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撲朔迷離
關燈
小
中
大
葛品揚遵龍門棋士指示,化裝成一名四旬上下的落泊文士,舊皮裘,破書箱,一副酸儒模樣,無論出現何處也不容易引起他人注意。
這時已是仲冬節候,北風呼嘯,天陰欲雪,葛品揚預定之路程是由萍鄉奔醴陵,自株洲渡湘水,再由桃花江方面,經漢壽、常德、石門,沿澧水直趨五峰山,然後轉赴巴東向巫峽。
半月之後,葛品揚到達桃花江地面。
桃花江屬長沙府益陽縣,在益陽縣南六十裡處,僅為資水之一段,以兩岸桃樹叢生而得名。
三國時,吳使大将目蒙取桂陽、零陵、長沙三城。
關羽時鎮荊州,提兵與争,曾一度駐軍于該地,故附近至今尚存有關羽祠。
時值寒冬,除了滾滾江水、秃幹枯枝外,地名雖美,卻沒有什麼可看的。
葛品揚渡江行至太子廟,正在鎮上一家小飯鋪打尖,忽見自銜西常德方面走過來兩名镖師模樣的人物。
兩人轉身進鋪時,其中一人大笑着說道:“俗話說得好,哈哈,真個是百聞不如一見。
” 另一個笑着搖頭慨歎道:“誰說不是?堂堂名滿天下的龍門棋士,真想不到他閣下原來竟是這麼一副德性……” 葛品揚猛然一呆,訝忖道:怎麼說?難道是我耳朵出了毛病不成? 兩名镖師就在距葛品揚身旁不遠的一副座頭坐下,要了飯菜,一疊聲催快,似乎有事在身,吃完了馬上就要上路的樣子。
葛品揚原希望二人能就原題目繼續談下去,讵知,結果令人失望得很,二人剛才那兩句話似乎隻是一段議論的結尾,接着談起的,已換成一些不相幹的閑話。
葛品揚聽到後來,實在有點忍不住,隻好離座上前向二人拱拱手道:“在下生平嗜棋如命,适才聽兩位提到什麼棋士,不禁為之技癢難熬,那位什麼棋士現居何處?不知兩位可否為在下指引一下?” 二人中膚色較黑的那人搶着笑答道:“在常德,好找得很。
” 另外一個皺了皺眉頭道:“郁老大,你别害人了好不好?” 葛品揚聽了,又是一呆。
那被喊做郁老大的黑膚漢子也好似沒有聽懂他夥伴這句話的用意,眨着眼皮道:“害人?你這話什麼意思?” 另外那人眉頭皺得更緊,指了指葛品揚,回過頭去說道:“我說錯了麼?你郁老大以為我們這位秀才先生比那位什麼‘桃源風流太歲’如何?龍門老兒下起棋來又侮又賴,自己舉棋不定,卻還不許對局者表示不滿,那天那一巴掌,連‘桃源風流大歲’那等腳色都給打斷兩顆門牙,要換上我們這秀才先生,你說挨得起麼?” 那叫郁老大的聳聳肩腫,默然無語。
葛品揚卻止不住益發驚奇起來,龍門老兒棋力雖差,棋品卻不算太壞,說什麼也不至幹又悔又賴,甚至為輸棋而出手打人的呀?而且這老兒一向講究身份,他棋瘾再大,也絕不會降格到去跟什麼風流太歲那種不三不四的人混在一起,所以,葛品揚斷定,這裡面一定另有蹊跷。
于是,他故意“哦”了一聲作吃驚狀問道:“此人棋品這麼壞?他到常德來下棋已經多久了?” 郁老大算了一下道:“大約半個多月。
” 葛品揚拱拱手道:“謝謝兩位,打擾了。
” 語畢,深深一躬,轉身返座。
