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流雲三聖

關燈
“為什麼不是韓信?”項羽的眼中充滿着欣賞之意。

     “沒有了劉邦,韓信尚不能單獨對我西楚構成威脅,而劉邦則不同,他不僅是漢王,統轄數十萬大軍,而且種種迹象表明,他與問天樓有很深的淵源。

    在這個亂世的時代,擁有一大批武功高強的人尤為重要,在某些關鍵的時候,他們甚至可以扭轉整個戰局。

    ”範增的言語之間不免有一絲惋惜,當日在鴻門之時,若非項羽一意孤行,放走劉邦,今日的天下隻怕早就姓項了,他範增無疑便是功勳卓著的開國元勳。

     其實鴻門宴上放走劉邦,也是項羽心中之痛,不過他沒有為此而後悔,因為處在當時的情況下,劉邦以一種非常的手段博取他的信任,他很難作出殺伐的決斷。

     更主要的是,從當時的天下形勢來看,他要統領諸侯滅秦,就不可能失信于天下,這才是他不殺劉邦的主因。

    否則,就算沒有範增的力勸,他也不可能縱虎歸山。

     項羽聽出了範增話中的弦外之音,淡淡一笑道:“亞父的分析一點不差,對本王來說,刺殺劉邦正是本王馬上要采取的行動!” 範增心裡陡然一驚道:“莫非大王已經準備動手了?” 他的心裡不免有些失落,刺殺劉邦無疑是一個重大的決策,項羽居然瞞着他着手開始了行動,這是否說明項羽對他的依賴性有所減弱? 項羽站了起來,緩緩地在帳中踱了幾步方道:“其實早在鴻門之時,本王就有殺人之心,隻是礙于當時的時機不對,這才放棄。

    這兩年來,本王一直關注着劉邦的一舉一動,之所以沒有派人動手,是因為連本王也無法摸清劉邦的真正實力!” 範增倒吸了一口冷氣道:“難道說大王以流雲齋閥主的身分,尚且不敵于他?” “那倒不至于。

    ”項羽的眼芒暴閃,渾身上下陡生一股霸氣,道:“就算他武功再高,最多與我也是半斤八兩。

    本王所想的是,不動而已,動則必取劉邦首級!如果沒有十足的把握,強行動手,萬一失敗,就再無殺他的機會了。

    ” “大王所慮甚是。

    ”範增沒有想到項羽的心思居然如此缜密,很是欣喜道:“那麼依大王所見,該派何人去執行這項任務最有把握呢?” “其實你應該猜想得到。

    ”項羽的臉上露出了神秘的一笑。

     範增怔了一怔,一臉茫然。

     項羽緩緩而道:“亞父與我項家乃是世交,也是從小看着本王長大的,應該深知本王絕非是沉湎美色而胸無大志之人。

    就算本王是别人眼中的好色之人,也不會為了圖一時歡娛而讓自己的愛妃千裡迢迢趕到軍營。

    本王之所以将虞姬接到軍營,隻是為了掩人耳目,真正的目的,是想在神不知、鬼不覺地情況下,本王可以脫身軍營,前往南鄭,将劉邦的首級取回!” 他的聲音越說越低,到了後來,幾如蚊蟻,但聽在範增耳中,卻如一記霹靂,吓得他驚出一身冷汗道:“大王,如此萬萬不可,您身為西楚霸王,直統數十萬大軍,豈能為了一個劉邦而去冒這些兇險?” “本王豈能不知個中兇險?但若是本王不親自前往,又有誰可擔此重任?”項羽顯得十分沉着冷靜,顯然對計劃中的每一個細節都考慮得相當周全:“滅劉邦,乃是勢在必行,一旦讓他成勢,出兵東進,那我西楚将面臨最大的威脅。

    到那時,我西楚軍所要面對的就不單單是齊國軍隊,甚至将經受三線作戰的考驗!” “可是……”範增心裡知道,項羽的擔心絕非多餘,其決策也是惟一可行的辦法,不過讓他一人去冒這種風險,實在牽涉到太大的幹系。

     項羽看出了範增臉上的關切之情,心裡也有幾分感動,微微一笑道:“沒有可是,本王的行程已定,不可能有任何更改。

    不過,亞父大可放心,此次随我前往南鄭的,還有我流雲齋中經武堂的三聖。

    有這三位前輩高人的保駕,此次行動絕對是萬無一失!” “三聖?”範增的臉上頓時輕松了不少,他與項梁本為世交,當然清楚此三人的實力。

    當年大俠荊柯刺秦失敗後,天下間的有志之士從都末放棄過刺殺秦王的念頭,而他們卻是唯一幾次都能從秦宮全身而退之人。

    故此項梁才讓範增千方百計的請三人加入流雲齋,而此三人也以自身的實力助項梁平定了西楚武林。

     “最關鍵的一點是我在暗,劉邦在明。

    當天下人都道本王尚在城陽肅清叛軍餘孽的時候,本王卻悄然到了南鄭。

    ”項羽淡淡一笑道:“所以,在閻王的生死簿上,劉邦的大名已被勾了一筆。

    ” 他很自信,在他的身上,的确有一股常人沒有的霸氣。

     △△△△△△△△△ 漢都南鄭位于沔水之濱,乃是沔水與褒水的河流交彙處。

     在劉邦進入漢中之前,南鄭作為漢中郡府的所在地,就已經極具規模。

    到了劉邦進入漢中之後,大興土木,鞏固城防,使得南鄭變得易守難攻,固若金湯。

     南鄭作為緊依三秦的戰略重鎮,又是漢王劉邦的建都之地,市面十分繁華。

    這固然與它緊扼着水陸交通的要塞有關,也與劉邦鼓勵、支持各工商的政策大有關系。

     劉邦與紀空手、龍赓闖過末位亭後,進入巴蜀,便遇上了蕭何派來的援兵護送。

    一路上走了十來日,南鄭古城已然在望。

     這時蕭何親自率領的先頭部隊在城外十裡相迎,數千騎兵擺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