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自古英雄難寂寞
關燈
小
中
大
翠袖傳香,鬓影照眼,姑娘們已一齊行動,纖纖玉指高捧銀杯,嬌媚婉轉,低眉敬酒,罵聲瀝瀝:“公子請。
”“大爺請呀。
” “看奴奴薄面” 同時,絲竹繁響,管弦柔音而起。
羅集向急、趙二人丢一眼色,作作勉強地坐下。
明珠、白壁、搖金三女的詩文.已抱起銀筝、五荒、琵琶,三女調弦弄索,香袖移面,盈盈擡起襲。
葛品揚瞥見三女都倦眸隐霧,借袖拭去淚珠-明珠手抱琵琶,櫻口一張,聲如新莺出谷:“多請公子走長安,分步周郎顧一曲……,遊緊暫駐且憐香,裘馬五陵為借工……”她,正坐在葛品揚右側,四句“過門”,悅耳宛轉。
葛、趙二人相顧動容。
葛品拓更不禁暗忖道;十三學得琵琶成,名屢教訪第一部。
這些可憐弱女雖然從小學曲,能把柳永、秦少遊、杜牧、白居易四人的各一句詞,集為“過門”,音韻入神,确是不易。
忍不住凝眸含笑道:“姑娘,這四句集句是誰傳授的?”明珠含笑道:“見笑大方,是賤妾偶感知音,随口而也葛品損失聲贊道:“如此慧才,可追柳絮,乃墜風車,真想綠章遙奏通明殿,朱字重抄烈女篇了。
”猛覺失言,隻見明珠似霧明眸,突現光彩,凝注着他,修又垂首掩面。
恰好,侍女送上“曲牌”,請他點唱。
葛品揚微微一笑,一拂袖,把一個小元寶塞入侍女袖中,點頭道:“已經夠了,你家姑娘似乎玉體不适,請去休息吧”一伸手,向正在得意忘形的羅集要了一顆明珠,遞給侍女,笑道:“纏頭太俗,明珠贈明珠,聊表微意。
” 衆女目光俱被珠光吸引,那侍女呆若木雞,幾時見過一見面即送明珠的豪客? 鸨母笑得合不攏嘴,走向明珠,嚷嚷道:“我兒真好福氣,這位爺對你這麼好,快謝謝,爺疼你,就去歇着吧。
”明珠突然起立,珠淚雙垂,跟跄着奔向内院。
大家方自一愕,猛聽一聲震耳大笑:“自古英雄難寂寞,風流人物看今宵。
就在這裡吧?老大請。
”外面立即傳報進來:“貴客到!” 羅集瞪着鸨母道:“不會回說全被大爺包下了?” 鸨母連聲說道:“是,是!”親自迎了出去。
葛品揚暗忖:“要找的鴿的既然不在,還耽擱什麼?追蹤要緊。
” 恰好,瞥見趙冠向他投來求“救”眼光,原來白壁正向他軟語溫存呢。
羅集卻似忘了生辰八字,把小蜜桃摟着,一聲聲地道:“小乖乖,标緻得邪氣,親親嘴……香香肉吧!”一面在她粉頰嗅着,真像是啃着蜜桃。
小蜜桃撒嬌道:“奴奴唱個曲地給爺聽,好不?” 羅集用鼻音哼道:“好!不必多,隻要一聽就酥酥麻麻的。
” 姑娘們都為之掩口、回眉、低頭,吃吃而笑。
小蜜桃扭糖似的,好甜、好膩的嬌聲,唱道:“相見休言有珠,酒闌重得叙歡娛……蘭鹿細香聞喘息,締羅織縷見肌膚……此時還恨薄情無?”羅集舔着嘴道:“好是好,還不夠過痛……大爺雖然聽得要‘喘’,卻不酥,也不麻……”話未了,猛聽外面傳來拍桌子的聲音,震耳喉嚨的嗓子又響起:“什麼話?和尚都玩得,老子還玩不得?什麼撫台公子,叫他快滾!老子發了火,便是太子也要叫他讓位……”葛品揚等三人已聽出是道中人物,中氣甚強,剛才已經注意,這回聽得更清楚,眼看着姑娘們花容失色,笑語俱寂,趙冠霍地立起,大步離座,哼道:“本公子倒要看看是什麼東西造反?”葛品揚知道他是借此脫身,在勾欄院中和人動手,傳說開去,十分十的是争風吃醋,更不好聽,忙笑道:“大公子不可委動無名,千金之子,坐不垂堂,且讓我去看看。
