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關燈
明白漢王早對自己有所擔心的問題作了周密的布署,提前作好了應有的防範,當下有些不好意思地道:“原來大王早就有所準備,看來末将多慮了。

    ” “不!”紀空手一臉肅然道:“身為一方統帥,事務繁忙,日理萬機,憑一個人的精力,是很難做到面面俱到、不出現一絲纰漏的,要想做到滴水不漏,他的身邊就需要一批敢于上書直谏的謀臣将軍,随時提醒他的錯誤所在。

    惟有如此,才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錯誤,以最小的代價換取最大的勝利。

    所以,本王身邊像樊将軍這樣人不是多了,而是少了,如果人人都能做到知無不言、言無不盡,那麼,這個天下早晚都是我們的!” 張良點頭道:“這也許就是大王之所以勝、項羽之所以敗的主因吧!項羽隻有一個範增,尚且不能容人,将之放逐,可見注定了他最終不能成事。

    ” 衆人無不笑了起來,笑過之後,大多數人心裡冒出一個這樣的問題:“項羽之所以能夠無敵于天下,範增功不可沒,假如範增不死,依然被項羽奉為亞父,這楚漢之争又會是怎樣一個結局呢?” 紀空手此時在大漢軍中的威望,已經高到了無以複加的地步,特别是攻克垓下一役,在所有将士的眼中,這本是一項不可完成的任務,但紀空手卻在一夜之間大敗西楚軍,這不能不被人視為奇迹。

     紀空手最大的好處,在于放權,他相信張良的軍事才能、戰略眼光,所以總是将排兵布陣、指揮作戰的權力交到張良手中,而他自己卻躲于幕後,審視戰争的每一個進程,每一項步聚。

    他從來不打無準備之仗,在大戰之前,首先做到知己知彼,其實就是通過考慮敵我勢力的對比,從中找到突破口,最後果敢地發出緻命一擊。

    他堅信,以自己最強勢的兵力攻擊敵人最弱的地方,往往可以做到無往而不利。

     當所有人領命而去之後,大帳内隻剩下紀空手、張良、龍赓三人,紀空手的臉色再一次顯得冷峻起來。

     “是誰擔負着追擊項羽的任務?”紀空手的目光投向張良,一切行動計劃雖然出自紀空手之手,但真正實施者卻是張良,是以紀空手才有此問。

     “陳平,他率領一萬精銳騎兵自南門追擊,按照大王的吩咐,我已嚴令他們不得過于靠近,隻要随時讓項羽感到壓力即可,如有冒進貪功者,殺無赦!”張良談吐清晰地道。

     “呂雉、紅顔她們是否已經到了預伏位置?”紀空手道。

     “應該到了。

    ”張良的眉頭皺了一下道:“我現在擔心的是項羽會不會如我們所願選擇那條路?如果他自另外一條路上逃走,那我們此舉無異于縱虎歸山!” “這就隻有聽天由命了。

    ”紀空手淡淡而道:“如果項羽這一行人中真的有人識路,就是天不該絕項羽,我們也無法可想,但假如他們之中無人識路,那麼這一次,項羽必死無疑!” 張良的臉上露出狐疑之色,道:“既然如此,我們何不主動一點,就在南門外設伏,也不至于有這份擔心。

    ” 紀空手的臉上露出一絲苦澀之笑,緩緩而道:“項羽若是真的這麼容易被人擊殺,我又何必要用盡如此心機?他能夠無敵于天下,就必然有無敵于天下的實力,盡管此刻他正拼命逃亡,但就算陳平與紅顔她們前後夾擊,也不可能将項羽置于死地!” 張良吃了一驚道:“難道你與龍赓聯手也不敵一個項羽?” 紀空手與龍赓相視一眼,道:“以我二人之力,隻怕要想殺他猶難。

    所以,早在兩年之前,我就精選了九名高手研究一套陣法,專門用來對付項羽,這套陣法的名字就叫‘十面埋伏’!” “十面埋伏?”張良怔了一怔,念道。

     “不錯,這套陣法就叫十面埋伏,而我們此次的行動也叫十面埋伏!所謂埋伏,就是采用隐蔽的方式攻擊敵人,而我們這次行動,所用的乃是攻心戰,針對項羽的性格心理對症下藥,從而讓他不戰而亡。

    ”紀空手顯然對自己的計劃充滿信心,精神一振道。

     張良聽得一頭霧水,道:“你與九大高手研創的這套陣法難道還不能擊殺項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