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從容飲鸩泣血覓仇

關燈
果真如此,這賊人不失為孝子,自己既然知道,倒不可難為他,應該盡力給他母子一些盜助才對。

     想到這裡,怒意已消,舉步跨進了柴房。

     那瞎眼老婦沒聽見回答,氣噓噓又問道:“大愣子,你怎麼不說話呀?究竟借到了沒有?你也告訴娘一聲,娘病得這樣重,難道你就眼睜睜看着娘斷氣麼?” 藍衣少年鼻際一陣酸,隻好沉聲答道:“大娘,你弄錯了,我不是大愣子,哦,我是大愣子的朋友……” 瞎眼老婦吃了一驚,急說道:“啊!你!你不是大愣子?剛才門響,不是他回來?” 藍衣少年明知大愣子躲在屋後發抖,卻不忍心說破,信口道:“他大約也快回來了吧,咱們在大街上遇到,他叫我先來看看大娘的病。

    ” 瞎眼老婦顫聲道:“這孩子真該死,一去不回,卻把朋友支使先來啊!哥兒請随便坐,大愣子不在家,我又瞎了眼,看不見……” 藍衣少年忙道:“不要緊,大娘盡管躺着吧,我自己會坐的。

    ” 瞎眼老婦道:“那怎麼成,哥兒你是第一次來咱們家吧?還沒請教你貴姓?” 藍衣少年緩緩道:“我姓康,名叫康浩。

    ” 瞎眼老婦道:“啊!原來是康哥兒,你跟咱們家大愣子是新近才認識的吧?” 康浩迅速掃了屋後一眼,道:“是的,才相識不久,得悉大娘患病,我給大愣子一點錢,讓他去給你配藥去了,再過一會,大約就快回來了。

    ” 話聲甫落,屋後已傳來一陣低沉的啜泣聲。

     瞎眼老婦激動地道:“那怎麼敢當,初交乍識,就用哥兒你的錢!” 康浩故意揚聲道:“大娘快别這麼說,四海之内皆兄弟,一點錢财算得什麼,隻要能替大娘治好病,能幫助一個瀕臨歧途的朋友,那是值得的事。

    ” 瞎眼老婦連聲道:“康哥兒,難得你有這份好心,咱們母子真是生受你的大恩了。

    ”、說着,忙又掙紮着要爬起來,道:“我也真糊塗,自己看不見,連個燈也沒點,雖然康哥兒不見外,客人初次來家,燈總得點上才是,唉!火石在哪兒?蠟燭還有半截呢?” 病重之人,略一勞動,早已氣喘咻咻,加以她眼睛不方便,雙手盡在黑暗中搜索,越發可憐可憫。

     康浩搶上幾步,探手扶住,道:“大娘快歇着,有沒有燈都不要緊。

    ” 瞎眼老婦雙手亂抓道:“不成,咱們家裡雖窮禮不可廢,客人登門哪能連燈也不點,唉!大愣子這孩子到哪裡去了,現在還沒有回來。

    ” 這時屋後啜泣之聲大愣,突然一聲悲呼道:“娘!” 瞎眼老婦好似猛吃一驚,十指一收,緊緊抓住康浩雙腕,指尖所按赫然竟是腕脈麻穴。

     康浩忽覺全身一軟,急揚頭卻見老婦雙睛一落,白果眼變成精光閃閃,兩道冷電,正露齒朝自己陰森一笑,方待掙紮,屋外又搶進一人,手起掌落,拍在康浩脊心穴上,康浩真氣一洩,頓時失了知覺! 不知過了多久,康浩從昏迷中清醒,發覺自己正躺在一間溫暖的石室内。

     石室頗顯寬敞,四壁全是堅固的麻石砌成,室中布置卻十分華麗,地上鋪着厚厚的毯子,兩側排列着桃心木雕制的八仙椅,石室正中,懸着一盞光度極強的八角琉璃燈,照得全室輝煌,纖毫畢現。

     明亮的燈光下,隻見一個奇醜的駝背老人,倨傲地坐在對面一張虎皮交椅上,老人身後,垂手侍立着一名中年瘦削漢子和那位假冒盲婦,暗算自己的老婆子。

     那駝背老人正用冷峻的眼神,炯炯注視着自己,交椅旁一張茶幾上,卻攤放着自己的包裹和木劍,甚至自己随身不離的“風鈴劍”劍囊,也被搜出擺在小幾上。

     康浩略一掙動,才知自己穴道仍未解開,不禁憤怒地哼了一聲,喝道:“喂!你們是什麼人?彼此素不相識,為什麼設下圈套暗算小爺?” 駝背老人目如冷電,瞬也不瞬逼視着康浩,緩緩道:“老夫也正要問你,閣下是什麼人?來保定府何幹?這十柄風鈴劍,又是從哪兒得到的?” 康浩怒目道:“是我先問你……” 駝背老人冷然截口道:“但你卻必須先答複老夫的問話。

