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關燈
小
中
大
憑的是胸蘊,運籌帷幄,決勝千裡,若讓他赴馳疆場,馬上殺敵,他照樣不行,而且這關系一宗運,一宗數,若無劉玄德三顧,若不是諸葛武侯那一點頭,卧龍先生至今也不過默默無聞一村夫而已。
” 傅青主倏然而笑,道:“賢侄大概是指當初南宮大哥勸我出仕,我沒答應這件事。
” 李德威道:“侄兒不敢,隻是您不該把自己的胸蘊永遠讓它藏在胸中。
” 傅青主皺眉一歎道:“賢侄不知道,當初我所以推辭不就,實在是因為老人家在堂,至于如今……朝廷奸宦成黨,權臣專橫,哪有我插足的地方,要不是這些奸宦權臣,朝廷那些高明我十倍不止的賢才,早就一展所長,安邦定國了。
” 李德威情知傅青主說的确也是實情實話。
自古以來忠奸不兩立,所謂正邪自占如冰炭,水火山來不相容,奸揚忠抑,權奸出,賢道隐,倒也不是那些賢能逃避現實,明哲保身,而是廟堂之上根本沒他們立足的餘地,眼中釘,背上芒,遲早非被排擠下去不可。
李德威暗暗一陣痛心,沒有說話。
隻聽博青主歎道:“南宮大哥這麼大年紀了,當年功成身退,正該是奇迹山林,享享清福的時候,誰知道到如今又要為國為民辛勞,但不知朝廷那些文武都是幹什麼的,養兵千日,用于一時,到頭來還要求助于一個功成身退,在野多年的人,豈不該羞煞愧煞。
” 李德威道:“老人家雖然寄迹山林多年,卻未曾一日忘卻國事。
” 傅青主道:“唉,南宮大哥那付心腸可比我這付心腸熱多了,功成,榮華富貴不要,身退,卻始終又為國事憂,唉,我真不知該怎麼說才好,大明朝要是多幾個像南宮大哥這樣的人,試問哪一個還敢觊觎我大好河山?” 李德威沒說話。
傅青主話鋒忽轉,道:“對了,南宮大哥在京裡,賢侄怎麼跑到‘太原’來了?” 李德威當即又把他在“陝西”輔楊督帥的經過說了一遍。
靜聽之餘傅青主難免也是一陣憤慨悲痛,等李德威把話說完,他悲憤之情形之于色: “李自成作孽多端,必遭天譴,禍國殃民,萬死難贖,賢侄,我是個百無一用,手難縛雞的書生,有殺賊之心,無除賊之力,我這裡有藏寶圖一紙,賢侄拿去獻與朝廷,覓得藏寶為軍饷也好,救哭黎也好,總算是我這個人明朝的子民盡了一點心意。
” 探懷摸出一小卷羊皮遞了過去,道:“幸虧他們沒搜我的身,要不然這張藏寶圖就落在他們手裡了,真要那樣的話,我的罪孽就大了。
” 李穗威出雙手恭恭敬敬地接了過去,道:“侄兒代朝廷以及億萬災黎謝謝傅叔,‘晉祠’已近在眼前,侄兒不敢多事耽誤就不重去了……” 傅青主微一點頭,道:“也好,正事要緊,不可耽誤,賢侄就别重去了!” 李德威道:“侄兒在這兒看着傅叔見着霜妹妹後再走。
” 傅青主道:“怎麼,賢侄還不放心麼?既然這樣何不送我到‘晉祠’門口。
” 李德威一想也對,當即說道:“侄兒遵命。
” 于是兩個人,又往前走去。
到了晉祠門口,傅青主立即揚聲叫道:“硯霜,爹來了。
” 隻聽“晉祠”裡傳出傅硯霜一聲喜呼:“爹。
” 傅青主笑道:“賢侄可以放心了吧。
” 李德威一躬身,道:“侄兒告辭,您保重,傅嬸兒面前請代為緻意。
” 騰身電射而去。
他身形剛消逝在夜色裡,“晉祠”門口掠出來了傅硯霜,她“咦”地一聲道:“李大哥呢?” 傅青主道:“走了,他還有正事不能多耽擱,我讓他走了。
” 傅硯霜猛然跺廠腳,道:“李大哥真是……” 傅青主伸手拍了拍她道:“硯霜,不急在這時候,以後還有機會的,走吧,進去吧,怪黑的,别讓你娘一個人在裡頭。
” 推着傅硯霜進了“晉祠”! 李德威所以不進“晉祠”,走得匆忙,一方面是心急刃賊,另一方面他也是怕見傅硯霜。
那倒不是怕惹上兒女情債,傅硯霜還隻是個小姑娘,隻因為他一見博硯霜就會想起楊敏慧跟祖天香。
他心急刃賊,可是世間事往往是欲速則不達的。
