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世亂難獨善

關燈
可任其居住,不願意住下去的,盡可任其離開,客商交往,悉由自便,你隻人代我看守着這片基業,或許有一天,咱們還會回來。

    ” 呂于平拱手道:“島主放心,屬下會謹遵訓示,引頸靜盼歸期。

    ” 海一帆苦笑道:“話是這麼說,有生之年能否再返隐居那就要看天意了,不過有句話,你要牢記在心裡,島上生活盡可依舊,兵刃和武器務必埋藏起來,兄弟們各安本業,暫時停止練武,至少須等那些黃衣人來搜查過後,才能恢複操練,同時,在他們搜查盤問之時千萬要忍耐,絕對不準反抗動手。

    ” 呂子平道:“屬下已有安排,不勞島主叮咛。

    ” 海一帆伸手輕拍他的肩頭,謂然道:“既然如此,我就把琵琶島交給你了,望你好自為之。

    ” 說完,舉目向沙灘掃了一眼,提起長刀,下了小艇。

     呂子平哽咽叫道:“島主,恭祝一路順風,恕屬下不能遠送了。

    ” 岸上哭聲四起,島民們揮淚拜别,黑壓壓跪滿了整個沙灘。

     大船升起風帆,拔錨起航,緩緩駛向大海,那些圍繞在四周的海鳥,兀自尾随相送,不肯折返。

     隻聽岸邊海上,揚起片片歌聲 “十年苦樂共相随,一旦相舍不勝悲。

    今朝灑淚别尊顔,何日掃徑待重歸……” 海一帆屹立船頭,臉上帶着微笑,兩行熱淚卻沿腮而下。

     随侍身後的海雲、蘋兒,以及李榮、霍豹等人,一個個都淚水滿面,唏噓難禁。

     其中哭得最傷心的竟是蘋兒。

     也不知她是被這感人的送别場面所激動?抑或觸發了海天茫茫,仇蹤難覓的傷感?或許她已經感受到,這令人心碎的情景,隻不過是萬裡征途的起始而已。

     長帆吃滿了風,速度逐漸加快,琵琶島的海岸和山嶺,終于由模糊而消失在海平線下,從此,他們開始航向那不可預測的未來……” 玉泉山,在燕京府三十裡的西山山麓,上有“裂帛池”,泉水由地底噴出,水色澄澈,時泛珠泡,号稱“天下第一泉”。

     金代章宗-,常避暑于此,在山側建有行宮,名“芙蓉殿”,如今殿堂早已拆毀了,卻在原址上,興建了~座極大莊院。

     這莊院背依玉泉,遙對香山,占地更比當年的“芙蓉殿”寬了一倍之多,莊前兩側的黑漆大門竟是鐵鑄,但門雖設而常關。

     自從有了這座莊院,從未見那兩扇鐵門啟開過,所以,附近百姓,索性就叫他為“鐵門莊” “鐵門莊”的莊主姓常,有人說他是朝中告老的大臣;也有人說他是腰纏萬貫的富商;更有人說他是金盆洗手的綠林巨寇……反正說來說去,隻為了這位常莊主太有錢,而且從不跨出大門一步,誰也沒有見過他的模樣。

     如果沒有錢,怎能買下這塊帝王基業?興建這麼大的莊院,如果不是息隐大員或綠林巨寇,為什麼整天緊閉大門,躲在屋子裡,不肯讓人看見呢?所以,語言猜測,便不胫而走了。

     但謠言揣測,并未影響人們對“鐵門莊’的尊敬,久而久之,好奇之心消失,大家也就習以為常,不再有興趣去猜測莊主的身份來曆了,人們隻知道玉泉山下鐵門莊的常員外,誰也懶得去測他生做什麼模樣? 這一天傍晚時分,辘辘車聲驚起歸林的寒鴉,山麓車道上,出現了二輛篷車和三騎健馬,向鐵門莊緩緩而來。

     篷車窗簾低垂,車頂上堆放着箱籠,兩個粗礦的車把式,都戴着厚厚的風帽,寬腰帶、皮簡靴,油光發亮的皮坎肩,單看裝束,便知是來自白山黑水間的标準關東大漢。

     三騎健馬上,為首是個鐵塔般的魁梧獨眼漢子前行領路,一個身裁粗矮的莊漢在後押陣,另外一匹高大白馬上,卻坐着一位二十歲的藍衣少年,緊傍着篷車按辔而行。

     車馬都行得很緩慢,人面車身滿布風塵,顯然,他們是從很遠的地方兼程跋涉而來,業已感到很疲備了。

     抵達莊門前,車輛嘎然停止,那魁梧大漢閃着獨眼,向兩扇緊閉着的鐵門望了望,圈馬來到篷車傍,低聲道:“老爺子,到了。

    ” 第一輛篷車窗簾微掀,露出銳利的眼神,問道:“認确實了?不會搞錯吧?” 獨眼大漢笑道:“不會錯的,屬下認得這兩扇鐵門。

    ” 車中人接道:“好,你進去拜見三爺,就說我帶着病人,不便下車。

    ” 藍衣少年興奮地問道:“爹,孩兒也去見三叔……” 車中人道:“不行。

    你去接替李榮,留意來路,看看有可疑的人跟蹤沒有?” 藍衣少年有些失望,卻隻得快快退去。

     那獨眼大漢翻身下馬,整一整衣衫,舉步趨至角門旁邊,輕輕扣了三下。

     片刻之後,門裡有人沉聲問道:“是誰?” 獨眼大漢應聲道:“在下霍豹,求見常員外。

    ” 角門上“卡”的一聲輕響,啟開一扇小窗孔,兩道冷峻的目光向來人仔細打量了一遍,又問道:“幹什麼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