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關燈
小
中
大
項羽大手一揮,緩緩而道:“自起事到現在,屈指算來,已有八年了,我親身經曆大小戰役上百,各位都是這一記錄的見證。
這八年來,誰阻擋我,我就打垮誰;我攻擊誰,誰就降服我!可以說從未打過敗仗,也因此才得以雄霸天下。
然而,世事變化殊難預料,我擁數十萬大軍離開江東,直到今日,卻隻剩下你們二十八人侍候左右,并且陷入進退兩難的困境。
” 頓了一頓,他長歎一聲道:“哎,這是上天要滅我項羽呀!而不是我項羽不會打仗的過錯,為了證明這一點,今天,我決定與各位在這裡痛痛快快地打上一仗,不僅要砍殺敵将,毀敵軍旗,更要沖出重圍,全身而退!讓天下人都知道,我項羽之所以敗,并非是我的過錯,而是天意如此呀!” 衆人聞聽,渾身頓覺熱血沸騰,每一個人都高舉手中兵器,遲遲不肯落下。
蒼茫大地上,仿佛多了一股悲壯的氛圍,殘陽如血,映紅了半邊天。
△△△△△△△△△ 決戰鴻溝,兵分三路。
紀空手親率數十萬大漢軍坐鎮中路,有條不紊地向鴻溝開進;周殷、彭越各率本部協防左右,浩浩蕩蕩地如洪流般直奔鴻溝的兩肋,構築起三面夾擊之勢。
這三路兵力,已經是當世之中最強大的勢力,兵多将廣,士氣高漲,挾大破西楚軍的餘威,直面韓信三十萬江淮軍。
待韓信得到大漢軍向鴻溝推進的消息時,已為時晚矣,漫山遍野的大漢軍在号角連連、旌旗獵獵之下,正源源不斷地向鴻溝開來,車、騎、步各兵種相互協調,以整齊統一的步伐一步步地向前推進。
如果江淮軍在這時撤退,無疑是極為不妥的,此時兩軍相距的距離隻有二十裡,根本不是撤退的最佳距離。
對于身經百戰的将帥來說,撤退并無不可,有的時候,撤退也是一種謀略,一種藝術,關鍵就在于把握撤退的時機和距離。
當兩軍相距的距離隻有二十裡時,沒有哪位将帥會下達撤退的命令,這隻因為這個距離太短,一旦大軍撤退,敵軍追擊,不容易拉開距離,反而容易讓敵軍形成高山滾石之勢,銳不可擋。
如此一來,撤退便不是一種謀略,一種藝術,而是招緻敗局的愚人之舉。
韓信不是愚人,而是一個非常聰明的主帥,所以他沒有撤退,而是集結大軍,企圖與大漢軍在鴻溝決戰。
這看上去是一場實力懸殊的決戰,但韓信卻不這麼認為,在他看來,這一戰勝負難料,猶有變數—— 變數之一,鴻溝乃天塹之地,易守難攻,大漢軍要想跨越鴻溝殊屬不易; 變數之二,在自己身後不過十裡處,二十萬匈奴鐵騎已經結陣待命,就算大漢軍費盡九牛二虎之力跨越鴻溝天塹,也必将遭到江淮軍與匈奴鐵騎的緻命反擊。
讓韓信感到自信的,不僅僅是因為這兩大變數,還在于他對自己江淮軍的戰力相當滿意。
經過了北上征伐齊趙的一系列戰事之後,當初那支隻在訓練場上操練的江淮軍,已被鮮血洗滌為一支紀律嚴明、作戰勇猛的鐵軍。
雙方軍隊各以自己的節奏向鴻溝挺進,戰鼓驚天,黃沙漫卷,整齊劃一的腳步聲震得地面咚咚直響。
從高處往下俯瞰,就仿佛看見兩道巨大的洪流自兩端飛瀉直下,欲以最猛烈的氣勢吞沒對方一般。
天空也為之一暗,厚重的雲層正一點一點地暗黑起來,團聚于鴻溝上空,風靜、雲止,氣氛顯得愈發凝重起來。