”明明暗示趙冠不可出手。
隻聽鸨母苦苦哀求的發抖聲音裡,突然出現了一個熟悉的聲音:“老三,算了,妞地愛俏,咱們老了。
又不止這一家,聽說華清院有一個叫什麼“滿床飛”的小妞不錯,走,走……”趙冠雙目一亮,道:“要找曹操,曹操就到,原來是……” 葛品揚也已聽出是無情翁的口音,暗笑真是老來騷,自已更不宜在這種地方和他照面,當下忙搖手阻住趙冠道:“我去看看-…”震耳的聲音又起:“他媽的,鸨兒愛鈔,老子有的黃的、白的,要不要開開眼界。
” 葛品揚已隐身在前院簾後,由流蘇中向外瞧去除了無情翁換了一件簇新的上等質料青緞飽,一身光鮮外,另外兩個,一個是虬髯牛眼淚漢,一個是三绺長髯,一臉冷漠、精眸炯炯的文土,約有五六十歲年紀,都是一身新,很闊氣,向鸨母發狠的正是那個牛眼壯漢,他把一個皮袋摔在地上,袋中現出異光四射的紫金砂、貓兒眼、鑽石之類,所值不在十萬金之下。
鸨母一面低聲下氣,哭着臉,說好話,一雙眼卻直在“光”上溜。
那個文土冷冷發話了:“别羅嗦,二爺問你,聽說有個和尚在你們這兒住了幾夜,是不?還在嗎?”鸨母如被蛇咬了一口,抖着道:“是,是有的,那個……佛爺,把咱們三個姑娘……累得不能起床了,爺們要找的,就是她們三個……反正也不能陪爺們,就請高擡貴手,過幾天再來吧,一定叫她們好好……”中年文主哼了一聲道:“和尚何時走的?” 鸨母忙道:“就在今天午後,又來了一個佛爺,與那位佛爺咕噜了幾句,那佛爺就匆匆跟着走了,臨走還說過幾天要來……爺們可得請早……”無情爺看了文土和壯漢一眼,點頭道:“咱們走!” 葛品楊松了一口氣,暗道:“這倒好,免得我們再費事試探,原來和尚已經走了,還有,老怪物他們原來也是要找賊秃的……無情翁等三人匆匆走出,那壯漢兀自哼道:“好悶氣,老大,何不把那幾個兔崽子拉出來,給他們一點‘樂樂’出口鳥氣!”無情翁低喝道: “正事要緊,快,說不定正是他們已經東來!” 鸨母送喪似的寒着臉,對着他們背影罵道:“老吝啬,”一隻腳已進了土,還想找……” 葛品損一笑走出道:“好啦,我們也要走了!” 鸨母忙道:“三個兇神已被打發走了,爺多坐坐……” 這時羅集也已打發了貪金,和趙冠一起走了出來,趙冠急急忙忙當先走出大門。
羅集向鸨母一瞪眼:“好掃興!大爺們有事,叫姑娘們好好将息,等大爺們再來……一人一個……咳咳……你請坐!”一揮手,把鸨母推到角奴坐的“春凳”上,直喘氣,卻猶自張手叫道:“爺,下次再來呀,等着爺們呀!”葛品暢等三人匆匆趕回客棧,一點也未覺察到當他們離開時,由“漢宮春”後院屋脊上先後飛起三殺人影,一閃而逝。
如果他們三人知道那三條人影是誰的話,首先,葛品揚就會一跳三尺高。
時正二更左右。
三人悄悄穿窗回到房中。
依照小聖手的意思,一定要探一探悅來客棧。
妙手空空兒則極力主張先追蹤無情翁等三人。