他往回走,剛到“狄村”外,忽然有所驚覺地停了步。
就在他剛有所驚覺停了步的同時,一聲冷笑從村口那-片暗影中傳了過來:“瞧不出他還挺機警的。
” 暗影中人影閃動,并着肩走出四個佩長劍的黃衣人來,步履穩健,态度從容,各有一雙逼人的銳利眼神,李德威一看就知道是李自成左右的劍術好手。
在四個佩劍黃衣人從村口現身的同時,李德威突然聽見身後左右兩個方向響起了一陣極其輕微的衣袂飄風聲。
他馬上明白他已陷入了包圍,照輕功身法判斷,身後包抄掩近的必也是李自成左右的黃衣劍士。
他沒回頭看,稍微有點扛湖曆練的人,絕不會在強敵當面的時候分神他顧的,尤其是面對這四個劍術中的一流好手。
李友身邊的劍士他領教過,身手在一二流之間,不能給人多大的威脅,可是他明白,李自成身邊的劍士就絕然不同于李友身邊的劍士了,這是必然的道理。
事實上他也看得出,跟前這四個黃衣劍士,别的不看,單看那穩健的步履跟從容的态度,就可知道無論修為、火候,都要比李友身邊的劍土高出多多。
他這裡心念轉動,凝功戒備,身前四名黃衣劍士已走到丈餘處一起停了步,四個人立即分圍成弧狀面對着他。
隻聽那左面第二個黃衣劍士道:“你就是李德威,是不是?” 李德威道:“不錯,你們認得我?” 那黃衣劍士倏然一笑道:“我們派在‘狄村’十三個人,你隻殺了十二個。
” 李德威馬上想起那被他一指點在喉結上閉過氣去,昏倒在那戶民家裡的瘦高黃衣人。
那黃衣劍士話鋒微頓之後.接着說道:“在‘長安’刺殺李将軍的是你?” 李德威道:“不錯,李友他死有餘辜。
” 那黃衣劍士道:“剛才在‘狄村’救走傅青主的也是你?” 李德威道:“不錯,風骨嶙峋的忠義之士也該救。
” 那黃衣劍士道:“闖王知道了之後,十分震怒!” 李德威道:“因為我殺了李友?” 那黃衣劍土道:“李将軍英勇善戰,萬夫莫敵,是闖王麾下一員勇将,也是闖王一條臂膀。
” 李德威淡然一笑道:“死了-個李友李自成他就受不了,他可知道楊督帥朝廷柱石,國之幹城,天下百姓家破人亡,妻離子散,他可看見那遍野災黎,震天的哭聲?” 那黃衣劍士道:“闖王是為了救黎民百姓,朝廷昏庸軟弱……” 李德威道:“你把我當成了什麼人。
” 那黃衣劍士臉色變了一變,道:“朝廷昏庸軟弱,朝中奸分成行,外招‘滿洲’壓境,内使民不聊生,天怒人怨,民心背離,朱明當滅,李順當興……” 李德威道:“趁火打劫,禍國殃民。
” 那黃衣劍士雙眉一揚,道:“我們一再容你……” 李德威道:“你們不必對我這麼客氣,正邪自古同冰炭,水火由來難相容,我容不了他,他也容不了我。
” “不然,”那黃衣劍士道:“闖王求才若渴,禮賢下士……” 李德威道:“我卻羞與賊寇為伍。
” 那黃衣劍土道:“若是你旨棄暗投明,效命闖王,闖王不咎既往。
” 李德威倏然一笑道:“承他看得起,我幼讀聖賢之書,頗知春秋大義。
” 那黃衣劍士道:“識時務者為俊傑.知進退者才是高人,良禽擇木而栖,良臣擇主而事……” 李德威道:“這麼說,你們一個個都是識時務的俊傑,知進退的高人了。
” 那黃衣劍土道:“大丈夫生當于世,哪能困于江湖一隅,理當乘風雲直上,在那風雲際會的九天之上轟轟烈烈大于一場!” 李德威道:“承教了,我也有此心,奈何我不敢仿那不忠不孝,不仁不義,萬民目指,神人共憤的亂臣賊子,活着羞愧不安,死後也要打人阿鼻地獄。
” 那黃衣劍士道:“李德威,你錯了,何謂不忠不孝,不仁不義,時勢造英雄,眼下朝廷昏庸,軟弱,戰事頻仍,民不聊生,群雄井起,逐進中原,闖王揮正義之師,順天應人……” 李德威道:“我或許錯了,這億萬災黎難道也錯了麼,你們亂殺劫掠無所不為,所到之處,血腥遍地,哭聲震天,難道這就是正義之師,難道這就叫順天應人?” 那黃衣劍土臉色變了變,道:“這……刀兵之下,傷亡自所難免……” “誠然,”李德威道:“可是我要問-問,你們的人會曾掠奪民财,曾否殺害百姓,曾否奸淫婦女?” 那黃衣劍