    ” 康浩哼道:“如果不呢?” 駝背老人寒聲道:“年輕人,在老夫面前,希望你不要倔強,須知強弓易折,若非你身懷風鈴劍,老夫早就廢了你,根本不必再問你這些了。

    ” 康浩冷然嗤道:“既落圈套,小爺也沒有打算活着離開,你既然認得這十柄風鈴劍,早就該知道小爺的來曆,殺剮聽便,又何須多此一問。

    ” 駝背老人神色微微一動,突然凝目說道:“這麼說,你和風鈴魔劍楊君達,真是……” 康浩傲然道:“告訴你也無妨,我姓康名浩,風鈴魔劍正是先恩師。

    ” 駝背老人身軀陡然一震,雙目精光暴射,接口說道:“楊大俠歸隐多年,并未聞有傳人,你……你從師,已有多久了?” 康浩道:“我正是二十年前先恩師歸隐時:蒙他老人家攜往九峰山承天坪撫育成人的。

    ” 駝背老人臉色頓變,激動地道:“你既随師歸隐,為什麼又獨自來到保定府?” 康浩憶及恩師,不覺黯然道:“先恩師業已仙逝,我奉恩師遺命,來尋一位風塵前輩……” 駝背老人搶着道:“令師神功蓋世,威震武林,方值英年,怎麼猝然謝世呢?” 康浩道:“先恩師是在月餘之前,被武林四門五派掌門,親率數十高手,合圍承天坪,強加莫須有的罪名,逼迫他老人家服下‘毒龍珠’所浸毒水……” 話猶未結,駝背老人已熱淚奪眶而出,猛然站起身來,獨臂一探,緊緊抓住康浩肩頭,顫聲道:“好孩子,不用說下去了,我早聞江湖風傳人兀自不肯相信,想不到果然是真的。

    ” 康浩一愕,驚問道:“你……你是?” 駝背老人淚如泉湧,一面替康浩解開閉穴,一面哽咽道:“孩子,我就是你要尋找的人,千手猿駱伯伧。

    ” 康浩凝目打量他虛懸的左臂和背後駝峰,搖頭道:“不!不對,師父曾經詳述過駱伯父相貌,他不是你這樣子。

    ” 駝背老人長歎一聲,道:“是的,當年的駱伯伧,的确不是這般醜陋,但是,唉,二十年滄海桑田,山河尚且會改變,何況是人。

    ” 說着,腰間一挺,隻聽“畢剝”一陣輕響,老人身上錦袍忽然短了一大截,背後駝峰已經嶄然平直。

     康浩目睹這奇異的變化,驚得張口結舌,好一會才含淚跪了下去,叫道:“小侄拜見駱伯父。

    ” 駱伯伧連忙扶起,道:“好孩子,決不要多禮,駱伯伧何德何能,怎敢當‘伯父’二字,你叫我一聲‘前輩’,我已經汗顔愧甚了。

    ” 語聲微頓,又指着身後那瘦削漢子和老婦人道:“他二人一名‘飛蛇’宗海東,一名瞽婆婆孟昭容,都是我近年結拜知己,這些年來,咱們匿迹風塵,不能不謹慎,适才得罪之處,你别見怪。

    ” 康浩急稱“不敢”,上前以晚輩之禮拜見。

     叙禮落座,唏噓良久,康浩才拭淚述說九峰山事變經過,哽聲道:“先恩師在世的時候,每對小侄變及,他老人家自認殺孽深重,平生别無朋友,隻有駱伯伯是他唯一知交,此次承天坪慘變,先恩師分明蒙受不白之冤,卻甯死不作答辯,其中顯有隐衷,小侄苦思不得其解,隻好冒昧來求教駱伯伯……” 駱伯伧慨然道:“不錯,令師當年脾傲天下,殺孽未免過重,但在退隐之前,業已收斂鋒芒,退隐之後,更未再涉足江湖,怎會突然發生太原霍家這場變故?” 康浩道:“小侄自解事時起,便終年追随恩師左右,及至年歲稍長,下山采辦之責亦改由小侄擔任,除特殊事故,他老人家極少離開承天坪,但四門五派卻硬指恩師在太原殺害霍宗堯,少林法元老秃驢交給小侄這條‘定穴護元帶’,亦稱系恩師在太原金店中打造的,卻又說他老人家去太原之前,業已真氣散破,實情究竟如何,小侄也難以明了。

    ” 駱伯伧拈起那條“定穴護元帶”,反複看了許久,突然問道:“你和法元和尚見面之後,可曾回九峰山去查看過?” 康浩颔首道:“去過。

    ” 駱伯伧道:“見到了什麼?” 康浩含淚道:“除了先師遺下的這柄木劍,隻有新墳一冢,墓木已拱,他老人家的确已經去世了。

    ” 駱伯伧沉吟了一下,又道:“據你所知,令師遇難前,是不是确有真氣散破的迹象?” 康浩搖頭道:“小侄毫無所覺,這一定是法元賊乞無中生胡捏造的謊話。

    ” 駱伯伧道:“那麼,你有沒有再去太原府,尋那金店探問查證呢?” 康浩黯然道:“沒有,當時小侄方寸已亂,急于找駱伯伯,故未前往太原。

    ” 駱伯伧點點頭道:“這是一項極重要的線索,依理推論,法元和尚既然坦承毒害了令師,似乎沒有再捏造定穴護元帶這段故事的必要,或許他說的确是真話。

    ” 康浩恨恨地道:“如果老賊秃所言屬實,更證明先恩師未曾殺害太原霍家,小侄決不放過那老賊秃和四門五派。

    ” 駱伯伧歎了一口氣,道:“師仇不共戴天,自屬必報,不過,我以為替令師洗雪不白之冤,應該比報仇更重要,咱們不僅要報仇,更要使四門五派内愧于心,俯首認罪,這樣才不負令師一世英名。

