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煙雨瓊花
關燈
小
中
大
ot大業",便是這揣着這樣一份雄心和夢想的。
他甚至已經給百年以後的自己拟好了兩個響亮的谥号:大隋光武皇帝或是,大隋孝武皇帝。
征服高麗,是父皇文帝輝煌一生卻未能了卻的唯一一個宏願——高麗稱臣,既可威懾西北突厥吐谷渾,又可使東北各小國伏首聽命。
他自信,傾其大隋兵力,大軍壓境之下,小小一個高麗國豈有招架之力?那時,必然會舉國而降,搖尾乞憐! 他萬沒料到,自己禦駕親征,親麾二百萬将士,加上百萬役夫,兵分十二路,包抄圍攻高麗國的舉國征伐,結果,卻在高麗的殊死抵抗下,加之各路軍之間協調失當,最終,竟然落得個全軍覆沒的下場…… 這不隻是一場戰争的慘敗,而是大隋帝國的巨大恥辱。
第二年,他調整戰術,繼續率軍北上。
不料,大軍剛剛接近高麗,國内突然傳來急報——亂臣賊子楊玄感乘朝廷空虛,突然率部叛亂,攻入東京、占領糧倉,還把大隋國南巡所用的水殿鳳船并上千艘的船隻一把火焚為灰燼! 雖說大隋将士撥馬而回,最終平定了這次叛亂,也殺掉了叛臣楊玄感。
然而,原本勝券在握的第二次的東征,卻被生生攔腰斷送了!不僅一下子毀滅了他的戰略計劃,也使大隋社稷驟然陷入了巨大的危機…… 征伐高麗的一再挫敗,謀亂者的一呼百應……雖明明清知天下百姓和地方官府已是負荷過重,然而,要想恢複大隋和自己在四海之内的天威,他必須進行最後的搏弈…… 第三次出征,高麗果然因無力招架而終于遣使請降了。
可是,與此同時,大隋也像一隻不堪重負的戰車,終因連年征戰,百姓不堪其重,終于就要支撐不住了——此時的大隋,流民聚嘯,亂兵遍起…… 駕馭這輛戰車的他,也終因疲乏過度而不支了…… 面對八方動蕩的局勢,他突然感到了從未有過的驚恐和惶亂。
帝宮已幾番闖入刺客。
他要盡快避開某種越來越逼近的危機,盡快尋求一方清靜安全之地,好好地喘息一番…… 武衛大将軍宇文述請來占蔔者——陛下大利南方。
蔔者的話,正好暗合了他的心思:憑借着長江天塹,憑着無法逾越的長江天塹和強大精良的大隋水軍,憑着身邊左右十幾萬骁果軍*和武衛将士守護,到了南方,不獨可以使自己的身心得以安憩和休養,而且,不管是調兵遣将,還是平亂讨賊,他都可以靜下心來,與群臣從長計議了。
隻要他這個一國之主能夠安然無恙,大隋總有徹底平定叛亂的一天。
前往江都巡遊的诏命一下,朝中百官果然俱都拚死阻撓。
右候衛大将軍趙才格外執着,一次又一次地上表,說什麼"今百姓疲勞,府藏空竭,盜賊蜂起,禁令不行,願陛下還長安京師,以安億萬庶民,萬不可久耽于東京,更不可南下江都……" 其實,這些道理,做為一國之君他什麼不清楚?什麼不明白?還用得着他們一個個絮絮叨叨、滿篇廢話? 他實在忍無可忍,喝令左右将趙才拿下,押入大牢!他以為,如此一來,朝臣便明白自己是去意已決,再無敢阻行者。
他沒有料到的是,拿獲了一個趙才,朝中一下子又出來了那麼多不要命的張才李才王才,冒死上谏者竟然不絕如縷。
甚至,連市井鄉野的布衣百姓也設法上書,阻撓他南下起來。
說什麼"陛下若遂幸江都,恐天下非陛下之有!" 他再也不耐煩了:诏命,所有敢谏阻南巡者,無論王公百姓,格殺勿論。
一連斬首數十人之後,果然,再也沒有敢多嘴多舌的人了。
看來,不獨自己怕死,原來,天下所有的人都一樣怕死! 一再催逼之下,他的龍舟,皇後的鳳船,還有乘載王公大臣和後宮妃嫔們的鳳閣水殿,乘載武衛骁果将領的數千艘大中小型船隻,終于全部竣工,分别從江都、信州等地沿大運河相繼駛入洛水碼頭。
今天,當他看見龍舟鳳船和大小船隻已經整整齊齊地停泊在洛水碼頭,綿延排列數十裡時,他反倒覺着,其實,這些船隻要等在這裡,眼下正值暑熱天氣,啟程的日子往後拖一拖也不妨。