如今,已沒有什麼值得再問下去的了,一句話說完:目前出現于常德的那位什麼龍門棋士,準是冒牌貨! 他離開天龍堡時,龍門棋士明明還在,師父天龍老人尚在昏迷中,龍門棋士守護尚唯恐不周,那會有此閑情來常德與人下棋?同時,最重要的一點是:他離開天龍堡總共也才不過一二十天光景,而這位什麼龍門棋士竟說已到常德半個多月,龍門棋士什麼時候成了神仙? 現在,葛品揚隻有一點想不透:此人冒充龍門棋士的目的何在? 武林中幾乎無人不知,龍門棋士古今同并不是一位好惹的人物,此人居然有此膽子,其仗恃的又是什麼? 武功麼?不可能。
當今在武功方面,其成就能與龍門棋士相埒者,屈指可數,而這些有數人物之中,又有半數是他的生平老友,餘者如天山胖瘦雙魔,五台金、淫、醉三魔等,一個個亦都各有各的身份,誰也不可能出此下策,自貶身價的。
那麼想來想去,實在不可思議。
葛品揚再也坐不住了,匆匆結賬出門,一路飛趕,未至天黑,已趕抵常德。
常德,秦漢時稱武陵。
南北朝時代,南朝至陳時改稱武州,旋又改稱沉州。
隋統天下,改稱朗州。
唐天寶年間複為武陵,至乾元年初,又回複朗州。
宋初沿之,至大中祥符五年改鼎州,乾道年間并升格為府,易名常德以迄于今。
葛品揚入城落“楚友樂”客棧,向店家一打聽,店家回稱有這回事,地點在南城安濟門外,流水旁邊的招屈亭邊,不過,每天隻賽一局,辰時開始。
現在天氣這麼冷,恐怕早散了,無論對局或觀局,隻有等明天。
葛品揚笑問道:“每天都有人應戰麼?” 店家也笑道:“當然了,那麼大一對金元寶誰不想?據說那位什麼大棋士的棋又臭得很,要是懂這個,我也會的。
” 葛品揚又道:“那人棋臭,武功聽說可不弱,而且還聽說動不動就出手打人,别人怎麼敢的呢?到現在為止,有人赢過他嗎?” 店家搖搖頭說道:“那就不清楚了。
” 葛品揚無奈,隻好耐下心來等。
第二天,天一亮,葛品揚便離棧向南城外趕去,他到達時,招屈亭内外已經到了不少人。
亭内有着一張石桌,兩張石椅,石桌上棋盤棋子擺得整整齊齊的,萬事俱備,隻欠東風。
所差的就是龍門棋士本人尚未莅場。
葛品揚背着雙手,踱入亭内,選了個有利于觀戰的方位站下。
沒等多久,流水方面,忽然傳來一陣朗歌: “沈江五月平堤流, 邑人相将浮彩舟。
靈均何事歌已矣, 哀謠振梅從此起……” 葛品揚精神一振,忙向身旁一名灰衣老者道:“是那位大棋士來了麼?” 老人搖搖頭,緩緩地答道:“非也,此人昨日來自辰州方面,系今日之應戰者,據說乃辰州地面的第一把好手……” 老人語音未了,另一邊又有歌聲接着響起: “三間溺處殺懷王, 感得荊人盡缟裳, 把屈亭邊兩重恨, 遠天愁色暮蒼蒼……” “來了!” “來啦!” 閑人們歡聲四起,葛品揚匆匆又向那老者問道:“這位大棋士輸過沒有?” “局局輸。
” “怎麼說?” “你看大家高興成這個樣子,應該想象得到。
” “聽說他打過人?” “人人都給打過。
” “嗯?” “賴棋不賴彩,棋照賴,人照打,彩注也照付。
文人與棋士,德行都差不多,隻不過文人有枝筆可用來……” 老者住口了,因為對局雙方已先後入亭。
葛品揚擡眼望去,先入亭者是個四旬出頭的中年人,面孔陌生,大概便是那個來自辰州的高手。
接着入亭者,是名七旬上下的老人,一襲齊膝皂袍,白發白髯,雙目精光隐現,外貌果然頗像龍門棋士,不過,葛品揚就是不知道真龍門棋士現下在天龍堡内,也能一眼識穿的。
