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從容飲鸩泣血覓仇

關燈
朔風凜冽,雪花飚揚,一夜間,染白了九峰山饞岩峻嶺。

     破曉時分,雪停了,天際彤去彌漫,寒意反而更見濃重。

     就在這冰封雪裹,萬物蟄伏的時候,峰腰雪地上,卻出現了兩行淺淺的腳印。

     那些腳印參差不齊,略顯淩亂,正逐漸向峰頂婉蜒伸展,腳印盡頭,是一支為數三十人的奇特隊伍,其中有輕裘博帶的鶴發老叟,有勁裝疾服的江湖豪客,有仙風道骨的星冠羽士,也有百衲缁衣的佛門高僧,人人攜刀佩劍,神情凝重,左臂上,都纏首一條黑色喪帶。

     走在行列中間的,是一名十七八歲秀麗少女,麻衣棘冠,一身重孝,手裡捧着一個紅木小盒,蒼白的粉頰上,淚痕斑斑,殺機隐泛。

     這一支包括了僧、道、俗等各色人物的奇特隊伍,在積雪盈尺的危崖絕壁間奔行如飛,毫無滞阻。

     跨“鷹愁澗” 越“落魂坡” 直抵峰頂“承天坪”外,才在一株千年古松下,齊齊停步。

     隊伍甫停,樹頂人影連閃,飄落下兩名背插長劍的玄衣道人。

     行列前端,一位滿頭白發的枯瘦老道,沉聲問道:“如何?”兩名玄衣道人肅容躬身答道:“三天以來,那人未離茅屋一步,天亮前,其徒曾冒雪練劍,現在也已經休息了。

    ” 枯瘦老道臉上掠過一抹喜色,點了點頭,道:“這是上蒼有眼,霍大俠英靈護佑,該當報得血仇。

    ”接着凝神轉身,向衆人低聲說道:“大敵當前,恐難免一場血戰,各位道友先請就地略作調息。

    ” 三十位武林高人默然颔首,就在松樹下揮雪席地跌坐,各自運功調息起來。

     枯瘦道人望了望那孝服少女,輕輕歎息一聲,又道:“姑娘也請暫釋悲懷,令尊罹禍,恒山派近在咫尺,事先未能防範,貧道難辭其咎,今日好歹要替令尊讨還這筆血債。

    ” 孝服少女沒有出聲,螓首一低,兩顆晶瑩淚珠,順腮滾落在雪地上。

     旁邊一個生得虎頭燕額的錦袍老人,忽然濃眉一挑,啞聲道:“好侄女兒,别哭!血債血償,等一會兒,羅伯伯要親手挖出那厮的心肝五髒,給你那慘死的爹爹看個仔細……”話未完,蒼首一俯,自己也老淚籁籁而下。

     枯瘦道人肅然道:“姓楊的武功高絕,匿迹荒山近二十年,必然又有精進,稍時動手,須不要再顧忌江湖規矩。

    ” 錦袍老人含淚揚目,眸中殺機悶射,切齒作聲道:“那是自然,咱們幹什麼來的,難道還跟他把臂叙舊不成!” 群雄盡皆驚然,一時間,心裡都好象壓着千斤巨石般沉重,有些人不期然暗暗感到震驚:楊君達以十柄風鈴魔劍縱橫武林,劍出人傷,從未失過手,看來今日承天坪上,不知又該哪些人難逃劫數? 承天坪高踞九峰山絕頂,四面峭壁,形如仰盆,坪上多松,隻有靠近山峪口一條出路,當路空地上,建有一棟孤零零的茅屋這時,茅屋門扉忽然“呀”地啟開,一位藍衣少年手持竹帚,大步跨了出來。