卻都被葛品暢搶頭否定了他的理由是謀定後動,欲速則不達,要與司徒求計議後再作決定。
趙、羅二人無話可說。
趙冠伸了個懶腰,打了個呵欠,低聲道:“那些丫頭,弄得我一身大汗,想洗個澡,不早了,睡覺吧。
”葛品揚一眼瞥見自己炕上枕下露出一截紙角,遂往炕上一倒,搭讪道: “正宜養神,準備辦大事。
”抽出紙條一看,竟是兩份字條。
一份是弄月老人留的“火急!速告品揚,魔蹤已現卧龍寺,必須小心!” 一份是醫聖毒王司徒求留的“據悉,番僧四人,化裝寄迹卧龍寺,八仙庵亦有敵蹤,老漢往晤白老,你們自作決斷。
”葛品暢翻身而起,把字條分向羅、趙二人一甩,道: “這是安眠仙丹,二位好好歇着吧。
”一面匆匆脫衣、換裝、易容。
趙、羅二人交換看過字條,你一拳,我一腳,比葛品揚準備得更快…… 卧龍寺在開通巷西口,為漢靈帝時所建,隋代改為“福應禅院”,唐時因供有以畫佛像傳名千古的吳道子所繪的南海觀音菩薩像,因名“觀音寺”。
宋初,有高僧“維果”長卧寺中,太宗賜名為“卧龍寺”,沿用下來,曆史悠久,有“長安首刹”之稱。
“八仙庵”則在東關外的長樂坊,原為唐代興慶宮的一部。
據傳:宋時鄭某遇八仙于此。
庵門上有“長安酒肆”石調,另有一碑,刻着:“唐呂純陽先生遇漢鐘離先生處”十三字。
此庵為道教之遺迹。
而卧龍寺則是佛家法地。
一佛刹,一道場,方向也不同。
依葛品暢的意思,為了兼顧兩處,由自己獨探卧龍寺,趙、羅二人則可雙奔八仙庵。
可是,趙、羅二人卻認為番僧有四人之多,如再加上先到悅來客棧的兩個,可能同在一處,太過于兇險,三人同行,還嫌人單勢孤,如何再能分散?因此,他們堅持同探卧龍寺。
時近三更。
古刹幽清,
”“大爺請呀。
” “看奴奴薄面” 同時,絲竹繁響,管弦柔音而起。
羅集向急、趙二人丢一眼色,作作勉強地坐下。
明珠、白壁、搖金三女的詩文.已抱起銀筝、五荒、琵琶,三女調弦弄索,香袖移面,盈盈擡起襲。
葛品揚瞥見三女都倦眸隐霧,借袖拭去淚珠-明珠手抱琵琶,櫻口一張,聲如新莺出谷:“多請公子走長安,分步周郎顧一曲……,遊緊暫駐且憐香,裘馬五陵為借工……”她,正坐在葛品揚右側,四句“過門”,悅耳宛轉。
葛、趙二人相顧動容。
葛品拓更不禁暗忖道;十三學得琵琶成,名屢教訪第一部。
這些可憐弱女雖然從小學曲,能把柳永、秦少遊、杜牧、白居易四人的各一句詞,集為“過門”,音韻入神,确是不易。
忍不住凝眸含笑道:“姑娘,這四句集句是誰傳授的?”明珠含笑道:“見笑大方,是賤妾偶感知音,随口而也葛品損失聲贊道:“如此慧才,可追柳絮,乃墜風車,真想綠章遙奏通明殿,朱字重抄烈女篇了。
”猛覺失言,隻見明珠似霧明眸,突現光彩,凝注着他,修又垂首掩面。
恰好,侍女送上“曲牌”,請他點唱。
葛品揚微微一笑,一拂袖,把一個小元寶塞入侍女袖中,點頭道:“已經夠了,你家姑娘似乎玉體不适,請去休息吧”一伸手,向正在得意忘形的羅集要了一顆明珠,遞給侍女,笑道:“纏頭太俗,明珠贈明珠,聊表微意。
” 衆女目光俱被珠光吸引,那侍女呆若木雞,幾時見過一見面即送明珠的豪客? 鸨母笑得合不攏嘴,走向明珠,嚷嚷道:“我兒真好福氣,這位爺對你這麼好,快謝謝,爺疼你,就去歇着吧。