真正的龍門棋士有股幾乎自然的傲氣,此人卻沒有。
而且此人面色枯敗,顯然戴有人皮面具,白發和白髯均可能屬于僞飾,隻不過從眼神看來,一身武功倒頗驚人。
白發老人南面上坐,辰州來的中年人坐去下首。
二人坐定,同時自袖中取出一對金元寶,接着便一聲不響地交起手來。
白發老人當然拿白棋,辰州來的中年人持黑棋先落子。
上來一二十手都沒有什麼好壞可言。
三十四手以後,葛品揚愈看愈奇怪,你道為什麼?原來那位冒充龍門棋士的白發老人棋力竟是相當高,所可惜者便是太喜歡悔棋,每每打出非常厲害的一子,子落棋盤,突又連喊:“慢點,慢點,老夫尚得再考慮考慮。
” 考慮過後,撤回重走他處,結果由好棋變成臭棋一着。
這種情形,在真正的龍門棋士是絕對不會發生的。
龍門棋士是看不到和想不出高明的着法來,一旦落子,則決不更動。
而此人正好相反,着着都有極佳之構想,如能落子便算,簡直可入國手之林,可是,令人惱火的是,着着悔,着着由佳作變敗手,自陷窘境。
所謂“氣死看棋人”,正是這種情形。
葛品揚直恨得牙癢癢的,好幾次暗暗跺足,設非自制力強,幾乎要搶上前去為他将棋子扳回原位了。
葛品揚滿身不自在,看到後來,忽然忖道:此人難道在故意做作不成? 不過,此一想法馬上又給另一想法推翻了,如身旁老者适才之言屬實,他憑什要白送一對又一對的金元寶給這些不相幹的人?他有多少家财?要過棋瘾也沒有這樣過法的呀! 白發老人這種悔來悔去的下法,做他的對手的人雖然大占便宜,但是,每當自己剛欲落子,忽聽對方蓦地一聲“且慢”,心理上也夠不舒服的。
所以,那名中年人有幾次瞪起眼睛想發作,但是此人大概聽到的不
這時已是仲冬節候,北風呼嘯,天陰欲雪,葛品揚預定之路程是由萍鄉奔醴陵,自株洲渡湘水,再由桃花江方面,經漢壽、常德、石門,沿澧水直趨五峰山,然後轉赴巴東向巫峽。
半月之後,葛品揚到達桃花江地面。
桃花江屬長沙府益陽縣,在益陽縣南六十裡處,僅為資水之一段,以兩岸桃樹叢生而得名。
三國時,吳使大将目蒙取桂陽、零陵、長沙三城。
關羽時鎮荊州,提兵與争,曾一度駐軍于該地,故附近至今尚存有關羽祠。
時值寒冬,除了滾滾江水、秃幹枯枝外,地名雖美,卻沒有什麼可看的。
葛品揚渡江行至太子廟,正在鎮上一家小飯鋪打尖,忽見自銜西常德方面走過來兩名镖師模樣的人物。
兩人轉身進鋪時,其中一人大笑着說道:“俗話說得好,哈哈,真個是百聞不如一見。
” 另一個笑着搖頭慨歎道:“誰說不是?堂堂名滿天下的龍門棋士,真想不到他閣下原來竟是這麼一副德性……” 葛品揚猛然一呆,訝忖道:怎麼說?難道是我耳朵出了毛病不成? 兩名镖師就在距葛品揚身旁不遠的一副座頭坐下,要了飯菜,一疊聲催快,似乎有事在身,吃完了馬上就要上路的樣子。
葛品揚原希望二人能就原題目繼續談下去,讵知,結果令人失望得很,二人剛才那兩句話似乎隻是一段議論的結尾,接着談起的,已換成一些不相幹的閑話。
葛品揚聽到後來,實在有點忍不住,隻好離座上前向二人拱拱手道:“在下生平嗜棋如命,适才聽兩位提到什麼棋士,不禁為之技癢難熬,那位什麼棋士現居何處?不知兩位可否為在下指引一下?” 二人中膚色較黑的那人搶着笑答道:“在常德,好找得很。
