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關燈
小
中
大
△△△△△△△
就在紀空手離開漢軍大營的第二天,韓信的大營之中來了一個不速之客。
讓韓信感到有些意外的是,來者竟然是九江王英布。
作為一路諸侯,英布一向有“小孫武”之稱,他的人馬雖然不足十萬,卻戰力勇武,善于攻堅硬仗,此次受命協防韓信所在的江淮軍右路,可謂是責任重大。
他在深夜來訪,這讓韓信感到了對方來意的詭秘。
對于韓信來說,他與英布絕不是那種無話不談的朋友,隻有在形勢緊迫之下,存在着一種共進退的利益關系。
畢竟相對于劉邦、項羽來說,他們的兵力顯得還是單薄了一點,惟有在某些方面意見達到高度的一緻,才有可能避免被漢楚兩軍吞并的危險。
正因為兩人隻有數面之緣,并無深交,所以英布的來訪讓韓信多少感到了一點緊張。
大戰将即,形勢錯綜複雜,隻要在一個小問題上把持不定,就将改變整個人一生的命運,甚至是改寫曆史。
韓信深谙這一點,是以不敢有半絲大意,将英布悄悄地迎入自己的帥帳。
面對比自己小了十餘歲的韓信,英布并沒有感覺到自己的老成持重,他不得不承認,韓信是一個城府極深的人,那偶爾閃露精光的眸子裡顯示出此人的精明能幹。
作為一個很早就加入抗秦義軍的首領,英布算得上是各路諸侯中的前輩級人物,在他成名之時,韓信還不知是個怎樣平凡的角色,但眨眼數年過去,他依舊是一路諸侯,而韓信卻已是擁有十萬大軍的淮陰侯了。
“大王深夜登門,不知有何指教?”韓信命人奉茶之後,摒退左右,顯得彬彬有禮地問道。
英布似乎感受到了韓信随意的舉止中所迸發出來的壓力,客氣地笑了笑道:“侯爺有此一問,就說明侯爺對軍中這兩天來所發生的一些事情尚蒙在鼓裡。
” 韓信“哦”了一聲,眉頭皺了一皺道:“軍中事務太過繁瑣,而我江淮軍作為攻城主力,肩負重責,不敢懈怠,又哪來的閑情去管一些無關緊要的事情?” 英布聽出了他話中的嘲諷之意,并不着惱,隻是淡淡而道:“無關緊要的事情?隻怕未必!我今日前來,事關你我日後的安危。
如果侯爺認為這也是無關緊要,那我立馬打道回府,權當我今夜沒來這一趟!” 他這種“以退為進”的策略,韓信又豈會不知?——事實上韓信的确聽到了一些有關自己的謠傳,不過,他是一個不見兔子不撒鷹的角色,自然不會讓人輕易抓住話柄。
是以,他沉吟片刻,突然笑道:“大王莫非是試探我麼?今日垓下一戰能否取勝,就在于各路諸侯要做到萬衆一心,衆志成城,倘若有人各自打着自己的小算盤,那麼這一戰隻怕勝負難料,反而給了項羽喘息之機。
” 英布的目光緊緊地鎖定韓信,冷然道:“看來侯爺還不能相信于我,其實自廣武一戰以來,我們的命運就連在一起了,你應該不會否認這個事實吧?” 韓信的心中一驚,他在廣武一戰中按兵不動,以至于讓大漢軍與西楚軍陷入長達數月之久的相持階段,這種行為顯然違背了當初他與漢王的約定,也是他最不願意提及的事情,此時英布舊事重提,頓讓韓信勾起了舊恨。
“你倒見機得快,廣武一戰中,你的九江軍與我的江淮軍在行動上的确保持了高度的一緻,我不動你則不動,我一動你才行動,配合得十分默契,隻怕至今漢王還以為是我與你串通一氣,故意置他于絕境之中。
嘿嘿……隻此一點,也不枉别人将你稱之為‘小孫武’了!”韓信冷笑一聲,眼芒與英布的目光直對,大有嘲諷之意。
“這叫不得已而為之。
”英布坦然道:“侯爺擁有三十萬大軍尚且如此,又怎能怪我保存實力?其實在你我心中都非常明白,與漢王結盟隻是權宜之策,項羽滅亡之時,就是你我與漢王決裂之日。
在漢王的心中,又何曾不想借項羽之手削弱各路諸侯的實力?你隻要看看他在垓下的排兵布陣,就能洞察到其良苦用心。
” 此時與項羽正面交鋒的,是韓信的三十萬江淮軍,而彭越、英布兩路人馬一左一右,作縱深協防,周殷的人馬設置于垓下東南方,擔負起截斷項羽向西楚的退路之職。
