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關燈
小
中
大
幾多晚逝去了不返
那份憔悴已深陷發膚之間
夜夜在冀盼既凄豔又糜爛
若是沒有冀盼要怎麼辦
等一世為看一眼如何又算貪
早知你愛不起怨亦難
聲聲歎融化了冰山
卻未能夠叫天為我睜開眼
像寂寞聖誕雪花路上彌漫
大地上我這裡最黯淡
心中縱是有所盼嚴寒沒有減
風很冷我的手已漸藍
啊越漂亮啊越無常
美景良辰未細賞我已為你着涼
多虛惘亦放肆追趕
你是傳說那種絕世的風光
莫道為了你我享受着期望
極地盡處有我靠的岸
即使已白發蒼蒼擡頭沒有光
得不到也不甘去淡忘
美景良辰未細賞我已為你着涼……
——作詞:黃偉文
他在夜裡反複傾聽這首「北極光」,明白了她的回答。
她心已死,于他。
她不要再當他的陽光了。
極地盡處有她要靠的岸,她如北極光,逝去了不返。
******bbs.*** 韓桀是在八歲那年跟着母親韓淑妹,一塊「嫁」進了「忠義新村」裡的。
忠義新村位于北桃園,是個擁有兩百多戶人家的眷村。
兩百多戶說大不大、說小不小,地是軍隊的,房子是公家的,每戶人家的居屋加上院落都是一樣的……小。
家家戶戶之間用扶桑花樹籬做隔牆,一模一樣的前後三進小平房,一模一樣的狹長院落,一模一樣的長竹竿萬國旗,就連黃昏時節,各家飄出的飯菜香都很像。
大火,重辣,個個都是重口味的外省人家。
因為房子是挨戶緊連着的,家裡的男人又都是同袍,自然每一戶的女人也都走得近,小孩子們也都玩在一塊,這家有人缺了醬油,那家有人吃魚刺梗到了喉嚨,不出三分鐘,村頭到村尾都會知道,且還會有人自動送去醬油,甚至隔着樹籬問要不要來罐醋,溶掉魚刺? 這樣的居住環境講得好聽叫做守望相助,叫做團結一緻,叫做刀口一緻朝外,但還是免不了那隐含于人性中的貪瞧熱鬧、愛嚼舌根的本性在作祟。
就好比這一回,五十六歲的士官長張煥要娶媳婦兒了,這可讓眷村裡的諸多婆婆媽媽又有了個可以互換訊息、打發時間的嗑牙話題了。
「ㄟ!不是聽說張士官長在老家那兒是有媳婦兒的嗎?」 「死啦!兩岸一開放通訊時他就托人去找過,聽說是在文革時被鬥死的。
」 「有留下孩子嗎?」 「什麼孩子?聽說他離開老家時隻來得及拜個天地,住了三天就跟着部隊退防到台灣了,原先還想着隻是暫離,卻誰也沒料到這一别竟是永訣。
」 「唉,這麼說來他還真該在台灣紮根生子,也好老來有人奉養了。
」 張煥處事向來低調,結婚當日并未在村裡擺宴設席,僅是在市區裡的上海館子裡擺上一桌。
老長官當主婚人,幾個有着過命交情的同袍來幫忙,為他在那一百零一套的西裝上别了個「新郎」的牌子。
至于新娘子那邊就更簡單了,沒有頭紗、沒有禮服,隻穿了一襲幹淨清爽、袖口繡有粉蝶的白色小洋裝,頭上梳了個當時最流行的赫本頭,發上綴了幾點亮片,親友團隻有一名,即那為新娘子和張士官長牽線成功的美容院老闆娘金水嬸。
呃,其實還有一個的,一個八歲大的拖油瓶男孩。
就是身上、臉上有着泥條斑,眼神桀骛不馴,差點得将兩隻小手反綁在身後才能夠被「押」來參加婚禮的韓桀。
簡單婚證及吃喝後,客人陸續散去,張煥好友古大軍在瞥了眼那滿臉悍相,将誰都視作了敵人,像煞頭小鬥牛犬般的韓桀後,忍不住拍了拍張煥的肩頭。
「老張,我瞧你這後爹,會不太好當。
」 「鵝不怕!」張煥用着帶了濃濃上海腔的國語回答,笑呵呵地。
「鵝連鬼子都能打得宜哇啦哇啦地叫了,一個娃子驚牟怕?鵝答應了淑妹的……」他滿足眸光轉向席上的美麗新娘,「一定會将這娃子視同己出,供宜讀書,長大後當個有出息滴人。
」 像是感覺到了丈夫的慈和眸光,韓淑妹擡高清秀小臉,回了一臉暖暖的笑。
雖然年僅二十四歲的韓淑妹跟着已然五十六歲的張煥是委屈了點,但她心知肚明,跟着他,無論是對自己或對兒子,都已經是目前的她最好的選擇了。
她是阿美族人,老家在花蓮,家貧弟妹又多,在十歲時就被賣到山下的老人茶室裡當了雛妓。
她不識字。