” 另外一個皺了皺眉頭道:“郁老大,你别害人了好不好?” 葛品揚聽了,又是一呆。
那被喊做郁老大的黑膚漢子也好似沒有聽懂他夥伴這句話的用意,眨着眼皮道:“害人?你這話什麼意思?” 另外那人眉頭皺得更緊,指了指葛品揚,回過頭去說道:“我說錯了麼?你郁老大以為我們這位秀才先生比那位什麼‘桃源風流太歲’如何?龍門老兒下起棋來又侮又賴,自己舉棋不定,卻還不許對局者表示不滿,那天那一巴掌,連‘桃源風流大歲’那等腳色都給打斷兩顆門牙,要換上我們這秀才先生,你說挨得起麼?” 那叫郁老大的聳聳肩腫,默然無語。
葛品揚卻止不住益發驚奇起來,龍門老兒棋力雖差,棋品卻不算太壞,說什麼也不至幹又悔又賴,甚至為輸棋而出手打人的呀?而且這老兒一向講究身份,他棋瘾再大,也絕不會降格到去跟什麼風流太歲那種不三不四的人混在一起,所以,葛品揚斷定,這裡面一定另有蹊跷。
于是,他故意“哦”了一聲作吃驚狀問道:“此人棋品這麼壞?他到常德來下棋已經多久了?” 郁老大算了一下道:“大約半個多月。
” 葛品揚拱拱手道:“謝謝兩位,打擾了。
” 語畢,深深一躬,轉身返座。
如今,已沒有什麼值得再問下去的了,一句話說完:目前出現于常德的那位什麼龍門棋士,準是冒牌貨! 他離開天龍堡時,龍門棋士明明還在,師父天龍老人尚在昏迷中,龍門棋士守護尚唯恐不周,那會有此閑情來常德與人下棋?同時,最重要的一點是:他離開天龍堡總共也才不過一二十天光景,而這位什麼龍門棋士竟說已到常德半個多月,龍門棋士什麼時候成了神仙? 現在,葛品揚隻有一點想不透:此人冒充龍門棋士的目的何在? 武林中幾乎無人不知,龍門棋士古今同并不是一位好惹的人物,此人居然有此膽子,其仗恃的又是什麼? 武功麼?不可能。
當今在武功方面,其成就能與龍門棋士相埒者,屈指可數,而這些有數人物之中,又有半數是他的生平老友,餘者如天山胖瘦雙魔,五台金、淫、醉三魔等,一個個亦都各有各的身份,誰也不可能出此下策,自貶身價的。
那麼想來想去,實在不可思議。
葛品揚再也坐不住了,匆匆結賬出門,一路飛趕,未至天黑,已趕抵常德。
常德,秦漢時稱武陵。
南北朝時代,南朝至陳時改稱武州,旋又改稱沉州。
隋統天下,改稱朗州。
唐天寶年間複為武陵,至乾元年初,又回複朗州。
宋初沿之,至大中祥符五年改鼎州,乾道年間并升格為府,易名常德以迄于今。
葛品揚入城落“楚友樂”客棧,向店家一打聽,店家回稱有這回事,地點在南城安濟門外,流水旁邊的招屈亭邊,不過,每天隻賽一局,辰時開始。
現在天氣這麼冷,恐怕早散了,無論對局或觀局,隻有等明天。
葛品揚笑問道:“每天都有人應戰麼?” 店家也笑道:“當然了,那麼大一對金元寶誰不想?據說那位什麼大棋士的棋又臭得很,要是懂這個,我也會的。
” 葛品揚又道:“那人棋臭,武功聽說可不弱,而且還聽說動不動就出手打人,别人怎麼敢的呢?到現在為止,有人赢過他嗎?” 店家搖搖頭說道:“那就不清楚了。
” 葛品揚無奈,隻好耐下心來等。
