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關燈
李德威不願輕進姑娘家的卧房,雖說名份已定但眼下到底還有個沈玉霞,所以她也沒有多讓。

     外間坐定,祖天香體貼地捧上一杯香茗。

     “瞧!”楊敏慧笑道:“我畢竟不及姐姐心細,也不及姐姐體貼!” 祖天香含嗔說道:“别開玩笑了,還是趕快聽大哥說正經的。

    ” 楊敏慧道:“讓大哥喝口茶再說。

    ” 祖天香瞟了她一眼,那意思是說你不也挺體貼的麼? 楊敏慧何等聰明!臉一紅道:“我這是借花獻佛,順水人情。

    ” 二人笑語如珠,互相說笑不無閨房之樂,微帶酒意的兩張嬌靥,燈下看也齊顯嬌豔動人! 奈何李德威他此刻沒有心情,他道:“剛才淩風來報……” 楊敏慧“喔”地一聲道:“淩兄弟來過了,我們怎麼一點也不知道?” 李德威道:“他說‘滿洲’那些人在‘泾河’北岸停了似乎有什麼異動,我想去看看,特意來告訴你們一聲。

    ” 楊敏慧道:“什麼時候走?” 李德威道:“我這就走。

    ” 楊敏慧道:“幹什麼這麼急,明天再去不行麼?” 李德威搖搖頭,道:“豈不知兵貴神速,要是去遲了,他們走了,我就看不到什麼了,那豈不是白跑了一趟。

    ” 楊敏慧道:“既然他們還會走,有什麼好去看的,說不定他們是停下來歇歇腳。

    ” 李德威搖頭說道:“據淩風說不像,他們突然撤離長安,我一直就覺得懷疑,别讓他們又施什麼陰謀,我還是去看看才能放心。

    他站了起來。

     楊敏慧道:“什麼時候回來?” 李德威道:“我告訴你們,别擔心,要是有什麼發現,我會多耽擱幾天。

    "楊敏慧遭:“他們人多,又有‘菊花島’人同行,你可要小心。

    ” 李德威道:“我知道,我會見機行事的,萬一打不過,跑總跑得掉。

    ” 楊敏慧、祖天香、沈玉霞都笑了。

     李德威目光一凝,話鋒忽轉,道:“小妹,當今長安一帶幾方面的人,唯一不見動靜的是李自成的人,這陣子長安一帶也平靜得讓人不安,我不在的時候,你跟大妹要特别小心!” 楊敏慧點點頭道:“我知道,這還用大哥交待麼,别看我嘴上不說,心裡可一直在嘀咕着,我早就覺得這一陣子平靜得不正常了。

    ” 李德威微一點頭道:“那就好,有窮神跟羅漢隐在暗處,萬一有點什麼,相信他們不會袖手旁觀的,我走了。

    ”轉身下樓而去。

     “潼關”是中國、古時期的關中門戶,軍事上的天塹,顧祖禹引玉什語曰: 自靈堂以西,潼關以東,皆曰桃林,君山以西.潼津以南,通稱幽谷。

     沛公伐秦,不從幽谷,而攻武關;誠畏其險也。

    魏長孫攻潼關,分兵自蒲秦而西,遂克潼關—— 這是古代戰略中所見潼關形勢之重要。

     大明朝的開國皇帝,太祖朱元璋也說過這麼-句:“潼關三秦門戶,扼而守之,關中之賊,如雨中亂耳。

    ” 真正的古代“潼關”在今城南一裡許處,毫無遺迹。

     目下的“潼關”始建于唐,曆代均加修茸,城垣頗為雄偉高尤以西門之五層最為雄壯。

     溫庭筠有句:“千裡曉雞關樹暗,一行寒雁隴秋态。

    ” 在此雞鳴渡關,不知多少仁人志士,英雄豪傑,為之同聲感慨。

     李德威站在城北黃河岸,他背着手,滿身黃塵。

     對岸,就是黃河有名的“風陵渡”,是黃河在晉陝之間有名的大渡口之一(軍渡、龍門、壺口、禹門、師家灘)。

     這一帶河水甚寬,到“潼關”作九十度大轉彎,與渭河、潼水合水流急而有漩,漕渡至難。

     船家均當地老手,深識水性,渡者置身于兇濤怒漩,每每屏息不敢出聲。

     對岸“風陵渡”,一片土窯世界,相傳風後雲葬于此,冢失所在,僅存渡名而已。

     李德威看了半天,才問身旁的李化義道:“李護衛,就是這兒麼?” 他兩個的站立處距離渡口還有好幾十丈,這一帶幹幹淨淨,别說是打鬥痕迹,就是連一片血漬也看不見,許是讓來來往往的人踐踏沒了。

     可是那些死難高手的屍體呢,難道都被丢進黃河裡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