其實不識字也有它的好處,至少她不會春花秋月傷懷說愁,安于那樣的送往迎來,被那些足以當她爺爺的老人給糟蹋蹂躏了的命途。
但在十五歲的時候,她不小心有了身孕。
這個孩子的到來真的是個意外,茶室裡的媽媽桑向來小心,會讓她們按時服藥,就伯弄大了這些金雞母的肚子,妨礙了生意。
韓淑妹是個乖乖牌,自然從沒有輕忽過當有的防備措
她心已死,于他。
她不要再當他的陽光了。
極地盡處有她要靠的岸,她如北極光,逝去了不返。
******bbs.*** 韓桀是在八歲那年跟着母親韓淑妹,一塊「嫁」進了「忠義新村」裡的。
忠義新村位于北桃園,是個擁有兩百多戶人家的眷村。
兩百多戶說大不大、說小不小,地是軍隊的,房子是公家的,每戶人家的居屋加上院落都是一樣的……小。
家家戶戶之間用扶桑花樹籬做隔牆,一模一樣的前後三進小平房,一模一樣的狹長院落,一模一樣的長竹竿萬國旗,就連黃昏時節,各家飄出的飯菜香都很像。
大火,重辣,個個都是重口味的外省人家。
因為房子是挨戶緊連着的,家裡的男人又都是同袍,自然每一戶的女人也都走得近,小孩子們也都玩在一塊,這家有人缺了醬油,那家有人吃魚刺梗到了喉嚨,不出三分鐘,村頭到村尾都會知道,且還會有人自動送去醬油,甚至隔着樹籬問要不要來罐醋,溶掉魚刺? 這樣的居住環境講得好聽叫做守望相助,叫做團結一緻,叫做刀口一緻朝外,但還是免不了那隐含于人性中的貪瞧熱鬧、愛嚼舌根的本性在作祟。
就好比這一回,五十六歲的士官長張煥要娶媳婦兒了,這可讓眷村裡的諸多婆婆媽媽又有了個可以互換訊息、打發時間的嗑牙話題了。
「ㄟ!不是聽說張士官長在老家那兒是有媳婦兒的嗎?」 「死啦!兩岸一開放通訊時他就托人去找過,聽說是在文革時被鬥死的。
」 「有留下孩子嗎?」 「什麼孩子?聽說他離開老家時隻來得及拜個天地,住了三天就跟着部隊退防到台灣了,原先還想着隻是暫離,卻誰也沒料到這一别竟是永訣。
」 「唉,這麼說來他還真該在台灣紮根生子,也好老來有人奉養了。
」 張煥處事向來低調,結婚當日并未在村裡擺宴設席,僅是在市區裡的上海館子裡擺上一桌。
老長官當主婚人,幾個有着過命交情的同袍來幫忙,為他在那一百零一套的西裝上别了個「新郎」的牌子。
至于新娘子那邊就更簡單了,沒有頭紗、沒有禮服,隻穿了一襲幹淨清爽、袖口繡有粉蝶的白色小洋裝,頭上梳了個當時最流行的赫本頭,發上綴了幾點亮片,親友團隻有一名,即那為新娘子和張士官長牽線成功的美容院老闆娘金水嬸。
呃,其實還有一個的,一個八歲大的拖油瓶男孩。
就是身上、臉上有着泥條斑,眼神桀骛不馴,差點得将兩隻小手反綁在身後才能夠被「押」來參加婚禮的韓桀。
簡單婚證及吃喝後,客人陸續散去,張煥好友古大軍在瞥了眼那滿臉悍相,将誰都視作了敵人,像煞頭小鬥牛犬般的韓桀後,忍不住拍了拍張煥的肩頭。
「老張,我瞧你這後爹,會不太好當。
」 「鵝不怕!」張煥用着帶了濃濃上海腔的國語回答,笑呵呵地。
「鵝連鬼子都能打得宜哇啦哇啦地叫了,一個娃子驚牟怕?鵝答應了淑妹的……」他滿足眸光轉向席上的美麗新娘,「一定會将這娃子視同己出,供宜讀書,長大後當個有出息滴人。
」 像是感覺到了丈夫的慈和眸光,韓淑妹擡高清秀小臉,回了一臉暖暖的笑。
雖然年僅二十四歲的韓淑妹跟着已然五十六歲的張煥是委屈了點,但她心知肚明,跟着他,無論是對自己或對兒子,都已經是目前的她最好的選擇了。
她是阿美族人,老家在花蓮,家貧弟妹又多,在十歲時就被賣到山下的老人茶室裡當了雛妓。
她不識字。
其實不識字也有它的好處,至少她不會春花秋月傷懷說愁,安于那樣的送往迎來,被那些足以當她爺爺的老人給糟蹋蹂躏了的命途。
但在十五歲的時候,她不小心有了身孕。
這個孩子的到來真的是個意外,茶室裡的媽媽桑向來小心,會讓她們按時服藥,就伯弄大了這些金雞母的肚子,妨礙了生意。
韓淑妹是個乖乖牌,自然從沒有輕忽過當有的防備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