第二天,天一亮,葛品揚便離棧向南城外趕去,他到達時,招屈亭内外已經到了不少人。
亭内有着一張石桌,兩張石椅,石桌上棋盤棋子擺得整整齊齊的,萬事俱備,隻欠東風。
所差的就是龍門棋士本人尚未莅場。
葛品揚背着雙手,踱入亭内,選了個有利于觀戰的方位站下。
沒等多久,流水方面,忽然傳來一陣朗歌: “沈江五月平堤流, 邑人相将浮彩舟。
靈均何事歌已矣, 哀謠振梅從此起……” 葛品揚精神一振,忙向身旁一名灰衣老者道:“是那位大棋士來了麼?” 老人搖搖頭,緩緩地答道:“非也,此人昨日來自辰州方面,系今日之應戰者,據說乃辰州地面的第一把好手……” 老人語音未了,另一邊又有歌聲接着響起: “三間溺處殺懷王, 感得荊人盡缟裳, 把屈亭邊兩重恨, 遠天愁色暮蒼蒼……” “來了!” “來啦!” 閑人們歡聲四起,葛品揚匆匆又向那老者問道:“這位大棋士輸過沒有?” “局局輸。
” “怎麼說?” “你看大家高興成這個樣子,應該想象得到。
” “聽說他打過人?” “人人都給打過。
” “嗯?” “賴棋不賴彩,棋照賴,人照打,彩注也照付。
文人與棋士,德行都差不多,隻不過文人有枝筆可用來……” 老者住口了,因為對局雙方已先後入亭。
葛品揚擡眼望去,先入亭者是個四旬出頭的中年人,面孔陌生,大概便是那個來自辰州的高手。
接着入亭者,是名七旬上下的老人,一襲齊膝皂袍,白發白髯,雙目精光隐現,外貌果然頗像龍門棋士,不過,葛品揚就是不知道真龍門棋士現下在天龍堡内,也能一眼識穿的。
真正的龍門棋士有股幾乎自然的傲氣,此人卻沒有。
而且此人面色枯敗,顯然戴有人皮面具,白發和白髯均可能屬于僞飾,隻不過從眼神看來,一身武功倒頗驚人。
白發老人南面上坐,辰州來的中年人坐去下首。
二人坐定,同時自袖中取出一對金元寶,接着便一聲不響地交起手來。
白發老人當然拿白棋,辰州來的中年人持黑棋先落子。
上來一二十手都沒有什麼好壞可言。
三十四手以後,葛品揚愈看愈奇怪,你道為什麼?原來那位冒充龍門棋士的白發老人棋力竟是相當高,所可惜者便是太喜歡悔棋,每每打出非常厲害的一子,子落棋盤,突又連喊:“慢點,慢點,老夫尚得再考慮考慮。
” 考慮過後,撤回重走他處,結果由好棋變成臭棋一着。
這種情形,在真正的龍門棋士是絕對不會發生的。
龍門棋士是看不到和想不出高明的着法來,一旦落子,則決不更動。
而此人正好相反,着着都有極佳之構想,如能落子便算,簡直可入國手之林,可是,令人惱火的是,着着悔,着着由佳作變敗手,自陷窘境。
所謂“氣死看棋人”,正是這種情形。
葛品揚直恨得牙癢癢的,好幾次暗暗跺足,設非自制力強,幾乎要搶上前去為他将棋子扳回原位了。
葛品揚滿身不自在,看到後來,忽然忖道:此人難道在故意做作不成? 不過,此一想法馬上又給另一想法推翻了,如身旁老者适才之言屬實,他憑什要白送一對又一對的金元寶給這些不相幹的人?他有多少家财?要過棋瘾也沒有這樣過法的呀! 白發老人這種悔來悔去的下法,做他的對手的人雖然大占便宜,但是,每當自己剛欲落子,忽聽對方蓦地一聲“且慢”,心理上也夠不舒服的。
所以,那名中年人有幾次瞪起眼睛想發作,但是此人大概聽到的不