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關燈
想及一則,拟就教大官人與諸兄之前。

    ” 衆人忙問道:“哪一則?” 陳姓老文士緩緩答道:“鬼語!” 衆人微怔。

    陳姓老文士已然接吟道:“樹底有天春寂寂,人間無路月茫茫!” 衆人定一定神、齊聲叫道:“果然鬼氣森森,好!” 蘇天民則為之暗暗皺眉,心想:“這位仁兄真似去日無多一般,好固好,奈不祥何,唉,詩為心聲,誠不謬也!” 端木秀才接着說道:“‘精絕’一題,堪稱最難,見仁見智,頗不易遽下定論,小弟不揣簡陋,願提兩句聊供諸兄參考。

    ” 衆人忙催附道:“端木見之見解,自然錯不了,快說,快說!” 端木秀才頓了一下道:“小弟所想到的兩句是:‘客尋朝磐至,僧背夕陽歸’!” 蘇天民第一個喊好道:“對,對,如要小弟引證,可能也是這兩句!” 端木秀才見能得到蘇天民之推許,大感高興,錢大官人轉身向蘇天民笑道:“蘇兄何不接着“豪壯’一番?” 蘇天民見主人說得風趣,竟真的引動一股豪壯之氣,當下朗答道:“隻好再獻一次醜了,小弟以為,壯當推杜詩之‘五更鼓角聲悲壯,三峽星河影動搖’!” 衆人齊聲道:“好 語音未了,忽有家人來報道:“有一名華服少年求見?自稱文武兩道,均能粗知一二!” 錢大官人微微一愕,接着忙說道:“啊,好,好極了!快清,快請。

    ” 所有賓客,包括蘇天民在内,聽了家人這番禀報,亦無不深感鮮奇。

     不是麼?一個人要來這裡作客,非諸武,即擅文,乃基本條件之一;大家都是過來人了,誰曾這樣自我吹噓過? 那名陳姓老文人搖搖頭,輕輕歎了一口氣。

     其意似在感喟:唉!人心不古,世風日下。

    時下之青年人,簡直愈來愈不懂得,謙謹自抑之美德為何物矣! 那名家人受命退出後,大廳中暫時沉寂下來。

     不-會步履聲起,兩名門客自院外領進一名黃衫少年。

    衆人循聲轉臉望去,目光所及,人人眼中一亮。

     但見由兩名門客帶人的這位黃衫少年,年約十七八,眉籠英氣,眸蘊華光,舉止從容,神态潇灑,“果然出落得一表人才! 至此,衆人先前之觀念,頓然為之改變。

     錢大官人依例上前過名寒暄,并為黃衫少年一一引見在座諸人。

     黃衫少年自稱姓“賀”,表字‘金風’,系河南府,伊川人氏。

     這次乃偶爾遊曆至此,因慕錢府好客之名,而順道前來拜會者。

     叙坐獻茗華,座中那位談風最健的潘姓文士首先搶着笑道:“這位賀老弟來的恰是時侯,正好包辦最後一題!” 黃衫少年笑問何事,潘姓文士遂将衆人遵主人之命,搜舉前人詩例,已先後完成“寒酸”、“富貴”、“神仙”、“清幽”、“精絕”、“傷感”、“消極”、“豪壯”、“世情”、“衰敝”、“鬼語”、“曠達”、“嬌媚”諸題,于今尚剩“華而不實”一條未曾完卷之詳細經過,重新說了一遍。

     潘姓文士說完,目注黃衫少年,微笑待命。

    那神氣頗為自己過人之記憶力,而流露着一派洋洋自得之色。

     黃姓少年但笑不語,先後于有意無意間,分别掃了蘇天民,以及那名陳姓老文士一人一眼。

     很明顯的,他對蘇天民,是表示了由衷欽服。

    而對那名陳姓老文士,則與蘇天民前此之感覺相同,此老其将不久于人世也欽! 潘姓文士此舉,除炫耀自己外,亦不無對後者加以考究之意;他此刻見黃衫少年遲遲不置可否,尚以為黃衫少年已給難倒,心中益感得意萬分,當下故意裝作很閑談的笑了笑道: “賀老弟當然得慢慢地想上一想……” 黃衫少年微微一笑,不待潘姓文土語畢,緩緩接吟道:“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潘姓文士怔道:“老弟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