茫茫原野之上,突然斷開了一道裂縫,長數裡,寬數裡,深近百尺,岩石懸空,犬牙交錯,極度猙獰,就像是盤古開天時的一個失手,讓巨斧在大地上劃出一道輕痕,這就是鴻溝! 鴻溝無水,隻有亂石、黃沙,狂風穿溝而過,如一隻巨大的發出的哀怨之聲,讓人不寒而栗。
誰又能斷定,這一戰之後,鴻溝中流滿的不是血,填滿的不是屍體呢? 沒有人敢斷定!這隻因為誰看到了這種陣勢,誰的眼前就會晃過血流成河、屍積如山的畫面,誰都堅信,這一戰必定慘烈。
“嗚……”一聲凄厲的狼嗥,自遠山遙傳而至,那狼嗥聲中的孤獨、寂寞,讓人心變得酸楚起來。
獨狼立于高處,它在凄嗥什麼呢? △△△△△△△△△ 項羽終于等到了,等到了這一場以二十九人對決萬人的血戰! 這絕對是當世之中實力最為懸殊的決戰,對項羽來說,這不重要,當一個人将生死置之度外的時候,還有什麼時候可以讓他珍視的呢?也許,隻有一樣東西,那就是榮譽! 這的确是為榮譽而戰,至少,項羽想在這一戰中證明點什麼,所以,當陳平率領萬人鐵騎向項羽等人包圍過來之時,項羽的臉上沒有任何驚懼,有的隻是一種淡淡的蔑視! 在項羽的身後,二十八名将士已經蓄勢待發——他們能夠活到現在,這本身就證明了他們是西楚軍中精英的精英,每一個人的臉上,同樣看不到半點驚懼,有的隻是激昂跳躍的戰意! 當陳平看到這種場景之時,他禁不住怔了一怔,似乎沒有料到項羽不僅沒有逃亡,反而在這裡等着自己,所以就在大軍逼近項羽百步之時,他當機立斷,下令所有的将士停止了前進。
同時,他要求所有的弓箭手張弓待發,目标隻有一個,那就是項羽! 這種靜默的對峙沒有延續多久,靜态的平衡
這八年來,誰阻擋我,我就打垮誰;我攻擊誰,誰就降服我!可以說從未打過敗仗,也因此才得以雄霸天下。
然而,世事變化殊難預料,我擁數十萬大軍離開江東,直到今日,卻隻剩下你們二十八人侍候左右,并且陷入進退兩難的困境。
” 頓了一頓,他長歎一聲道:“哎,這是上天要滅我項羽呀!而不是我項羽不會打仗的過錯,為了證明這一點,今天,我決定與各位在這裡痛痛快快地打上一仗,不僅要砍殺敵将,毀敵軍旗,更要沖出重圍,全身而退!讓天下人都知道,我項羽之所以敗,并非是我的過錯,而是天意如此呀!” 衆人聞聽,渾身頓覺熱血沸騰,每一個人都高舉手中兵器,遲遲不肯落下。
蒼茫大地上,仿佛多了一股悲壯的氛圍,殘陽如血,映紅了半邊天。
△△△△△△△△△ 決戰鴻溝,兵分三路。
紀空手親率數十萬大漢軍坐鎮中路,有條不紊地向鴻溝開進;周殷、彭越各率本部協防左右,浩浩蕩蕩地如洪流般直奔鴻溝的兩肋,構築起三面夾擊之勢。
這三路兵力,已經是當世之中最強大的勢力,兵多将廣,士氣高漲,挾大破西楚軍的餘威,直面韓信三十萬江淮軍。
待韓信得到大漢軍向鴻溝推進的消息時,已為時晚矣,漫山遍野的大漢軍在号角連連、旌旗獵獵之下,正源源不斷地向鴻溝開來,車、騎、步各兵種相互協調,以整齊統一的步伐一步步地向前推進。
如果江淮軍在這時撤退,無疑是極為不妥的,此時兩軍相距的距離隻有二十裡,根本不是撤退的最佳距離。
對于身經百戰的将帥來說,撤退并無不可,有的時候,撤退也是一種謀略,一種藝術,關鍵就在于把握撤退的時機和距離。
