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回 察出隐情方表人情真義俠

關燈
第十七回 察出隐情方表人情真義俠 詞曰: 美惡由來看面皮,誰從心性辨妍媸? 個中冷暖身難問,此際酸甜舌不知。

     想是做成終日夢,莫須猜出一團疑。

     願君細細加明察,名教風流信有之。

     話說過學士與仇太監算計,借題畫的聖旨,将鐵中玉騙到樓上,與侄女結親,以為十分得計,不期又被聖旨召去,陪侯總兵之宴,将一場好事打破了。

    二人不勝懊惱,重思妙計。

    過學士道:“他與水小姐雖傳說未曾同床,然結親的名聲,人已盡知。

    今他他另娶另嫁,似覺費力,莫若隻就他舊日到水家去養病的事體,裝些私情,央一個有風力的禦史,參他一本,說是先奸後娶,有污名教。

    再求老公公内中弄個手腳,批準禮部行查。

    再等我到曆城縣叫且尊查他養病的舊事,出個揭帖,兩下夾攻,他自然怕醜要離異。

    ”仇太監道:“等他離異了,我再請旨意與他結親,難道又好推辭!”二人算計停當,便暗暗行事不提。

    正是:試問妒何為,總是心腸壞。

     明将好事磨,暗暗稱奇怪。

     卻說鐵中玉幸虧聖旨召去陪侯總兵之宴,方得脫身。

    歸家與父親細說此事。

    鐵都院因說道:“你與水小姐既結絲蘿,名分已定,我想就是終身不同房,也不能說不是夫婦了。

    為何不娶了來家,完結一案,卻合而不合,惹人猜疑?仇太監之事,若不是僥幸遇了聖旨,還要與他苦結冤家,甚是無謂。

    你宜速與媳婦商量,早早于歸,以絕觊觎。

    ” 鐵中玉領了父命,因到水家來見冰心小姐,将父親的言語說了。

    冰心小姐道;”妾非不知,既事君子,何惜親抱衾裯? 但養病之事,涉于暧昧嫌疑,尚未曾表白。

    适君又在盛名之下,讒妒俱多。

    賤妾又居衆膻之地,指摘不少。

    若貪旦夕之歡,不留清白之身,以為表白之地,則是終身無可白之時矣,豈智者所為?”鐵中玉道:“夫人之慮,自是名節之端,卑人非不知,但恐遷延多事,無以慰父母之心。

    ”冰心小姐道:“所防生釁者,并無他人,不過過氏父子耳。

    彼見君與妾之事已諧矣,其急讒急妒,當不俟終日。

    若要早慰公婆之心,不妨百輛于歸,再結花燭。

    但衾枕之薦,尚望君子少寬其期,以名教光。

    ”鐵中玉見冰心小姐肯嫁過去,滿心歡喜道:“夫人斟情酌理,兩得其中,敢不如命!”因告知父母,又禀知嶽翁。

    又請欽天監,擇了個大吉之日,重請了滿朝親友,共慶喜事。

    外人盡道結親,二人實未曾命卺。

    正是:盡道春來日,花無不吐時。

     誰知金屋裡,深護牡丹枝。

     鐵中玉與冰心小姐重結花燭,過學士打聽得知,心下一發着急,因行了些賄賂,買出一個相好的禦史,姓萬名谔,叫他參劾鐵翰林一本。

    那萬谔得了賄賂,果草了一道本章,奏上道:“陝西道監察禦史臣萬谔,奏為婚姻暧昧,名教有乖,懇恩察明歸正,以培風化之事:竊惟人倫有五,夫婦為先;大禮三千,婚姻最重。

    故男女授受不親,家庭内外有别,此王制也,此古禮也。

    庶民寒族,猶知奉行,從示有卿貳之家,孤男寡女,無媒而共處一室,以亂婚姻于始,如水居一之父女,鐵英之父子者也。

    臣職司言路,凡有所見所聞,皆當入告。

    臣前過通衢,偶見有百輛迎親者:迎親乃倫禮之常,何足為異?所可異者,鼓樂迎來,而指視嘩笑者滿于路,軒車迎過,而議論嗟歎者夾于道。

    臣見之不勝駭異。

    因問為誰氏婚,乃知為翰林鐵中玉娶尚書水居一之女水冰心也。

    及詳問其嘩笑嗟歎之故,乃知鐵中玉曾先養病于水冰心之家,而孤男寡女,并處一室,不無暧昧之情?今父母徇私,招搖道路,而縱成之,實有傷于名教。

    故臣聞之,愈加驚駭,而不敢不入告也。

    夫婚姻者,百禮之首,婚姻不正,則他禮難稽;臣子者,庶民之标,臣子蒙羞,則庶民安問?伏乞陛下念婚姻為風化大關,綱常重典,敕下禮臣,移文該省,行查鐵中玉、水冰心當日果否有養病之事,并暧昧等情,一一報部。

    如行其政令,如多露之私有戒,則名教不傷,有裨于關睢之化豈淺耶?因事陳情,不勝待命之至。

     萬禦史本到了閣中,閣臣商量道:“閨中往事,何足為憑?道路風聞,難稱實據。

    ”就要作罷了。

    當不得仇太監再三來說道:“這事大有關系,怎麼不行?”閣臣沒奈何,隻得标個“該部知道”。

    仇太監看了不中意,候本送到禦前,就關會秉筆太監檢出本來與天子自看。

    聖天子看了,因說道:“鐵中玉一個男人,怎麼養病于水冰心女子之家?必有緣故。

    ”因禦批個“着禮部查明複奏。

    ” 令下之日,鐵中玉與水冰心再結花燭已數日矣。

    一時報到,鐵都院吃了一驚,忙走進内室,與兒子、媳婦商量道:“這萬谔與你何仇,上此一本?”鐵中玉道:“此非萬谔之意。

    孩兒與媳婦早已料定,必有此舉,故守身以待之,今果然矣!”鐵都院道:“他既參你,你也須辯一本。

    ”鐵中玉道:“辯本自要上了,但此時尚早,且待他行查回來複本時,再辯不遲。

    ” 鐵都院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