     少年約莫二十歲左右,生得虎臂熊腰,器宇軒昂,面如滿月,唇若塗朱,兩道劍眉斜飛人鬓,雙眸炯炯有神,英爽之中,帶着幾分書卷氣,純樸之處,又有向分少年人的倔強。

     隻見他袖口高高挽起,拖着竹帚,剛待清掃屋前積雪,突聞一陣“沙沙”腳步聲,擡頭一望,這才發現山峪口人影閃晃,大批不速之客,正向承天坪湧來。

     藍衣少年駭然一驚,沉聲喝問道:“喂!你們都是些什麼人?” 群雄飛掠疾進,刹那間,将坪上茅屋和唯一出路扼住,那為首枯瘦道人方才面罩寒霜,冷冷答話道:“速告令師,就說恒山一塵道人和武林正道四門五派掌門人,以及太原霍家遺孤,特來拜候。

    ” 藍衣少年驚“哦”了一聲,急忙抛了竹帚,拱手施禮道: “原來是武林各派掌門前輩駕莅,請各位老前輩稍待片刻,家師正人定,大約還有半個時辰就好了。

    ”接着,四顧一眼,又腼腆笑道:“請恕晚輩待慢,茅屋裡實在太窄,無法請各位老前輩入屋奉茶。

    ” 一塵道人冷然截口道:“貧道等冒雪登山,正因有要事見令師,豈能久等!” 藍衣少年遲疑地道:“這……但家師人定的時候,晚悲不敢驚擾。

    ”話猶未完,人叢中那姓羅的錦袍老人已厲聲叱道: “羅嗦什麼,去叫他出來!” 藍衣少年微微變色,一眼瞥見老人背後沉重的太極牌,微愠問道:“敢問老前輩是太極門的?” 錦袍老人怒目喝道:“小子,你不配問,叫楊君達那匹夫出來答話。

    ” 藍衣少年聽他言語侮及師父,登時怒形于色,-俯腰,又把竹帚拾了起來,叱道:“你究竟是誰,竟敢上門欺人,辱罵家師。

    ”看模樣,他是動了真火,準備用掃帚把這不講理的老家夥掃出山峪去-适時,茅屋中傳出一聲輕咳,一個嚴峻的口音說道:“浩兒,不得無禮。

    ” 僅這一聲輕咳和短短一句話,數十位武林高人竟聞聲色變,身不由己,潮水般倒退出三四步,“嗆,嗆”連響,有的已經拔出了兵刃,近百道滿含驚悸的目光,一齊射向茅屋門口。

     木門緩緩啟開,一條修長身影,安詳地跨了出來。

     那是一位年約五旬的青衫文士,面白無須,神采逼人,雖然已逾中年,舉止間仍不失灑脫俊逸,除了兩道濃眉略嫌煞氣太重,的确稱得上是位濁世美男子。

     他一出茅屋,氣勢姿儀立即震懾全場,數十名武林高手,人人屏息靜氣,凝神蓄勁而待,暗口都緊緊捏着一把冷汗。

     藍衣少年連忙側身退開一步,躬身叫道:“師父” 青衫文士略-颔首,舉日掃了一匝,臉上不期閃現一絲驚異之色,微笑道:“是什麼風把中原武林俊彥之士,一齊吹到九峰山荒嶺上來了?” 恒山一塵道人霜眉一揚,冷冷接着道:“楊施主好深的涵養功夫,貧道等的來意,你還有什麼不明白的?” 青衫文士聞言一怔,随即道:“道長這話叫人不解,楊某人正奇怪諸位怎知我隐居之所,更遑知諸位來意。

    ” 一塵道長冷哼道:“大丈夫敢作敢當,楊施主何必妄想推诿抵賴!” 青衫文士頓現不豫之色,揚了揚濃眉,輕曬道:“楊某人當年闖蕩天下,滿手血腥,從不知‘抵賴’二字,不過,自從歸隐九峰山,已有二十年未履江湖……” 話沒說完,那姓羅的錦袍老人突然“嘿”地一聲冷笑,截口道:“好-個二十年未履江湖,為什麼單單去了太原府?” 青衫文士臉色微變,沉聲道:“羅承武,你要自知尊重,就憑你适才對小徒口出穢言,依楊某人當年脾氣……” 太極掌門霹靂神翁羅承武倒跨一大步,反手撤下背後太極牌,暴喝道:“當年是當年,現在是現在,姓羅的今天既敢登上承天坪,就沒有把你楊君達那幾柄破劍放在眼裡。

