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潼關五聖府石楓

關燈
:“你要怎樣?” 石楓道:“如若特徵相合,你除了将她帶去,在下還要承擔誘拐的罪名,要是特征不合,閣下必須向咱們夫婦當衆三叩首以謝侮辱之罪。

    ” 雪鶴雷霖大怒道:“放屁,你将雷某當作何等之人?” 石楓冷笑道:“閣下像是一個頗有教養的人,為什麼說話這般粗魯。

    ” 青衣中年見石楓如此說法,他倒覺得雪鶴雷霖太過魯莽,因而傳音勸道:“師弟,這椿事兒魯莽不得,如果這位姑娘不是你的未婚妻子,咱們怎能走這個樓梯?依小兄這見,倒不如任他離去,再派人查出他落腳之處,以後不用說那位姑娘了,就是要這小子的命也不困難。

    ” 雪鶴雷霖縱然滿腹不願,但在這等情形之下,也隻得聽從師兄的安排。

     于是,青衣中年雙拳一抱道:“這件事咱們以後再說,朋友可以走了。

    ” 石楓哼了一聲,勁自帶着水紅蓮等下樓而去。

     秋兒仍憤憤不平的道:“姓雷的太狂了,咱們應該給他一點教訓才對。

    ” 石楓道:“不要急,待見到路館主再計劃。

    ” 水紅蓮道:“咱們現在就去三合武館?” 石楓道:“是的。

    ” 石楓剛到門前,已有一位勁裝大漢迎了上來道:“朋友找誰?” 石楓道:“找貴館的路館主。

    ” 勁裝大漢道:“朋友怎樣稱呼?找敝館主有什麼事?” 石楓道:“在下姓石,與路館主是老朋友,你隻要告訴他,他就會知道的。

    ” 勁裝大漢道:“朋友稍待片刻,我這就去禀報館主。

    ”過了一會兒,一個虬髯繞腮的路館主,果然領着一群人迎了出來。

     石楓遙遙抱拳一禮,道:“潼關一别,寒暑幾易,近日偶遊揚州,不意巧逢故人。

    ” 路館主走來之時,早已向他們流目打量一遍,他還記得秋兒,但水紅蓮面蒙輕紗,他無從辨認,石楓經過易容後,更是十分陌生,因而微現遲疑之色,道:“當日多承相救,在下日日都在想念石大俠的援手之德,隻是石大俠的形貌,似乎改變得太多。

    ” 石楓道:“館主果然心細如發,在下是經過易容的。

    ” 路館主哈哈一笑道:“原來如此,石大俠請進。

    ” 他将石楓夫婦領進密室,再關切的詢問道:“石大俠是否有什麼困難。

    ” 石楓道:“有。

    ” 路館主道:“石大俠請說,無論怎樣困難,路某都願一力承擔。

    ” 石楓說道:“館主果然肝膽照人,不過,在下隻是想請館主代為查訪一個友人而已。

    ” 路館主道:“尊友是揚州人氏?” 石楓道:“可能是的。

    ” 路館主道:“石大俠對那位友人不太熟識?” 石楓道:“是的。

    ” 路館主道:“他是誰?” 石楓道:“魯靖。

    ” 路館主默思半晌道:“魯靖可是武林中人?” 石楓忽然長長一籲道:“也許是的,唉,天下武林,都要對付在下,館主可知道為了什麼麼?” 路館主不明白石楓何以浯氣一轉,由查訪魯靖一下子轉到他自己的身上來了。

     但仍誠懇的道:“人為财死,鳥為食亡,古往今來,不知有多少人毀在一個利字之上,這般人也實在太過愚蠢了,今後如有向石大俠找查之人,三合武館以全力作石大俠的後盾。

    ” 石楓道:“多謝館主,其實石楓雖是擁有那張寶圖,并不想将那筆财富作為石某私有之物。

    ” 路館主道:“錢财原是身外之物,我想石大俠也不會過份重視那财富的。

    ” 石楓道:“館主說的是,隻要能夠運用得當,在下願意将它全部捐獻出來。

    ” 石楓一歎道:“這筆财富原是忠王李秀成用以驅逐滿虜,恢複我大漢子孫舊有河山用的,咱們如若将它擄為已有,怎能對得起忠王在天之靈!” 路館主奮然道:“洪門的宗旨,諒是反清複明,推行民族革命,現在本門之中,仍有不少忠王的部屬,石大俠如在繼承忠王遺志之意,路敬德第一個願意追随石大俠的左右。

    ” 石楓高興的握着路館主的雙手道“館主果然是一個血性男兒,石某總算不虛此行。

    ” 這時,路館主又立即問明住處,又派人将石楓夫婦的行李搬來,并撥了一座精緻的别院,讓他們夫婦居住。

     同時他派出大批人物,向各階層去尋找魯靖。

     交待完畢之後,他令人擺上一桌酒席,石楓夫婦雖然已經用過午餐,在禮貌上這頓按風宴是不可少的。

     席間談起武會之事,路館主歎道:“排教橫行黃河兩岸及大江南北,做出很多令人發指之事,可惜敝館人單勢孤,對他們無可奈何,在揚州,三合武館及青龍幫分堂是他們的眼中之釘,每年一次的武會,就是想将咱們攆出揚州的手法之一。

    ” 秋兒道:“排教人數雖多,武功并不見得怎樣高明。

    ” 路館主道:“不,他們真正的高手還沒有出場,敝館能夠應戰的就隻有犬子路超及小徒司馬襄而已。

    ” 秋兒道:“請問館主,外人可不可以參加武會?” 路館主道:“可以,但必須以揚州三派的名義才能參加。

    ” 秋兒道:“那麼明兒咱們就以三合武館的身份出場,給他們一點教訓。

    ” 路館主道:“為敝館之事,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