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神秘書生

關燈
拉開左首神龛帳慢就知道了。

    ” 海一帆等人的眼光,齊齊投注向左邊神龛上,隻見龛前帳幕低垂,桌案上燃着香火,那錦緞的幕面上,繡着八個金字“八臂哪呼之靈位”。

     海一帆和常無懼狀如癡呆,兩位頂天立地的武林大俠,竟然都沒有勇氣去掀開那片薄薄的帳幕。

    大覺禅師向蘋地招招手道:“貧僧行動不便,這位姑娘願意幫忙将帳幕掀開嗎?” 蘋兒怯怯的道:“我……我……” 大覺禅師道:“不用害怕,佛光普照,神隻保佑,姑娘盡管放大膽量。

    ” 蘋兒點了點頭,鼓着勇氣走到左首神龛前面。

     大覺禅師道:“神案上有兩盞燈,姑娘若嫌光線太暗,可以先點亮它們。

    ” 蘋兒隻覺大覺禅師語氣中有一種莫名的力量,似威嚴,又似親切,使人不忍拒絕他的要求。

    幕慢啟處,海一帆和常無懼同時發出一聲凄厲的悲呼,雙雙跪了下去,放聲痛哭。

     原來神龛内端坐着一尊僧人的神像,垂目合十,寶相莊嚴,正是當年名滿天下的“八臂哪呼”王克爽。

     神像雖然上過泥金,但一眼就分辨出來,那袈裟是真的,蒲團也是真的,甚至神像的眉目五官,盡皆栩栩如生,想是用坐化後的肉身飾成,而非木雕泥塑。

     肉身既已制成神像,王克爽自然确已去世了,暖别十載,竟成永訣,無怪海一幟和常無懼會哭得聲嘶力竭,肚腸寸斷了。

     奇怪的是,那位大覺禅師也憂地悲泣,血淚俱下,哭得比海一帆和常無懼更傷心,更哀痛。

     海一帆不免感覺十分詫異,首先止住了哭聲,拭淚說道:“我等四人結義,誓共生死,如今四弟不幸英年早逝,念在同盟之誼,有幾句話,海某人要向大師請教。

    ” 大覺禅師便咽了半天點了點頭:“貧僧知無不言,絕無半句虛假。

    ” 海一帆道:“咱們同盟四人,以克爽最幼,敢問他方值盛年,何以會逮爾棄世?” 大覺禅師道:“你是問他死因?” 海一帆道:“正是。

    ” 大覺禅師唱然歎了一聲,幽幽道:“不瞞二位說,他是被兩個人的情感所逼,自殺身亡的。

    ” 這話一出口,樓中悲聲頓止,常無懼猛然擡頭,沉聲喝問道:“被逼?被誰所通?” 大覺禅師道:“一位就是海大俠,一個就是貧僧。

    ” 海一帆和常無懼同吃了一驚,愕然相顧,如堕五裡霧中。

     大覺禅師從容不迫地接道:“貧僧說海大俠逼他自盡,似乎稍謙過份了些,其實,應該怪他自己感情太脆弱,太重視當年那份結義的友情了。

    自從海大俠攜眷歸隐,就帶走了他的豪情和生趣,他縱然不死,也隻剩下一具空洞的軀殼,無異行屍走肉,倒不如死了的好。

    海大俠不愧第一忍心人,而他卻是天下第一癡心朋友;海大俠雖然并未逼他,在道義良心上總不能說毫無責任吧?” 這番話顯然有責怪埋怨之意,但海一帆聽在耳中,愧在心頭,默默垂首無詞以對。

     常無懼道:“你是什麼人?你和克爽又是什麼關系?” 大覺禅師徐徐道:“貧僧俗家姓方,小名慧娘。

    ” “方慧娘?” 海一帆和常無懼又是一驚,不約而同凝目仔細打量,“慧娘,二字,分明是女子的閨名? 大覺禅師接道:“二位覺得這好像是女人的名字?不錯貧僧是是女人。

    ” 這一次,連蘋兒也駭然大驚,她做夢也想不到眼前這位“和尚”竟是個女的,一時瞠目張口,險些驚傻了。

     大覺禅師凄然一歎,又道:“二位不認識貧僧,但貧僧對二位的英名風範,卻是心儀已久,關于神州四傑當年的英雄事迹,貧僧曾聽克爽說過太多太多了。

    ” 常無懼不禁問道:“那麼,你和他究竟是什麼關系?”“大覺禅師道:“可以說是摯友,也可以說是師徒,論感情,咱們情同兄弟,論名份,卻又是未婚夫婦。

    再說得可笑些,‘大覺禅師’這個名号,本來也是他的,我不過是冒名頂替而已。

    ”。

     常無懼聽得張口結舌,簡直呆了。

     海一帆連忙拱手道:“你與克爽既非泛泛之交,彼此便是一家人,其中詳情,尚希不吝詳告。

    ” 方慧娘(為了便于識别起見,以後改稱俗家姓名)點了點頭,道:“我函邀二位相晤,正是欲奉告此事經過,不過,這話可要從頭說起,請三位先耐心坐下如何?” 海一帆等一面答應,一面各自尋了個蒲團坐下。

     方慧娘仰面吐了一口氣,緩緩說道:“首先,我得先說自己的身世!我家世居玉門關外的白龍堆,先祖父本是前明鎮關将軍,後來感于仕道險詐,辭官歸隐,從此便嚴禁子孫再入官場。

    傳到我這一輩,共有兄妹六個,除我之外,其餘都是男孩子,既不求仕進,便以練武為業,漸漸在西北道上也闖出點名聲了,号稱‘五龍一鳳’……” 海一帆輕輕一哦,這名号,他仿佛曾聽人說起過,當年西北一帶武林道上,流傳着一首歌:“方門鎖五龍.樓閣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