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一線生機

關燈
初成時,崆峒劍法共有三十六招,但李七星并未止步不前,又對三十六招加以揣摩,每日元羅衣上山見他時,都正好是他練至三十六招中的最後一式“吟風弄月”之時,元羅衣見夫君苦悟劍法,不免萬分憐惜。

    她歌喉精絕,當初李七星便是因其歌聲而對她萌生愛慕之心。

    于是在李七星參悟最後一式“吟風弄月”時,她便在一旁為其輕輕吟唱,以消除他一日疲勞。

     李、元二人傾心相戀,心意相通,故元羅衣的歌聲非但不會驚擾李七星,反而使他心曠神怡,才思如泉湧,最終,他所創下的三十六式劍法中,最後一式“吟風弄月”竟遠逾其餘三十五招劍法! 此事與崆峒派之史息息相關,故武林中人知之甚多,隻是因為這一招“吟風弄月”有别樣意義,李七星與元羅衣憐惜此劍法中所蘊含的情意,不願輕易讓它沾上血腥殺戾之氣,故曾立下祖訓,非到萬分危難之時,絕不可輕易使出這一招“吟風弄月”,何況此劍式遠比其他三十五招玄奧,資質略略平凡一些的弟子、根本無法練成此招,于是武林中人一向是“隻聞”其名,難謀“其面”。

     倏聞牧野栖一聲長笑,飄然進襲,劍如輕風,拂面而至,雙方長劍甫一接觸,一聲铮鳴,牧野栖的劍已如水銀瀉地般傾灑而出,寒芒閃織如網,重重氣浪,如潮水般一瀉千裡。

     刹那之間,左尋龍已是置身于無窮無盡的殺機之中。

     這是牧野栖第一次采取攻勢。

     卻足以讓場上每一個人觸目驚心。

     左尋龍更是心中一凜,他一生經曆無數搏殺,卻從未如今日這般有呼吸困頓的抑制感,世間最快的劍法,招與招之間仍有更替的過程,而牧野栖的劍法竟超越了這一模式,他的劍便如同一條奔瀉不息的江河,誰也分不清它是由此時起,到何時止…… 左尋龍已将崆峒劍法發揮得淋漓盡緻。

     但牧野栖似乎早已洞悉了他的劍式,左尋龍的劍所經過的每一條線路,每一個角度、方位,都被牧野栖的劍搶得先機,使得其劍大受牽制! 封擋三十餘招之後,左尋龍已是冷汗涔涔,步法虛浮。

     一聲長嘯,牧野栖的劍貼身翻飛,劍芒劃出一道驚心動魄的光弧,寒芒過處,帶起了一抹血光。

     左尋龍赫然已中了一招,背部拉開一道長長的血槽,鮮血迅速溢出,刹那間已将他的後背染紅大半。

     身為十大名門的掌門人,卻被一個在江湖中默默無聞的後輩所傷,左尋龍心頭之恨讓他漠視了身上所受的創傷。

     卻見牧野栖如風中柳絮般倒掠出三丈開外,落定之後,向左尋龍遙遙一揖:“左大俠,承讓了!” 左尋龍臉色變得極為難看,他聲音嘶啞地道: “左某的确敗了,但你休想就這樣輕易脫身而去,今日我與你不死不休!” 牧野栖并不想取左尋龍性命,一旦他再殺左尋龍,那麼整個正盟将視他為故,即使癡愚禅師言出必行今日放過他,日後他也難逃一劫。

     牧野栖的目光向癡愚禅師望去,苦笑一聲,道: “禅師……”欲言又止。

     癡愚禅師亦覺左尋龍的舉止與一派掌門人的身分格格不入,當下合十道:“左掌門三思。

    ” 左尋龍何嘗沒有想到此舉有失身分?但若是讓武林同道知道他敗于一無名少年之手,豈不是更為大丢顔面?權衡之下,左尋龍決定與牧野栖再戰,隻要能擊殺對方,想必癡愚禅師等人為了顧全正盟大局,多半不會将此事宣傳出去,以免引得左尋龍與崆峒派與正盟其他門派不和,甚至退出正盟。

     他之所以下此決心,還有一個重要原因,他尚有必殺一招“吟風弄月”沒有使出,牧野栖與他纏戰二百餘招,方略勝一籌,可見對方的武功不會高出自己太多,面對崆峒派的鎮派劍式,絕無幸免之理。

     心意一定,左尋龍不顧癡愚禅師的勸阻,向牧野栖道:“左某尚有一招‘吟風弄月’未曾施展出來,若你能勝了此招,那左某必定敗而無怨,死而無憾!”—— 感謝掃描的書友,劍心OCR、校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