可以這麼說,與西楚軍作正面接觸的,全是各路諸侯的人馬,而大漢軍退後十
讓韓信感到有些意外的是,來者竟然是九江王英布。
作為一路諸侯,英布一向有“小孫武”之稱,他的人馬雖然不足十萬,卻戰力勇武,善于攻堅硬仗,此次受命協防韓信所在的江淮軍右路,可謂是責任重大。
他在深夜來訪,這讓韓信感到了對方來意的詭秘。
對于韓信來說,他與英布絕不是那種無話不談的朋友,隻有在形勢緊迫之下,存在着一種共進退的利益關系。
畢竟相對于劉邦、項羽來說,他們的兵力顯得還是單薄了一點,惟有在某些方面意見達到高度的一緻,才有可能避免被漢楚兩軍吞并的危險。
正因為兩人隻有數面之緣,并無深交,所以英布的來訪讓韓信多少感到了一點緊張。
大戰将即,形勢錯綜複雜,隻要在一個小問題上把持不定,就将改變整個人一生的命運,甚至是改寫曆史。
韓信深谙這一點,是以不敢有半絲大意,将英布悄悄地迎入自己的帥帳。
面對比自己小了十餘歲的韓信,英布并沒有感覺到自己的老成持重,他不得不承認,韓信是一個城府極深的人,那偶爾閃露精光的眸子裡顯示出此人的精明能幹。
作為一個很早就加入抗秦義軍的首領,英布算得上是各路諸侯中的前輩級人物,在他成名之時,韓信還不知是個怎樣平凡的角色,但眨眼數年過去,他依舊是一路諸侯,而韓信卻已是擁有十萬大軍的淮陰侯了。
“大王深夜登門,不知有何指教?”韓信命人奉茶之後,摒退左右,顯得彬彬有禮地問道。
英布似乎感受到了韓信随意的舉止中所迸發出來的壓力,客氣地笑了笑道:“侯爺有此一問,就說明侯爺對軍中這兩天來所發生的一些事情尚蒙在鼓裡。
” 韓信“哦”了一聲,眉頭皺了一皺道:“軍中事務太過繁瑣,而我江淮軍作為攻城主力,肩負重責,不敢懈怠,又哪來的閑情去管一些無關緊要的事情?” 英布聽出了他話中的嘲諷之意,并不着惱,隻是淡淡而道:“無關緊要的事情?隻怕未必!我今日前來,事關你我日後的安危。
如果侯爺認為這也是無關緊要,那我立馬打道回府,權當我今夜沒來這一趟!” 他這種“以退為進”的策略,韓信又豈會不知?——事實上韓信的确聽到了一些有關自己的謠傳,不過,他是一個不見兔子不撒鷹的角色,自然不會讓人輕易抓住話柄。
是以,他沉吟片刻,突然笑道:“大王莫非是試探我麼?今日垓下一戰能否取勝,就在于各路諸侯要做到萬衆一心,衆志成城,倘若有人各自打着自己的小算盤,那麼這一戰隻怕勝負難料,反而給了項羽喘息之機。
” 英布的目光緊緊地鎖定韓信,冷然道:“看來侯爺還不能相信于我,其實自廣武一戰以來,我們的命運就連在一起了,你應該不會否認這個事實吧?” 韓信的心中一驚,他在廣武一戰中按兵不動,以至于讓大漢軍與西楚軍陷入長達數月之久的相持階段,這種行為顯然違背了當初他與漢王的約定,也是他最不願意提及的事情,此時英布舊事重提,頓讓韓信勾起了舊恨。
“你倒見機得快,廣武一戰中,你的九江軍與我的江淮軍在行動上的确保持了高度的一緻,我不動你則不動,我一動你才行動,配合得十分默契,隻怕至今漢王還以為是我與你串通一氣,故意置他于絕境之中。
嘿嘿……隻此一點,也不枉别人将你稱之為‘小孫武’了!”韓信冷笑一聲,眼芒與英布的目光直對,大有嘲諷之意。
“這叫不得已而為之。
”英布坦然道:“侯爺擁有三十萬大軍尚且如此,又怎能怪我保存實力?其實在你我心中都非常明白,與漢王結盟隻是權宜之策,項羽滅亡之時,就是你我與漢王決裂之日。
在漢王的心中,又何曾不想借項羽之手削弱各路諸侯的實力?你隻要看看他在垓下的排兵布陣,就能洞察到其良苦用心。
” 此時與項羽正面交鋒的,是韓信的三十萬江淮軍,而彭越、英布兩路人馬一左一右,作縱深協防,周殷的人馬設置于垓下東南方,擔負起截斷項羽向西楚的退路之職。
可以這麼說,與西楚軍作正面接觸的,全是各路諸侯的人馬,而大漢軍退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