”明珠突然起立,珠淚雙垂,跟跄着奔向内院。
大家方自一愕,猛聽一聲震耳大笑:“自古英雄難寂寞,風流人物看今宵。
就在這裡吧?老大請。
”外面立即傳報進來:“貴客到!” 羅集瞪着鸨母道:“不會回說全被大爺包下了?” 鸨母連聲說道:“是,是!”親自迎了出去。
葛品揚暗忖:“要找的鴿的既然不在,還耽擱什麼?追蹤要緊。
” 恰好,瞥見趙冠向他投來求“救”眼光,原來白壁正向他軟語溫存呢。
羅集卻似忘了生辰八字,把小蜜桃摟着,一聲聲地道:“小乖乖,标緻得邪氣,親親嘴……香香肉吧!”一面在她粉頰嗅着,真像是啃着蜜桃。
小蜜桃撒嬌道:“奴奴唱個曲地給爺聽,好不?” 羅集用鼻音哼道:“好!不必多,隻要一聽就酥酥麻麻的。
” 姑娘們都為之掩口、回眉、低頭,吃吃而笑。
小蜜桃扭糖似的,好甜、好膩的嬌聲,唱道:“相見休言有珠,酒闌重得叙歡娛……蘭鹿細香聞喘息,締羅織縷見肌膚……此時還恨薄情無?”羅集舔着嘴道:“好是好,還不夠過痛……大爺雖然聽得要‘喘’,卻不酥,也不麻……”話未了,猛聽外面傳來拍桌子的聲音,震耳喉嚨的嗓子又響起:“什麼話?和尚都玩得,老子還玩不得?什麼撫台公子,叫他快滾!老子發了火,便是太子也要叫他讓位……”葛品揚等三人已聽出是道中人物,中氣甚強,剛才已經注意,這回聽得更清楚,眼看着姑娘們花容失色,笑語俱寂,趙冠霍地立起,大步離座,哼道:“本公子倒要看看是什麼東西造反?”葛品揚知道他是借此脫身,在勾欄院中和人動手,傳說開去,十分十的是争風吃醋,更不好聽,忙笑道:“大公子不可委動無名,千金之子,坐不垂堂,且讓我去看看。
”明明暗示趙冠不可出手。
隻聽鸨母苦苦哀求的發抖聲音裡,突然出現了一個熟悉的聲音:“老三,算了,妞地愛俏,咱們老了。
又不止這一家,聽說華清院有一個叫什麼“滿床飛”的小妞不錯,走,走……”趙冠雙目一亮,道:“要找曹操,曹操就到,原來是……” 葛品揚也已聽出是無情翁的口音,暗笑真是老來騷,自已更不宜在這種地方和他照面,當下忙搖手阻住趙冠道:“我去看看-…”震耳的聲音又起:“他媽的,鸨兒愛鈔,老子有的黃的、白的,要不要開開眼界。
” 葛品揚已隐身在前院簾後,由流蘇中向外瞧去除了無情翁換了一件簇新的上等質料青緞飽,一身光鮮外,另外兩個,一個是虬髯牛眼淚漢,一個是三绺長髯,一臉冷漠、精眸炯炯的文土,約有五六十歲年紀,都是一身新,很闊氣,向鸨母發狠的正是那個牛眼壯漢,他把一個皮袋摔在地上,袋中現出異光四射的紫金砂、貓兒眼、鑽石之類,所值不在十萬金之下。
鸨母一面低聲下氣,哭着臉,說好話,一雙眼卻直在“光”上溜。
那個文土冷冷發話了:“别羅嗦,二爺問你,聽說有個和尚在你們這兒住了幾夜,是不?還在嗎?”鸨母如被蛇咬了一口,抖着道:“是,是有的,那個……佛爺,把咱們三個姑娘……累得不能起床了,爺們要找的,就是她們三個……反正也不能陪爺們,就請高擡貴手,過幾天再來吧,一定叫她們好好……”中年文主哼了一聲道:“和尚何時走的?” 鸨母忙道:“就在今天午後,又來了一個佛爺,與那位佛爺咕噜了幾句,那佛爺就匆匆跟着走了,臨走還說過幾天要來……爺們可得請早……”無情爺看了文土和壯漢一眼,點頭道:“咱們走!” 