當兩軍相距的距離隻有二十裡時,沒有哪位将帥會下達撤退的命令,這隻因為這個距離太短,一旦大軍撤退,敵軍追擊,不容易拉開距離,反而容易讓敵軍形成高山滾石之勢,銳不可擋。
如此一來,撤退便不是一種謀略,一種藝術,而是招緻敗局的愚人之舉。
韓信不是愚人,而是一個非常聰明的主帥,所以他沒有撤退,而是集結大軍,企圖與大漢軍在鴻溝決戰。
這看上去是一場實力懸殊的決戰,但韓信卻不這麼認為,在他看來,這一戰勝負難料,猶有變數—— 變數之一,鴻溝乃天塹之地,易守難攻,大漢軍要想跨越鴻溝殊屬不易; 變數之二,在自己身後不過十裡處,二十萬匈奴鐵騎已經結陣待命,就算大漢軍費盡九牛二虎之力跨越鴻溝天塹,也必将遭到江淮軍與匈奴鐵騎的緻命反擊。
讓韓信感到自信的,不僅僅是因為這兩大變數,還在于他對自己江淮軍的戰力相當滿意。
經過了北上征伐齊趙的一系列戰事之後,當初那支隻在訓練場上操練的江淮軍,已被鮮血洗滌為一支紀律嚴明、作戰勇猛的鐵軍。
雙方軍隊各以自己的節奏向鴻溝挺進,戰鼓驚天,黃沙漫卷,整齊劃一的腳步聲震得地面咚咚直響。
從高處往下俯瞰,就仿佛看見兩道巨大的洪流自兩端飛瀉直下,欲以最猛烈的氣勢吞沒對方一般。
天空也為之一暗,厚重的雲層正一點一點地暗黑起來,團聚于鴻溝上空,風靜、雲止,氣氛顯得愈發凝重起來。
茫茫原野之上,突然斷開了一道裂縫,長數裡,寬數裡,深近百尺,岩石懸空,犬牙交錯,極度猙獰,就像是盤古開天時的一個失手,讓巨斧在大地上劃出一道輕痕,這就是鴻溝! 鴻溝無水,隻有亂石、黃沙,狂風穿溝而過,如一隻巨大的發出的哀怨之聲,讓人不寒而栗。
誰又能斷定,這一戰之後,鴻溝中流滿的不是血,填滿的不是屍體呢? 沒有人敢斷定!這隻因為誰看到了這種陣勢,誰的眼前就會晃過血流成河、屍積如山的畫面,誰都堅信,這一戰必定慘烈。
“嗚……”一聲凄厲的狼嗥,自遠山遙傳而至,那狼嗥聲中的孤獨、寂寞,讓人心變得酸楚起來。
獨狼立于高處,它在凄嗥什麼呢? △△△△△△△△△ 項羽終于等到了,等到了這一場以二十九人對決萬人的血戰! 這絕對是當世之中實力最為懸殊的決戰,對項羽來說,這不重要,當一個人将生死置之度外的時候,還有什麼時候可以讓他珍視的呢?也許,隻有一樣東西,那就是榮譽! 這的确是為榮譽而戰,至少,項羽想在這一戰中證明點什麼,所以,當陳平率領萬人鐵騎向項羽等人包圍過來之時,項羽的臉上沒有任何驚懼,有的隻是一種淡淡的蔑視! 在項羽的身後,二十八名将士已經蓄勢待發——他們能夠活到現在,這本身就證明了他們是西楚軍中精英的精英,每一個人的臉上,同樣看不到半點驚懼,有的隻是激昂跳躍的戰意! 當陳平看到這種場景之時,他禁不住怔了一怔,似乎沒有料到項羽不僅沒有逃亡,反而在這裡等着自己,所以就在大軍逼近項羽百步之時,他當機立斷,下令所有的将士停止了前進。
同時,他要求所有的弓箭手張弓待發,目标隻有一個,那就是項羽! 這種靜默的對峙沒有延續多久,靜态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