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關燈
中,是否知道他們此刻現在何處?” 項羽的眼芒直對着蒙面人的眼睛,一動不動,似乎欲穿透其内心一般,輕哼一聲道:“他們此時正在蕭何的相國府内密議結盟的細節,整整三天過去了,他們未出相國府半步。

    ” 項羽對四大信使抵達鹹陽一事十分看重!在他看來,無論大漢軍的實力有多麼雄厚,要想與自己無敵于天下的西楚軍一戰,絕對是兇多吉少。

    他真正所擔心的,還在于楚漢交戰之際,韓信、周殷、彭越、英布這幾路人馬趁西楚空虛,驅兵直入,使得自己腹背受敵,這就難料勝負了。

    所以,他絕對不能讓劉邦與四大諸侯結成同盟,在分化他們未果的情況下,他決定對四大諸侯的四大信使實施狙殺,不惜一切代價也要将四大信使命歸途中。

     有了這樣的打算,他手下的暗探耳目自然不敢有半點懈怠,雖然他們無法混入森嚴的相國府,卻對相國府中的每一條出入口實施全天候的監控,是以項羽相信自己所得到情報的真實性。

     然而,蒙面人接下來說的話卻讓他大吃一驚:“不,那隻是三天前,其實,在四大信使晉見劉邦的當天夜裡,他們就已經離開了鹹陽!” “這不可能!”項羽的眼中逼射出一股寒光,冷然道:“為了監視四大信使的動靜,本王幾乎動用了一半的耳目,如果他們造成如此重大的失誤,那就當真該殺!” “空口無憑,如果大王不相信我的話,可以在明日清晨的青石嶺設伏,韓信的信使韓立将在那個時候經過那裡,然後轉道向東,回到江淮。

    ”蒙面人顯得極有把握地道。

     蒙面人究竟是誰?何以會如此了解大漢朝中的機密? 這是一個謎,一個難以解答的謎,但是有一點卻可以确定,他能知道這麼多常人無法知道的秘密,就足以證明其身分絕對不同尋常。

     “本王憑什麼相信你?”項羽似信未信,将疑非疑,以一種疑惑的眼光打量着蒙面人。

     “大王可以不相信我,甚至可以殺了我,但是到了明天,大王也許就會後悔,因為這對大王抑或對我來說,一旦聯手,就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

    ”蒙面人直面項羽咄咄逼人的目光,毫無怯意地道。

     項羽有些打不定主意了,以往這個時刻,當他對某件事情難下決斷時,可以詢問範增,然而範增被自己逐出軍營之後,竟然被人擊殺于楓葉店,這是項羽始料未及的。

     他之所以逐走範增,隻是想試探其忠誠。

    從他的内心來說,能以“亞父”之尊善待範增,就是對範增最大的倚重,然而随着流言四起,他多疑的性格決定了他要試上一試。

    所以當卓小圓的那次事件爆發之後,他順水推舟,以放逐來試探範增。

     在項羽看來,範增的身邊不乏高手,就連範增本人也是一個深藏不露的内家高手,加上自己所派的幾名高手護駕,可以确保他的安全。

    但是他絕對沒有想到,自己等來的卻是範增的死訊,這就意味着他從此失去了一個左臂右膀。

     想到範增,項羽的心頭不免湧出一絲悔恨之意,想到正是自己的多疑害死了範增,他不由得重新打量起眼前的這個蒙面人,暗自在心裡問着自己:“是呀,如果我現在殺了他,是否就能保證明天不會後悔?何況,如果真的有此人相助,打下關中、絞滅大漢軍根本不是什麼虛妄之談,難道我真的要錯失這種大好良機嗎?” 項羽沉默良久,才緩緩而道:“你可以确定韓信的信使一定會自青石嶺經過?” 蒙面人道:“不錯!” “本王很想知道,你何以要投靠本王,這樣做對你究竟有什麼好處?” “我相信自己的直覺,更相信大王的實力,我隻有一個要求,那就是滅了大漢之後,請大王封我為關中王,統轄劉邦固有的領地。

    ” “你背主棄義,難道不怕世人恥笑嗎?” “大王何不将我的舉動稱作棄暗投明呢?也許在史書上,在後人的眼中,我今日作出的決定就是英明的、正确的、無可厚非的,難道大王不這麼認為嗎?” “有了你這句話,本王的确應該相信你。

    ”項羽笑了起來,伸出了手掌,而不是那柄巨劍。

     △△△△△△△△△ 霜寒露重,青石嶺的早晨,透着沉沉的寒意,對趕路的行旅來說,實在不是一個好的天氣。

     韓立率領數十名随從,繞過甯秦城外的西楚軍營,翻上連綿的山脈,到了青石嶺,從這裡向東,雖然路途遙遠,山路難行,但可以避開西楚軍,算起來應該是一條比較安全的行軍路線。

     冷冷的風襲來,讓韓立禁不住打了個寒噤,想到發生在鹹陽城中的一切,他的心裡更添一股冰寒。

     雖然他沒有親曆晉見儀式,但鳳陽、鳳栖山、鳳不敗等人的死讓他意識到大漢王朝的真正實力,此行能夠不死,他已覺得這是自己最大的僥幸了。

    所以當蕭何請他連夜上路時,他沒有一絲的猶豫,當即帶人自相國府的一個秘道潛出,踏上了歸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