葛品楊松了一口氣,暗道:“這倒好,免得我們再費事試探,原來和尚已經走了,還有,老怪物他們原來也是要找賊秃的……無情翁等三人匆匆走出,那壯漢兀自哼道:“好悶氣,老大,何不把那幾個兔崽子拉出來,給他們一點‘樂樂’出口鳥氣!”無情翁低喝道: “正事要緊,快,說不定正是他們已經東來!” 鸨母送喪似的寒着臉,對着他們背影罵道:“老吝啬,”一隻腳已進了土,還想找……” 葛品損一笑走出道:“好啦,我們也要走了!” 鸨母忙道:“三個兇神已被打發走了,爺多坐坐……” 這時羅集也已打發了貪金,和趙冠一起走了出來,趙冠急急忙忙當先走出大門。
羅集向鸨母一瞪眼:“好掃興!大爺們有事,叫姑娘們好好将息,等大爺們再來……一人一個……咳咳……你請坐!”一揮手,把鸨母推到角奴坐的“春凳”上,直喘氣,卻猶自張手叫道:“爺,下次再來呀,等着爺們呀!”葛品暢等三人匆匆趕回客棧,一點也未覺察到當他們離開時,由“漢宮春”後院屋脊上先後飛起三殺人影,一閃而逝。
如果他們三人知道那三條人影是誰的話,首先,葛品揚就會一跳三尺高。
時正二更左右。
三人悄悄穿窗回到房中。
依照小聖手的意思,一定要探一探悅來客棧。
妙手空空兒則極力主張先追蹤無情翁等三人。
卻都被葛品暢搶頭否定了他的理由是謀定後動,欲速則不達,要與司徒求計議後再作決定。
趙、羅二人無話可說。
趙冠伸了個懶腰,打了個呵欠,低聲道:“那些丫頭,弄得我一身大汗,想洗個澡,不早了,睡覺吧。
”葛品揚一眼瞥見自己炕上枕下露出一截紙角,遂往炕上一倒,搭讪道: “正宜養神,準備辦大事。
”抽出紙條一看,竟是兩份字條。
一份是弄月老人留的“火急!速告品揚,魔蹤已現卧龍寺,必須小心!” 一份是醫聖毒王司徒求留的“據悉,番僧四人,化裝寄迹卧龍寺,八仙庵亦有敵蹤,老漢往晤白老,你們自作決斷。
”葛品暢翻身而起,把字條分向羅、趙二人一甩,道: “這是安眠仙丹,二位好好歇着吧。
”一面匆匆脫衣、換裝、易容。
趙、羅二人交換看過字條,你一拳,我一腳,比葛品揚準備得更快…… 卧龍寺在開通巷西口,為漢靈帝時所建,隋代改為“福應禅院”,唐時因供有以畫佛像傳名千古的吳道子所繪的南海觀音菩薩像,因名“觀音寺”。
宋初,有高僧“維果”長卧寺中,太宗賜名為“卧龍寺”,沿用下來,曆史悠久,有“長安首刹”之稱。
“八仙庵”則在東關外的長樂坊,原為唐代興慶宮的一部。
據傳:宋時鄭某遇八仙于此。
庵門上有“長安酒肆”石調,另有一碑,刻着:“唐呂純陽先生遇漢鐘離先生處”十三字。
此庵為道教之遺迹。
而卧龍寺則是佛家法地。
一佛刹,一道場,方向也不同。
依葛品暢的意思,為了兼顧兩處,由自己獨探卧龍寺,趙、羅二人則可雙奔八仙庵。
可是,趙、羅二人卻認為番僧有四人之多,如再加上先到悅來客棧的兩個,可能同在一處,太過于兇險,三人同行,還嫌人單勢孤,如何再能分散?因此,他們堅持同探卧龍寺。
時近三更。
古刹幽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