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關燈
衣服,及質料惡劣、式樣老氣的,全部忍痛收起來,用大塑膠袋裝紮好,冷藏在角落裡。

     剩下幾件衣服,可以與她今天買的衣服混合着穿,應該沒問題。

    她籲口氣,不意瞥見鏡子中的自己——那穿衣鏡也是量販店買來兩百塊的便宜貨。

     她挨到鏡子前。

    二十八歲了,皮膚已經開始松弛;長時間坐辦公室的關系,缺乏運動,下半身也顯得稍肥胖,臀部也有下垂的迹象。

     啊,她應該開始好好運動了。

    就算已經不期待白馬王子,也不要讓自己照鏡子時,看到自己那模樣就很難過吧。

     為了身體健康,運動也是必須的。

    但她舍不得花錢。

    海島地狹人稠,少有活動空間,遊個泳、健個身,都要到泳池或健身中心,那些都要花錢。

     因為省錢,她沒有很多人逛街購物、唱KTV、泡吧或吃喝尋歡作樂的習慣;也沒有白領上班族上健身中心的嗜好。

    甚至很少到郊外爬山健行什麼的,頂多就到郊區偏僻鄉下去看她媽媽。

     有什麼不花錢又可鍛煉的運動? 她住的是舊公寓,在五樓頂,所以每天要爬五樓樓梯。

    但那不夠——跑步好了。

    她神情一亮。

     她住處附近,走路十分鐘左右有個小學,她不知道小學是否對外開放,但沿路有條人行綠道,種了一些樹,一直延伸到幾百公尺外的國中。

     她可以沿着那條人行綠道跑步。

    她看過,很多人沿着那條綠道跑步,清晨晚上都有。

    她不習慣被人看見注視,所以可以等下班回家後,天黑了,感覺不那麼暴露,再去跑步。

     「就試試看吧。

    」張明美對着鏡子的自己說。

     煩惱的是,必須買雙運動鞋…… 唉,又要花錢。

     ******bbs.*** 聽說老闆回來了。

     張明美莫名的緊張起來。

    她希望自己能像愛情小說裡的女主角那樣淡然,毫不在乎。

    愛情小說的女主角都是那樣,然後因為她的「特别」,她的淡然反而顯得不一樣。

     可是她永遠不會是女主角,就連配角也不是,殘酷又難堪的,隻是個跑龍套的背景小角色。

    她很早就明白這殘酷的事實,怕太自憐,卻又不得不提醒自己,别把自己想成女主角,免得讓人看笑話。

     因為不是女主角,所以也不會「天生」有使得愛情小說女主角顯得比别人特别的「淡然」。

    該緊張的,她還是覺得緊張。

    她隻盼望保住這個工作。

     經過這幾天的打聽,她稍稍知道了一些。

    老闆是個青年才俊,年紀輕輕就創立AJ,很有生意頭腦,畢竟是國外名校畢業的高材生。

    雖然不會跟員工打成一片,但也不會擺架子。

    隻是,像她這種低階層的小人物,不大有機會會碰到老闆就是。

     最重要的是,他們這老闆不僅有内涵、有能力,外表高大英俊、身材性感有魅力,而且未婚,「好像」也沒有女朋友。

     告訴她這些的李玲特别強調「好像」兩個字,表示那可能性,還開她玩笑說: 「加點油,多多讓自己曝光。

    如果運氣好讓老闆看上了,可就麻雀變鳳凰了。

    」 張明美呆傻似笑了笑,少說少錯,不多說廢話,免得不小心說了什麼,引起别人誤會。

     這算是「任務」,吳妙麗要她注意的,她有在注意,不再連老闆是誰都搞不清楚。

    有一天在電梯裡不巧碰到蕾貝卡,她上下打量她兩眼,沒說什麼。

    後來,吳妙麗也沒說什麼,所以,她想她大概算是過關了。

    她們也沒再挑剔她的穿著了。

     下午,老闆和各部門主管開會。

    張明美職位低,被派去幫忙準備資料、茶和咖啡飲料什麼的,老闆來之前,她就退出去,在門口甬道迎面遇見幾個人走來,趕緊避到一旁,略垂着頭。

    隻看到一個高大的男人背影,蕾貝卡跟在後面,還有幾個穿西裝打領帶的,一邊讨論着什麼。

     要是愛情小說的女主角,這時要不淡然一笑不在意,要不自憐感傷唏噓一下吧。

    她隻希望能平安無事度過試用期,成為正式職員,那樣她的薪水就又多升了三仟塊。

     她希望能存夠錢,買下表表姑的公寓,有一個自己的小地方,再存一些錢,将來生活有個保障。

     這種「小人物」的想法,跟周英傑心裡在盤算的,天地之差般大大不一樣。

    周英傑根本沒去注意甬道旁站的人,從香港、上海轉了一圈回來,他滿腦子想着如何擴展AJ的版圖。

     AJ在大中華區的名号早已打響,從新加坡到香港、上海都有據點。

    這回到上海,他發現當地——不隻當地,沿海各大城市,消費能力強勁。

    針對青少淑女市場的副牌銷售表現,更是亮眼。

    城市獨生子女的結構,使得這些青少一代比父母一代有更大的購買力。

    除了上海,他打算在北京、廣州、深圳也開設新店面,并且聘請四小旦之一,有廣大人氣的少女偶像代言。

     因此,一回來,他就與黃大傑及其父親讨論增資的問題,再召集各部門主管讨論相關事宜。

    上海分公司直接在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