    ” 康浩道:“小侄謹記駱伯父教誨。

    ” 駱伯伧又從幾上取過劍囊,小心翼翼地,将囊中十柄風鈴劍一支一支抽出細看,默然良久,突又問道:“令師當年以‘風鈴魔劍’威震武林,賢侄獲授絕藝時,劍囊中共有幾柄短劍?” 康浩答道:“八柄。

    ” 駱伯伧道:“所缺是哪兩柄?” 康浩道:“甲劍和乙劍。

    ” 駱伯伧注.目道:“當時你問過令師缺劍的原因麼?” 康浩點頭道:“問過。

    據先恩師說:甲乙二劍不慎遺失,因為‘風鈴劍’是用百煉玄鐵鑄造,所以無法補足。

    ” 駱伯伧神色一肅,皺眉道:“令師有‘風鈴魔劍’之名,武林中更有‘劍帶風鈴,鬼泣神驚’的豪譽。

    據我所知,令師自從揚威武林,從來沒有失過手,若說如此珍貴的獨門暗器,竟會輕易遺失,隻怕無人肯信。

    ” 康浩驚問道:“難道當年恩師失去兩柄風鈴劍,竟會另有隐衷?” 駱伯伧歎息道:“如果我猜測不錯,令師必然知道這甲乙二劍,當年落在何人之手,否則,他何以一見這兩柄失劍,便自甘就死,不作辯解呢?” 康浩憤然道:“伯父不知,當時四門五派倚多為勝,盛氣淩人,承天坪被圍得水洩不通。

    恩師他老人家縱有百口,亦難辯解。

    ” 駱伯伧默然良久,微微搖頭道:“話雖如此,但以令師之能,設若他不肯束手待斃,四門五派掌門也未必便留得住他……” 康浩接口道:“或許法元賊秃的話是真的,恩師當時已失去武功了。

    ” 駱伯伧苦笑道:“事實真相未明,遽下斷語未免過早,好在這知‘定穴護元帶’上,有太原金店的店名,此事不難查證。

    ”語聲微頓,又道:“眼下咱們隻有兩條線索可循。

    首先,應該證實法元和尚的話是否真實,其次是追查令師當初失劍原因和雙劍下落,若能查出這兩柄風鈴劍曾落在何人手中,沉冤便可迎刃而解。

    ” 康浩頹然垂首道:“失劍在二十年前,遇禍在二十年後,期間相隔如此長久,恩師他老人家又沒有留下片語隻字,人海茫茫,咱們從何處着手追查呢?” 駱伯伧道:“這是急不得的,大丈夫忍辱負重,精誠所至,金石為開,世上沒有揭不穿的秘密,也沒有不勞而獲的成就,賢侄,你還年輕,又藝出名門,凡事務必首具信心,堅定毅力,雪師冤,揚名聲,創千秋威譽,立萬世基業,說難故難,說易甚易,端看自己有沒有堅定的信念,和契而不舍的決心罷了。

    ” 康浩驚然一震,急忙起身,含淚拱手:“小侄幼失怙恃,襁褓中蒙恩師收養,攜隐九峰山,二十年來親調衣食,撫養成人,師徒何異父子,恩師沉冤不白,小倒片刻難安……” 駱伯伧擺擺手,示意他坐下,感慨地道:“你心急師仇,内心的感受,我不難體味,但事關令師一生清白,在隐衷未明之前,報仇雪恨晨-蹴可成,咱們必須以舍生赴難的心情,冷靜地去發掘内情,切不可操之過争,反而蒙蔽了靈智。

    ” 康浩悲聲道:“小侄方寸已亂,但任駱伯父作主。

    ” 駱伯伧點點頭道:“我承令師不以微賤鄙薄,折節下交,視為知己,雖粉身相報,亦是義不容辭,咱們是一家人,今後不須虛禮客套,你且安心暫住幾日,萬事必須忍耐,一切我自會為你安排。

    ”語聲微頓,接道:“不過,有件事你必須記住,現在我已經不再是當年的千手猿駱伯伧,而是長樂巷以賭混生活的趙駝子了。

    ” 康浩詫然問道:“駱伯父為什麼要隐姓埋名呢?” 駱伯伧凄笑道:“說來話長,今天你初到,咱們暫時不談這些傷心話,反正以後日子正長,留着慢慢再說吧!” 回頭對飛蛇宗海東道:“傳我的話,準備一桌上等酒席送來,咱們替康賢侄洗塵,順便去高賓閣通知韓老二,叫他立刻過來,今夜賭場也提早收攤,大夥兒都來聚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