    ” 青衫文士濃眉陡地雙挑,正待發話,恒山一塵道長及時攔住霹靂神翁羅承武,低聲說道:“羅施主再請壓抑片刻,咱們必須先把話說清楚,要他口服心服,俯道認罪。

    ” 羅承武一連怒哼了兩聲,卻沒有再開口。

     一塵道長轉面又對青衫文士說道:“貧道深知楊施主傲骨天生,自己作的事,決無不敢承擔之理,是以,貧道不妨再說得明白些,我等此來,是為一太原府霍大俠父子那樁血仇。

    ” 青衫文士神情一震,驚道:“什麼,太原霍宗堯他已經死了?” 一塵道長強抑悲憤,不答反問道:“武林中誰不知‘劍帶風鈴,鬼泣神驚’的厲害,楊施主,應該問問你自己什麼時候失過手?” 青衫文士恍然道:“原來道長言外之電,是疑心楊某人殺了那霍宗堯?” 一塵道長正色凝容道:“并非疑心,貧道已經斷言那殺害霍大俠父子的兇手,便是楊施主。

    ” 青衫文士猛然注目道:“道長是出家人,應知含血噴人,罪當……” 一塵道長用手一指身旁孝服少女,厲聲道:“遺孤在此,證物俱全,楊施主,你還想狡辯?” 那孝服少女熱淚盈眶,雙眼進射出無限怨毒憤恨的光芒,玉齒緊咬着櫻唇,猛地掀開了手中那隻紅木小盒。

     一塵道長手腕一抄一抖,但見兩道銀芒,夾着一聲“叮鈴”的刺耳聲響,閃電般地曳空射出o“笃!笃!”兩聲,兩支長約五寸,寒光映射的短劍,已插在青衫文士身旁門扉之上。

     那短劍與一般劍形稍異,劍葉其薄如紙,護手前卻又有一小節中空,内中嵌鑲着三粒玲珑精巧的小小金鈴,無怪短劍劃空時,會有尖銳的風鈴之聲。

    ’青衫文士初聞鈴聲,臉上已經變色,這時猛然扭過頭來,手臂疾擡,兩把小劍都到了他手中。

     當他目光落在小劍劍柄上,身軀更是突然一陣顫抖,先前那種豪邁倨傲之氣,刹時間盡被驚駭怔愣所取代。

     一塵道長目中精光爆射,沉聲道:“楊施主号稱‘風鈴魔劍’,請務必審視仔細,這兩柄小劍,可是施主當年仗以揚威肆虐的獨門暗器‘風鈴劍’?” 青衫文士雙眼盯注着那兩柄“風鈴劍”,臉上神色瞬息數變,木立如癡,對一塵道長的話,好似一字也沒有入耳。

     一塵道長哼道:“風鈴劍天幹為數,共計十柄,武林中無人不知,楊施主何妨将其他的取出來對證一下,是不是缺少了兩柄?” 話聲稍頓雙起,緊接着:“半月之前,霍大俠花甲大壽前一天,你曾經獨自出現在太原西大街‘一壺春’酒樓買醉,當時有一名叫花子在酒樓乞讨。

    你還指定要他唱一段《數來寶》,尚未聆畢,又揮手不讓那叫花子再唱下去,事後你賞了那叫花子一錠銀塊,足重五兩有餘,這件事是真的嗎?” “霍大俠遇害後第三天,有人在壽陽官道上看見你,那時,你乘坐一輛帶篷馬車,迤逦東行,車上還載着數隻麻袋,發覺被人注視,立即放落車窗。

