,讀着父親留給她的筆記,從頭自力認真地學習各項技能,并且廣泛地閱讀,吸取各類知識,遇到困難便求教于俞绮華。
一年多的努力,除了告慰父親之外,更為了彌補幾年來與外界隔絕的空白。
“别看她快快樂樂、悠悠閑閑的,那隻是表面。
即使是平常的聊天,她也是認真的;不管做什麼,盡管别人不當回事,她也毫不馬虎,做起來比所有人都用心。
這一年來她邊看邊學邊做,才有了這樣長足的進步。
” 旁人可以不在乎她、不理會她、視她為
“怎麼會這麼巧!”他不相信。
她做了個無奈的表情。
該怎麼告訴他,她自己也不明所以? “人家說的,雙胞胎的聯系。
”這也是爸爸告訴她的……她和思煙從小就常有同樣的想法、同樣的遭遇,即使身在兩地也一樣。
外人總是難以想象,甚至,連她自己也是。
“怎麼會這麼巧!”他低喃着,還是無法接受。
“信不信由你。
” 她清澄的眼光是如此坦然無畏…… 看着她,唐豫漸漸冷靜下來。
如果她是思煙,絕不可能如此平靜自持地編出這麼一套謊言來欺騙他,是不是?何況,沒這個必要。
他松開手,讓她退後幾個大步,看着她額前的發重新流洩下來,覆住傷疤。
頓時,她又變回易安了。
他試圖掩住心頭乍起的失落。
“如、如果沒事,我……我得去工作了。
”說着,她驚魂未定地轉身跑步回到茶坊。
*** 她果然與思煙大不相同…… 看着孫易安在人群間穿梭、閑談,笑容可掬的态度親切怡人,有時則顯得稚氣未脫,他更加厭煩起來。
思煙不會這麼做的。
她一向喜愛清淨不染塵的生活方式。
原本,他其實可以二話不說地離開,不過,不知為什麼,他就是走了回來。
一回到茶坊,楊緒宇和俞绮華便拉他在角落坐下,開始劈哩啪啦談着公司目前的處境,說來說去,不離什麼創業維艱、守城不易之類的。
事實上,他們叨叨絮絮念的他壓根沒聽進,雷達般的眼神始終追逐着孫易安穿梭來去的身影。
“她真的跟思煙是雙胞胎?”對于這一點,他始終無法實信。
“不然,你有更好的解釋嗎?”俞绮華淡淡地回他。
“那她二十七歲了……”他喃喃着。
可是……未施脂粉的她看起來那麼純淨、稚氣,甚至比當年的思煙還年輕,他沒辦法相信。
時近中午,茶坊裡原本寥寥無幾的人影突然多了起來。
唐豫注意到她與客人交談的時間多過于煮茶、做生意,好像這些人是來陪伴她的。
然而更多數的時間,她就安安靜靜的待在工作台前,手中不離那些幹燥的花花草草,或是顔色缤紛的布料。
他發現不論忙碌與否,她對每個人的态度同樣溫暖可親。
别人這麼做可能顯得矯情俗氣,然而同樣的噓寒問暖由她做來,卻是再自然不過。
幾次,俞绮華和楊緒宇看易安進進出出的忙碌樣,像是心有靈犀似地同時起身想幫忙,不過,都被她回絕了。
“你們忙你們的,我忙我的。
”她是這麼說的。
不知怎的,有唐豫在一旁,她顯得拘謹許多。
話才說完,又有客人進門,她便去招待了。
看她煮水、泡茶的動作是一種享受。
娴熟優雅,偶有不順,也顯得自然——她顯然樂在其中。
若非定神細看,絕不會發現細密的汗珠在她的額前閃亮…… “同樣的動作她做了幾千、幾萬次,才能到今天這樣熟練的地步。
”俞绮華幽幽弊釋道。
“怎麼說?”唐豫的語氣淡然,似是不怎麼在乎答案。
“她手上的關節、肌肉和肌腱都傷得很嚴重。
你可能不相信,一年多以前,她還夠資格領殘障手冊……” 唐豫的厲眼轉向俞绮華……他有興趣聽了。
“她的命算是被閻羅王從鬼門關丢回來的。
她再睜開眼睛,真正算意識清醒,能與人交談時,距離車禍已經過了三個月。
醒來後,她又住了一年半的醫院,接受大大小小幾十次的手術,縫合、植皮、整容、複建……剛出院時,她連轉鎖、開瓦斯、拿剪刀這類的動作都做不來。
是她父親逼着她一次一次地練習,像上學校一樣,每天排了課程進度表,從學寫字、燒開水這樣簡單的日常動作學起……” 孫德範是個嚴厲的老師。
當時為骨癌所苦的他知道自己時日不多,隻焦急地希望女兒能盡早擁有獨立生活的能力,他才能死得無憾。
繳清龐大的醫藥費後,他将僅剩的積蓄用來開這家茶坊,就是希望女兒将來能自食其力。
隻是,孫易安雖有心學,但車禍後的她反應遲緩許多,學習起來吃力,卻事倍功半。
一年半前,俞绮華來到台南,發現的便是這樣一對父女——一個積勞、積郁、積忿成疾的父親;一個茫然、挫折,動辄哭泣流淚的女兒。
三個月後,孫德範在憂慮中極不瞑目地過世,把什麼都沒學好的孫易安托付給她。
然而,或許是受到父親死亡的刺激,孫易安突然警醒于自己的無依。
一時間,她像是開竅了,讀着父親留給她的筆記,從頭自力認真地學習各項技能,并且廣泛地閱讀,吸取各類知識,遇到困難便求教于俞绮華。
一年多的努力,除了告慰父親之外,更為了彌補幾年來與外界隔絕的空白。
“别看她快快樂樂、悠悠閑閑的,那隻是表面。
即使是平常的聊天,她也是認真的;不管做什麼,盡管别人不當回事,她也毫不馬虎,做起來比所有人都用心。
這一年來她邊看邊學邊做,才有了這樣長足的進步。
” 旁人可以不在乎她、不理會她、視她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