他想再看看,各地讨伐平定亂軍的形勢如何…… *骁果——帝京宮掖禁衛軍隊。
他甚至已經給百年以後的自己拟好了兩個響亮的谥号:大隋光武皇帝或是,大隋孝武皇帝。
征服高麗,是父皇文帝輝煌一生卻未能了卻的唯一一個宏願——高麗稱臣,既可威懾西北突厥吐谷渾,又可使東北各小國伏首聽命。
他自信,傾其大隋兵力,大軍壓境之下,小小一個高麗國豈有招架之力?那時,必然會舉國而降,搖尾乞憐! 他萬沒料到,自己禦駕親征,親麾二百萬将士,加上百萬役夫,兵分十二路,包抄圍攻高麗國的舉國征伐,結果,卻在高麗的殊死抵抗下,加之各路軍之間協調失當,最終,竟然落得個全軍覆沒的下場…… 這不隻是一場戰争的慘敗,而是大隋帝國的巨大恥辱。
第二年,他調整戰術,繼續率軍北上。
不料,大軍剛剛接近高麗,國内突然傳來急報——亂臣賊子楊玄感乘朝廷空虛,突然率部叛亂,攻入東京、占領糧倉,還把大隋國南巡所用的水殿鳳船并上千艘的船隻一把火焚為灰燼! 雖說大隋将士撥馬而回,最終平定了這次叛亂,也殺掉了叛臣楊玄感。
然而,原本勝券在握的第二次的東征,卻被生生攔腰斷送了!不僅一下子毀滅了他的戰略計劃,也使大隋社稷驟然陷入了巨大的危機…… 征伐高麗的一再挫敗,謀亂者的一呼百應……雖明明清知天下百姓和地方官府已是負荷過重,然而,要想恢複大隋和自己在四海之内的天威,他必須進行最後的搏弈…… 第三次出征,高麗果然因無力招架而終于遣使請降了。
可是,與此同時,大隋也像一隻不堪重負的戰車,終因連年征戰,百姓不堪其重,終于就要支撐不住了——此時的大隋,流民聚嘯,亂兵遍起…… 駕馭這輛戰車的他,也終因疲乏過度而不支了…… 面對八方動蕩的局勢,他突然感到了從未有過的驚恐和惶亂。
帝宮已幾番闖入刺客。
他要盡快避開某種越來越逼近的危機,盡快尋求一方清靜安全之地,好好地喘息一番…… 武衛大将軍宇文述請來占蔔者——陛下大利南方。
蔔者的話,正好暗合了他的心思:憑借着長江天塹,憑着無法逾越的長江天塹和強大精良的大隋水軍,憑着身邊左右十幾萬骁果軍*和武衛将士守護,到了南方,不獨可以使自己的身心得以安憩和休養,而且,不管是調兵遣将,還是平亂讨賊,他都可以靜下心來,與群臣從長計議了。
隻要他這個一國之主能夠安然無恙,大隋總有徹底平定叛亂的一天。
前往江都巡遊的诏命一下,朝中百官果然俱都拚死阻撓。
右候衛大将軍趙才格外執着,一次又一次地上表,說什麼"今百姓疲勞,府藏空竭,盜賊蜂起,禁令不行,願陛下還長安京師,以安億萬庶民,萬不可久耽于東京,更不可南下江都……" 其實,這些道理,做為一國之君他什麼不清楚?什麼不明白?還用得着他們一個個絮絮叨叨、滿篇廢話? 他實在忍無可忍,喝令左右将趙才拿下,押入大牢!他以為,如此一來,朝臣便明白自己是去意已決,再無敢阻行者。
他沒有料到的是,拿獲了一個趙才,朝中一下子又出來了那麼多不要命的張才李才王才,冒死上谏者竟然不絕如縷。
甚至,連市井鄉野的布衣百姓也設法上書,阻撓他南下起來。
說什麼"陛下若遂幸江都,恐天下非陛下之有!" 他再也不耐煩了:诏命,所有敢谏阻南巡者,無論王公百姓,格殺勿論。
一連斬首數十人之後,果然,再也沒有敢多嘴多舌的人了。
看來,不獨自己怕死,原來,天下所有的人都一樣怕死! 一再催逼之下,他的龍舟,皇後的鳳船,還有乘載王公大臣和後宮妃嫔們的鳳閣水殿,乘載武衛骁果将領的數千艘大中小型船隻,終于全部竣工,分别從江都、信州等地沿大運河相繼駛入洛水碼頭。
今天,當他看見龍舟鳳船和大小船隻已經整整齊齊地停泊在洛水碼頭,綿延排列數十裡時,他反倒覺着,其實,這些船隻要等在這裡,眼下正值暑熱天氣,啟程的日子往後拖一拖也不妨。
他想再看看,各地讨伐平定亂軍的形勢如何…… *骁果——帝京宮掖禁衛軍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