” 傅青主倏然而笑,道:“賢侄大概是指當初南宮大哥勸我出仕,我沒答應這件事。
” 李德威道:“侄兒不敢,隻是您不該把自己的胸蘊永遠讓它藏在胸中。
” 傅青主皺眉一歎道:“賢侄不知道,當初我所以推辭不就,實在是因為老人家在堂,至于如今……朝廷奸宦成黨,權臣專橫,哪有我插足的地方,要不是這些奸宦權臣,朝廷那些高明我十倍不止的賢才,早就一展所長,安邦定國了。
” 李德威情知傅青主說的确也是實情實話。
自古以來忠奸不兩立,所謂正邪自占如冰炭,水火山來不相容,奸揚忠抑,權奸出,賢道隐,倒也不是那些賢能逃避現實,明哲保身,而是廟堂之上根本沒他們立足的餘地,眼中釘,背上芒,遲早非被排擠下去不可。
李德威暗暗一陣痛心,沒有說話。
隻聽博青主歎道:“南宮大哥這麼大年紀了,當年功成身退,正該是奇迹山林,享享清福的時候,誰知道到如今又要為國為民辛勞,但不知朝廷那些文武都是幹什麼的,養兵千日,用于一時,到頭來還要求助于一個功成身退,在野多年的人,豈不該羞煞愧煞。
” 李德威道:“老人家雖然寄迹山林多年,卻未曾一日忘卻國事。
” 傅青主道:“唉,南宮大哥那付心腸可比我這付心腸熱多了,功成,榮華富貴不要,身退,卻始終又為國事憂,唉,我真不知該怎麼說才好,大明朝要是多幾個像南宮大哥這樣的人,試問哪一個還敢觊觎我大好河山?” 李德威沒說話。
傅青主話鋒忽轉,道:“對了,南宮大哥在京裡,賢侄怎麼跑到‘太原’來了?” 李德威當即又把他在“陝西”輔楊督帥的經過說了一遍。
靜聽之餘傅青主難免也是一陣憤慨悲痛,等李德威把話說完,他悲憤之情形之于色: “李自成作孽多端,必遭天譴,禍國殃民,萬死難贖,賢侄,我是個百無一用,手難縛雞的書生,有殺賊之心,無除賊之力,我這裡有藏寶圖一紙,賢侄拿去獻與朝廷,覓得藏寶為軍饷也好,救哭黎也好,總算是我這個人明朝的子民盡了一點心意。
” 探懷摸出一小卷羊皮遞了過去,道:“幸虧他們沒搜我的身,要不然這張藏寶圖就落在他們手裡了,真要那樣的話,我的罪孽就大了。
” 李穗威出雙手恭恭敬敬地接了過去,道:“侄兒代朝廷以及億萬災黎謝謝傅叔,‘晉祠’已近在眼前,侄兒不敢多事耽誤就不重去了……” 傅青主微一點頭,道:“也好,正事要緊,不可耽誤,賢侄就别重去了!” 李德威道:“侄兒在這兒看着傅叔見着霜妹妹後再走。
” 傅青主道:“怎麼,賢侄還不放心麼?既然這樣何不送我到‘晉祠’門口。
” 李德威一想也對,當即說道:“侄兒遵命。
” 于是兩個人,又往前走去。
到了晉祠門口,傅青主立即揚聲叫道:“硯霜,爹來了。
” 隻聽“晉祠”裡傳出傅硯霜一聲喜呼:“爹。
” 傅青主笑道:“賢侄可以放心了吧。
” 李德威一躬身,道:“侄兒告辭,您保重,傅嬸兒面前請代為緻意。
” 騰身電射而去。
他身形剛消逝在夜色裡,“晉祠”門口掠出來了傅硯霜,她“咦”地一聲道:“李大哥呢?” 傅青主道:“走了,他還有正事不能多耽擱,我讓他走了。
” 傅硯霜猛然跺廠腳,道:“李大哥真是……” 傅青主伸手拍了拍她道:“硯霜,不急在這時候,以後還有機會的,走吧,進去吧,怪黑的,别讓你娘一個人在裡頭。
” 推着傅硯霜進了“晉祠”! 李德威所以不進“晉祠”,走得匆忙,一方面是心急刃賊,另一方面他也是怕見傅硯霜。
那倒不是怕惹上兒女情債,傅硯霜還隻是個小姑娘,隻因為他一見博硯霜就會想起楊敏慧跟祖天香。
他心急刃賊,可是世間事往往是欲速則不達的。
他往回走,剛到“狄村”外,忽然有所驚覺地停了步。
就在他剛有所驚覺停了步的同時,一聲冷笑從村口那-片暗影中傳了過來:“瞧不出他還挺機警的。
