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大秦秘聞

關燈
對瞞不過另一個人的眼睛,此人就是同為“冥雪”一脈的方銳。

     這絕對是韓信此行最大的破綻,何以憑鳳五的心機,會毫無察覺呢? △△△△△△△△△ 夜色漸深,已近三更,江風猶寒,吹得燈火幾點,灑落江面,寂寥異常。

     大船中除了紀空手之外,隻留下十數人守夜,其餘的奴婢屬下盡随紅顔與吹笛翁赴宴而去,顯得船上空曠不少。

     紀空手靜立窗前,心中疑道:“劉邦既然歸附項羽,此刻必然在宴會之中,他何以能在三更天趕來見我?莫非是我誤解了他的意思?” 他與劉邦相識未久,但劉邦給他的感覺卻像相識多年一般,所以以他對劉邦的了解,他相信劉邦絕非是傳聞中的劉邦,好色之徒的名号,根本就不可能與他連在一起,即使這一切都是事實,那就是劉邦的所作所為,必有深意,隻是自己不曾參透罷了。

     想到劉邦的為人,紀空手的心中頓有一股寒意,虧他始終将其當作是自己的兄長一般。

     從沛縣七幫會盟、共舉義旗的那段日子來看,劉邦的沉穩機智、深謀遠慮都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而最讓紀空手感到吃驚的是,在劉邦的身上,更有一種常人難以擁有的毅力與意志,支撐着他心中的信念與理想。

    試問擁有這等忍耐力的人,其所作所為,又豈是一般之人可以揣透的?但紀空手做夢都不會想到,劉邦會為了自身利益而出賣他。

     思及此處,紀空手回身望向燈火輝煌的樊陰城,蓦然間又想到了不可一世的項羽,像項羽這等擁有王者霸氣的奇男子,的确有其傲人的本錢。

    他的霸氣與生俱來,與他的流雲道真氣一般地狂烈,讓人無從抗拒。

     但是紀空手在冥冥之中,忽然記起了一句古話:“剛猛易折,柔則堅韌。

    ”這句古話似乎正是項羽與劉邦性格上的真實寫照。

    他不知道自己何以會有這種感覺,但他卻始終相信,如果說當世之中還有一人可與項羽争霸天下的話,那麼此人定是劉邦!他的心中一動,突然想到了白日與項羽的那場無形的比拼中,自己犯下了一個決策性的錯誤,那就是面對如斯霸烈的流雲道真氣,無人可以與之硬抗,惟一可以與之周旋的,隻有全憑内力的柔勁。

     以柔克剛,這是無以反駁的至理,但是面對項羽的霸氣,任何人都心生戰意,大生放手一搏的豪邁氣概。

    紀空手也不例外,所以他輸了,輸得毫無還手之力。

     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氣,忽然覺得自己的心口有一絲莫名的痛感,如針刺一般,不過迅即消失。

    他不由得心生詫異:“這是怎麼回事?難道與項羽的交手竟使自己受了内傷不成?” 很快他便搖了搖頭,并不在意,反而啞然失笑,暗責自己疑神疑鬼。

    他蓦然間想起項羽收手回力時那淡淡的一笑,那笑中似乎有一股邪氣,邪得讓人心中發寒…… “呼……”便在此時,從江岸之上蓦起一道風聲,其聲細微,幾不可聞。

    紀空手卻心中一凜,聽出是鋒刃破空之聲,正要閃避,卻聽“呼”地一聲,一把小巧精緻的飛刀正插在窗棂之上,刀身搖閃,發出“嗡嗡……”之音。

     見刀如見人,紀空手見得此刀,心中驚喜道:“原來是樊大哥到了。

    ” 他毫不猶豫地縱窗而出,雖然相隔兩丈江面,但他的人卻如大鳥般毫無聲息地滑翔過去,根本沒有驚動船上的任何人,隻是落地時一口真氣突然不繼,腳下一滑,差點打了個趔趄。

     一雙大手及時伸來,扶住紀空手的腰。

    這雙大手沉穩有力,正是來自樊哙。

     “你不要出聲,緊随我來。

    ”樊哙貼在紀空手耳邊悄然說道,人如狸貓般潛伏而行,一路張望,顯得極為小心。

     “樊大哥如此謹慎,定然與我有要事相商。

    ”紀空手感覺到氣氛異常緊張,當下也不說話,亦步亦趨,随着樊哙來到了百丈之外的一個小山崗上。

     這座山崗不過十餘丈高,但從平地突起,顯得險峻突兀,由此而望,方圓數裡的動靜一覽無遺,絲毫不懼有人近身偷聽。

    直到這時,樊哙才擁住紀空手道:“數月未見,想死我了。

    ” 雖隻一句話,卻讓紀空手感動得幾乎落淚。

    他一生孤苦,難得有人如兄弟般真誠對己,不由語帶哽咽道:“樊大哥,小弟亦是同你一般。

    ” 當日他與韓信離開義軍前往淮陰,誰知路上遭遇鳳五與方銳的攔截,一去不返,頗讓樊哙擔心,後來樊哙聽說随紅顔樓船而來的還有一位氣度不凡的年輕公子,他便有些揣測此人或許就是紀空手了。

    因為他對紀空手一向很有信心,以紀空手那滿不在乎的邪勁加上他眼神中特有的憂郁,正是諸般少女心中青睐的人物形象。

     當他從劉邦口中證實了自己的猜想之後,便想立馬趕來與紀空手相會,隻因他此行還肩負了一項重要的使命,所以不得不小心翼翼,躲過了項羽的一切耳目,才在三更天按時趕來。

     兩人寒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