    有沒有這回事?” “二十年前,霍大俠在大河南北初露頭角,有一次于甘涼道上跟你相遇,被你橫加戲谑,當時,霍大俠不敵,曾經誓言二十年後必尋你再作較量,就憑了這句一時氣憤之言,你竟然找上門去,夜人霍府,劍戳他父子,楊君達呀楊君達,你的手段t蛛免太狠了!” 一塵道長語如狂風驟雨,一口氣說到這裡,早已激動得唇青聲啞,須發贲張。

     話聲斂止,承天坪上頓時淪人一片死寂,幾十道憤怒激動的目光,一齊投注在“風鈴魔劍”楊君達身上,倒要看看他還有何辭狡辯。

     好半晌,楊君達仍然一動不動地站在那兒,徑自低頭凝視着手中兩柄小劍,地沒有一點聲息。

     羅承武性如烈火,蓦地一頓太極牌,大喝道:“姓楊的,鐵證如山,你還有什麼話說?” 這一聲斷喝,宛如平地響起一陣霹靂,楊君達突然一震,好似從夢中驚醒,霍地擡起頭來。

     群雄目光所及,心頭都感到一種莫可名狀的震撼,原來那二十年前号稱武林一霸的楊君達,臉上竟滿是熱淚。

     隻見他緩緩仰面向天,又緩緩噓了一口氣,再低頭時,臉上淚光已隐,神态又恢複了平靜,随手将兩柄“風鈴劍”遞給藍衣少年,輕聲道:“浩兒,收起來吧!” 藍衣少年雙手接過,當即敞開胸衣,但見他胸腹前挂着一排劍囊,囊分十格,劍卻僅隻八支,兩柄“風鈴劍”插回囊中,不多不少,恰好湊足十柄。

     少年眉峰一緊,頓時流露出驚駭之色,不覺低問道:“師父,這是怎麼一回事?” 楊君達嘴角牽動,凄然一笑,和藹地道:“沒什麼,東西本來就是咱們的。

    ” 藍衣少年又道:“可是,師父” 楊君達擺了擺手,道:“别問了,去把你的随身衣物收拾一下,連銀兩一并帶來,還有,别忘了師父那柄木劍。

    ” 藍衣少年眼中一亮,低聲道:“師父,咱們是準備……” 楊君達淡淡一笑,截口道:“别多問,快去吧!” 藍衣少年會意地躬身一禮,飛步奔進茅屋,不片刻,果然背了個小包裹,手中捧着一柄木制長劍,急包回到屋前。

     楊君達注目問道:“東西都帶在身上了?” 藍衣少年道:“全在這兒” 楊君達微微颔首,說了-聲:“好!”揮手從少年掌中接過木劍。

     那雖是一柄簡陋的木劍,但在一代劍魔楊君達手中,絕不遜于何神兵利刃,在場群雄都不覺心頭一緊,紛紛向後又退開數步。

     揚君達屈指輕彈劍身,沈眉挑處,豪情複現,目注一塵道長說道:“道長适才所詢,楊某人現在可以坦然回答,不錯,二十年前,楊某人曾與太原霍宗堯稍有過節,那是事實,半月之前,楊某人也的确去過太原府!” 就在群雄驚擾震動之際,楊君達神情一肅,沉聲又道:“但是,這件事卻與小徒無關,他既不識霍宗堯為何許人,更沒有去過太原府。

    ” 藍衣少年忽然低呼道:“師父” 楊君達左手虛按,阻止愛徒插嘴,接着挑了挑雙眉,繼續說下去道:“常言說得好,冤有頭,債有主。

    道長和在場諸俠,莫不皆是-代武林宗師,不知是否也願依江湖規矩,給楊某人一次公平機會?” 一塵道長問道:“楊施主所謂公平機會,究竟系何指?” 風鈴魔劍楊君達緩緩道:“先讓小徒離開承天坪,然後,楊某人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