” 暗影中人影閃動,并着肩走出四個佩長劍的黃衣人來,步履穩健,态度從容,各有一雙逼人的銳利眼神,李德威一看就知道是李自成左右的劍術好手。
在四個佩劍黃衣人從村口現身的同時,李德威突然聽見身後左右兩個方向響起了一陣極其輕微的衣袂飄風聲。
他馬上明白他已陷入了包圍,照輕功身法判斷,身後包抄掩近的必也是李自成左右的黃衣劍士。
他沒回頭看,稍微有點扛湖曆練的人,絕不會在強敵當面的時候分神他顧的,尤其是面對這四個劍術中的一流好手。
李友身邊的劍士他領教過,身手在一二流之間,不能給人多大的威脅,可是他明白,李自成身邊的劍士就絕然不同于李友身邊的劍士了,這是必然的道理。
事實上他也看得出,跟前這四個黃衣劍士,别的不看,單看那穩健的步履跟從容的态度,就可知道無論修為、火候,都要比李友身邊的劍土高出多多。
他這裡心念轉動,凝功戒備,身前四名黃衣劍士已走到丈餘處一起停了步,四個人立即分圍成弧狀面對着他。
隻聽那左面第二個黃衣劍士道:“你就是李德威,是不是?” 李德威道:“不錯,你們認得我?” 那黃衣劍士倏然一笑道:“我們派在‘狄村’十三個人,你隻殺了十二個。
” 李德威馬上想起那被他一指點在喉結上閉過氣去,昏倒在那戶民家裡的瘦高黃衣人。
那黃衣劍士話鋒微頓之後.接着說道:“在‘長安’刺殺李将軍的是你?” 李德威道:“不錯,李友他死有餘辜。
” 那黃衣劍士道:“剛才在‘狄村’救走傅青主的也是你?” 李德威道:“不錯,風骨嶙峋的忠義之士也該救。
” 那黃衣劍士道:“闖王知道了之後,十分震怒!” 李德威道:“因為我殺了李友?” 那黃衣劍土道:“李将軍英勇善戰,萬夫莫敵,是闖王麾下一員勇将,也是闖王一條臂膀。
” 李德威淡然一笑道:“死了-個李友李自成他就受不了,他可知道楊督帥朝廷柱石,國之幹城,天下百姓家破人亡,妻離子散,他可看見那遍野災黎,震天的哭聲?” 那黃衣劍士道:“闖王是為了救黎民百姓,朝廷昏庸軟弱……” 李德威道:“你把我當成了什麼人。
” 那黃衣劍士臉色變了一變,道:“朝廷昏庸軟弱,朝中奸分成行,外招‘滿洲’壓境,内使民不聊生,天怒人怨,民心背離,朱明當滅,李順當興……” 李德威道:“趁火打劫,禍國殃民。
” 那黃衣劍士雙眉一揚,道:“我們一再容你……” 李德威道:“你們不必對我這麼客氣,正邪自古同冰炭,水火由來難相容,我容不了他,他也容不了我。
” “不然,”那黃衣劍士道:“闖王求才若渴,禮賢下士……” 李德威道:“我卻羞與賊寇為伍。
” 那黃衣劍土道:“若是你旨棄暗投明,效命闖王,闖王不咎既往。
” 李德威倏然一笑道:“承他看得起,我幼讀聖賢之書,頗知春秋大義。
” 那黃衣劍士道:“識時務者為俊傑.知進退者才是高人,良禽擇木而栖,良臣擇主而事……” 李德威道:“這麼說,你們一個個都是識時務的俊傑,知進退的高人了。
” 那黃衣劍土道:“大丈夫生當于世,哪能困于江湖一隅,理當乘風雲直上,在那風雲際會的九天之上轟轟烈烈大于一場!” 李德威道:“承教了,我也有此心,奈何我不敢仿那不忠不孝,不仁不義,萬民目指,神人共憤的亂臣賊子,活着羞愧不安,死後也要打人阿鼻地獄。
” 那黃衣劍士道:“李德威,你錯了,何謂不忠不孝,不仁不義,時勢造英雄,眼下朝廷昏庸,軟弱,戰事頻仍,民不聊生,群雄井起,逐進中原,闖王揮正義之師,順天應人……” 李德威道:“我或許錯了,這億萬災黎難道也錯了麼,你們亂殺劫掠無所不為,所到之處,血腥遍地,哭聲震天,難道這就是正義之師,難道這就叫順天應人?” 那黃衣劍土臉色變了變,道:“這……刀兵之下,傷亡自所難免……” “誠然,”李德威道:“可是我要問-問,你們的人會曾掠奪民财,曾否殺害百姓,曾否奸淫婦女?” 那黃衣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