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美人如玉
關燈
小
中
大
大罪啊!
從前朝至今,他親眼目曆了太多的謀反者,甚至僅僅隻是被懷疑有謀反動機者,便被朝廷滿門誅殺的無數例子。
他似乎看到了在滿地血泊中掙紮的阖族老少…… 平素為人一向和穩的李淵,如今被人一下子推上了懸崖,想想落到如此被動的處境,竟然是自家愛子夥同他人給自己設下的圈套,逼得自己不反,一時怒不可遏,一面大罵世民忤逆,一面全身發抖地大叫:"來人啊——!把,把這個不忠不孝的叛臣逆子給我綁起來,押、押送太原郡衙門去!" 裴寂見李淵如此震怒,急命人尋來晉陽令劉文靜和勳衛将軍長孫順德勸阻。
長孫順德是世民的正妻長孫氏的叔父,與李淵父子一向交好。
聽說李淵翻了臉,竟要把世民綁送太原郡,大驚失色道:"唐公請息雷霆之怒!唐公,你把世民一人綁送郡衙倒也罷了,唐公隻是忘了,謀逆之罪,依大隋律法,那可是誅滅全族的重罪啊!唐公,就算你公明大義,不為自己和世民慮,也當替唐國府阖族老少想一想啊!" 裴寂勸道:"唐公,玄真以為順德之言極有道理。
知子莫如父,二公子一向忠義骁勇,并非不忠不孝之輩!要怪,也隻能怪昏君棄社稷于不顧,置衆生于水火,二公子如此,無非是想唐公能為國為家奮舉義旗,挽天柱于危傾,解萬民于倒懸,世民這樣,其實,正是為了天下蒼生,是大道大義啊。
唐公萬不可逞一時之義氣而毀了大局,自斷後路啊。
" 劉文靜說:"二公子世民的主張,我等俱都知曉,也俱都贊擁。
唐公要綁,就把我等按同謀之罪一同綁送太原郡吧。
這樣,說不定還真能保住唐公阖府家人。
" 衆人見李淵猶豫不決,滿面愁雲又唉聲歎氣的模樣,越發輪流勸誡不已起來。
其實,衆人哪裡知曉,李淵哪裡真的舍得會送世民去死?他望着跪在面前的英姿勃發、少年英豪的愛子世民,心下思量的根本就是另外的事。
他一生納妾十數,所生兒女衆多。
而最令他中意者,莫過于正妻長孫氏所生、面前這個一直伴随自己身邊左右的老二了。
這些年裡,他與世民父子事算得生死相依,老二私底下所做的一切,俱都在他的掌控之中:自從隋帝楊廣南巡江都的前後,天下動蕩,群雄四起,他便聽人密報世民曾對人斷言大隋國祚必亡的話,并有秘圖反隋的動向,還得知他到處招納謀客、收攬豪傑,交結天下英雄。
由世民出面招攬群雄,當然比自己出面要隐蔽。
于是,有意任其動用家中庫存,供其交結。
果然,四海群盜大俠皆誓言,無不願拚死效力…… 此時,李淵見衆人皆來勸解,便冷眼看出衆人堅決擁贊老二的舉義決心,沉吟了好久後,這才命左右松綁,沉着臉道:"今天,若非諸公求情,必将把你交送朝廷處置!" "孩兒謝父親不罪之恩。
"世民一面流淚,一面跪叩不已。
裴寂、長孫順德和劉文靜見事有轉機,終于緩了一口氣。
正在此時,突聽門外一路急報傳來—— 原來,叛軍甄翟兒率兵十萬,一路殺掠百姓,攻城搶劫,氣勢洶洶地向太原方向進逼而來! 裴寂不覺大喜:啊!唐公,天機來了!唐公正好可借剿亂讨賊之名,招募義軍,攻占各方重地,最終一路占領長安,豈不甚好?" "玄真休得亂語!趕快召集諸将,共商剿敵大計要緊!" 李淵這邊正調兵擊敵,燕郡那裡也一路有急報發來—— 突厥見中原大亂,竟然趁火打劫,集合數萬兵馬,欲一舉攻入幽燕、直取中夏! 李淵率部東征西戰,不想,盜賊竟是越讨越多,雖數路出兵,全力擊敵,卻不能平息大亂…… 楊廣在江都聞報後,遣使北上,欲執李淵前往江都問責…… 李淵大驚!他清知:此一去,必無生還之理。
于是,這才急召世民、裴寂、劉文靜等商議應對。
世民禀道:"父親!事情已經到了危急關頭,孩兒請父親即刻舉大事!" 李淵正猶豫不決之際,忽有軍報傳入衙署——馬邑校尉劉武周據汾陽宮舉兵作反! 世民、文靜等聞聽,頓時精神大振:"主公,天助我也!主公正好借劉武周作亂,以讨伐反賊兵力不足為名,大舉聚招兵馬! 決議即出,裴寂和世民一起,速速召集諸将豪傑前來,共議讨賊并舉義大計。
裴寂進奉晉陽宮所儲上等好米九萬斛,雜彩五萬段,盔甲四十萬領,以供義軍所需,并撥出晉陽宮宮女五百,以待賜予大戰中立功的将士…… 一向豪爽仗義的世家子弟劉弘基等兩年前就為世民所招納,此時早已按耐不住,振臂一呼,數千兵馬呼啦一下便聚在旗下。
李淵命他和長孫順德二人專司招兵,十多天的日子裡,每天前往從軍者竟逾萬人。
李淵兵分數路,打着讨伐叛軍的借口,大舉進軍鹹陽,進而圍攻霍邑、太原,并一路向長安進逼…… *隋唐,王公大臣都有在家中蓄養歌伎舞伎的習慣。
*叔德,李淵的字;玄真,裴寂的字。
他似乎看到了在滿地血泊中掙紮的阖族老少…… 平素為人一向和穩的李淵,如今被人一下子推上了懸崖,想想落到如此被動的處境,竟然是自家愛子夥同他人給自己設下的圈套,逼得自己不反,一時怒不可遏,一面大罵世民忤逆,一面全身發抖地大叫:"來人啊——!把,把這個不忠不孝的叛臣逆子給我綁起來,押、押送太原郡衙門去!" 裴寂見李淵如此震怒,急命人尋來晉陽令劉文靜和勳衛将軍長孫順德勸阻。
長孫順德是世民的正妻長孫氏的叔父,與李淵父子一向交好。
聽說李淵翻了臉,竟要把世民綁送太原郡,大驚失色道:"唐公請息雷霆之怒!唐公,你把世民一人綁送郡衙倒也罷了,唐公隻是忘了,謀逆之罪,依大隋律法,那可是誅滅全族的重罪啊!唐公,就算你公明大義,不為自己和世民慮,也當替唐國府阖族老少想一想啊!" 裴寂勸道:"唐公,玄真以為順德之言極有道理。
知子莫如父,二公子一向忠義骁勇,并非不忠不孝之輩!要怪,也隻能怪昏君棄社稷于不顧,置衆生于水火,二公子如此,無非是想唐公能為國為家奮舉義旗,挽天柱于危傾,解萬民于倒懸,世民這樣,其實,正是為了天下蒼生,是大道大義啊。
唐公萬不可逞一時之義氣而毀了大局,自斷後路啊。
" 劉文靜說:"二公子世民的主張,我等俱都知曉,也俱都贊擁。
唐公要綁,就把我等按同謀之罪一同綁送太原郡吧。
這樣,說不定還真能保住唐公阖府家人。
" 衆人見李淵猶豫不決,滿面愁雲又唉聲歎氣的模樣,越發輪流勸誡不已起來。
其實,衆人哪裡知曉,李淵哪裡真的舍得會送世民去死?他望着跪在面前的英姿勃發、少年英豪的愛子世民,心下思量的根本就是另外的事。
他一生納妾十數,所生兒女衆多。
而最令他中意者,莫過于正妻長孫氏所生、面前這個一直伴随自己身邊左右的老二了。
這些年裡,他與世民父子事算得生死相依,老二私底下所做的一切,俱都在他的掌控之中:自從隋帝楊廣南巡江都的前後,天下動蕩,群雄四起,他便聽人密報世民曾對人斷言大隋國祚必亡的話,并有秘圖反隋的動向,還得知他到處招納謀客、收攬豪傑,交結天下英雄。
由世民出面招攬群雄,當然比自己出面要隐蔽。
于是,有意任其動用家中庫存,供其交結。
果然,四海群盜大俠皆誓言,無不願拚死效力…… 此時,李淵見衆人皆來勸解,便冷眼看出衆人堅決擁贊老二的舉義決心,沉吟了好久後,這才命左右松綁,沉着臉道:"今天,若非諸公求情,必将把你交送朝廷處置!" "孩兒謝父親不罪之恩。
"世民一面流淚,一面跪叩不已。
裴寂、長孫順德和劉文靜見事有轉機,終于緩了一口氣。
正在此時,突聽門外一路急報傳來—— 原來,叛軍甄翟兒率兵十萬,一路殺掠百姓,攻城搶劫,氣勢洶洶地向太原方向進逼而來! 裴寂不覺大喜:啊!唐公,天機來了!唐公正好可借剿亂讨賊之名,招募義軍,攻占各方重地,最終一路占領長安,豈不甚好?" "玄真休得亂語!趕快召集諸将,共商剿敵大計要緊!" 李淵這邊正調兵擊敵,燕郡那裡也一路有急報發來—— 突厥見中原大亂,竟然趁火打劫,集合數萬兵馬,欲一舉攻入幽燕、直取中夏! 李淵率部東征西戰,不想,盜賊竟是越讨越多,雖數路出兵,全力擊敵,卻不能平息大亂…… 楊廣在江都聞報後,遣使北上,欲執李淵前往江都問責…… 李淵大驚!他清知:此一去,必無生還之理。
于是,這才急召世民、裴寂、劉文靜等商議應對。
世民禀道:"父親!事情已經到了危急關頭,孩兒請父親即刻舉大事!" 李淵正猶豫不決之際,忽有軍報傳入衙署——馬邑校尉劉武周據汾陽宮舉兵作反! 世民、文靜等聞聽,頓時精神大振:"主公,天助我也!主公正好借劉武周作亂,以讨伐反賊兵力不足為名,大舉聚招兵馬! 決議即出,裴寂和世民一起,速速召集諸将豪傑前來,共議讨賊并舉義大計。
裴寂進奉晉陽宮所儲上等好米九萬斛,雜彩五萬段,盔甲四十萬領,以供義軍所需,并撥出晉陽宮宮女五百,以待賜予大戰中立功的将士…… 一向豪爽仗義的世家子弟劉弘基等兩年前就為世民所招納,此時早已按耐不住,振臂一呼,數千兵馬呼啦一下便聚在旗下。
李淵命他和長孫順德二人專司招兵,十多天的日子裡,每天前往從軍者竟逾萬人。
李淵兵分數路,打着讨伐叛軍的借口,大舉進軍鹹陽,進而圍攻霍邑、太原,并一路向長安進逼…… *隋唐,王公大臣都有在家中蓄養歌伎舞伎的習慣。
*叔德,李淵的字;玄真,裴寂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